清朝“宗人府”是干什么的?为何妃子们闻之色变,宁死不去?

江北古楼


看到这个题目,观景必须要来给题主科普一下,清朝的“宗人府”其实和妃子们一点关系都没有,和妃子们有关系的是另外一个机构。下面请看观景给大家一一道来。



清朝的“宗人府”到底是干什么的?

清朝的宗人府,是一个专门管理皇室宗族事务的机构,机构最高长官称为宗人府令(正一品官阶),都是由皇帝亲自指认的宗室王公大臣兼领,下属官员还有宗人府丞(正三品官阶)、宗人府理事(正五品官阶)、宗人府副理事(从五品官阶) 以及宗人府经历(正六品官阶)等。

清朝的宗人府是在顺治9年设置的,还是沿用明朝宗人府的制度。清朝的宗人府不但要管理皇室宗族的谱牒、爵禄、赏罚、祭祀等事务,还要负责皇室男性成员被皇帝惩罚后的留容问题。

在清朝的刑部根本就管理不了皇室宗亲,也没这个权力。有这个权力的就是宗人府,他主要的服务对象就是皇室宗亲。在清朝如果是被关进宗人府的多般是犯了大罪的皇族成员,一但被关了进来,再想见天日就很困难了,几乎是囚禁至死,能出来的只有个别人。


身为皇室宗亲,虽然被关进宗人府,他们还是有下人在里面好生侍候的,吃好喝好,就是不能踏出宗人府专门囚禁皇室宗亲的“面壁房”半步。被关入宗人府的人,也不会像被其他审讯机构一样被打,原因很简单,皇亲国戚也不是说想打就打的,打了就等于是打皇帝的面子,还有一个原因万一被关之人被放出来了,到时候倒霉的就是自己。

如果被囚禁之人没有被放出来只能在里面等死,所以把谁关进宗人府这事,只能是皇帝说了算,就算是皇帝有决策权但也不能乱来,还是要按照严格的规章制度来办事的。被关入宗人府最著名的就是和雍正帝有关的“八爷”爱新觉罗·胤禩。


与妃子们有关的又是什么部门机构呢?

在清朝妃子们谈之色变的是慎刑司,这个机构隶属于清朝的内务府。在众多的清宫剧中,我们都会看到把某某妃子交由慎刑司处理。但在史料记载中却不是这样的,清朝的妃子慎刑司也是没有直接的权利来审讯。必须要经过皇帝以及皇后娘娘发布圣旨或者懿旨后,再交给慎刑司处理。

“慎刑司就相当于皇宫内部设置的一个司法机构,权力相当大。妃子、宫女、太监进了慎刑司,往往不死也会脱层皮。所以,妃子、宫女、太监畏惧慎刑司,视为“鬼门关”。

清朝十大酷刑,很多都被用至慎刑司,所以进去的人不死也要脱成皮,往往很多人被屈打成招。这就是很多妃子宁死也不愿意去的原因。


请朝的妃子们如果犯了大错,如若被皇帝处罚,其后果还是极其悲惨的。


观景说史


宗人府这个名称大家肯定不陌生。在很多清宫剧中皇族宗室或妃子一旦犯错,皇帝总会说,拖出去,着宗人府严加看管。

这时候犯错的皇族宗室或妃子都会瘫软在地,下跪求饶,一副生无可恋的样子。

那宗人府到底是个什么机构?让这些妃子如此害怕和恐惧。


宗人府最早设立于明朝初期,那时候叫大宗正院。洪武22年才改为宗人府。他的最高执掌者叫宗人令,一般由亲王担任。

主要职责是掌管皇帝九族的宗族名册,按时编纂玉牒,记录宗室子女嫡庶、名字、封爵、生死时间、婚嫁、谥号、安葬的事,记录罪责过失。

简单来说,一般的人犯错都会交于刑部审问用刑,而皇族宗室的人犯错刑部是管不了的。宗人府除了掌管皇族一般事务外,还兼有看管和处罚皇族宗室犯错的人,所以说它的权力还是很大的。

清朝的时候,沿袭了明制,顺治时出现了宗人府。

看看宗人府一般对妃子们用怎样的处罚手段。


掌嘴。很多妃子犯错,都是说错话,或者说了不该说的话,惹的主子不高兴。这发到宗人府,掌嘴就是常用的处罚。

拶刑。就是夹手指,正所谓十指连心,对手指动刑的痛苦程度相信很多人都知道,因为很多人都尝过手指被门夹的滋味。而拶刑可不止一下,要是拒不交代,宗人府那帮人能把妃子给夹的痛晕过去。

杖刑。顾名思义杖责对身体的摧残更甚,宗人府会顾及皇帝的面子,对妃子们是穿着衣服的杖责,要是刑部的话,还会使用裸杖。

幽闭。也就是关小黑屋。这种虽然不受皮肉之苦,但能在精神上把人折磨疯。


这只是几种基础惩罚,已经就让人望而生畏了。还有更狠的,那就生死难测了。

所以一旦发到宗人府,轻则受皮肉之苦,重则生死难测。你说妃子们能不闻之色变吗?

做女人难,做皇帝的女人更难。


说史听涛


“荣耀历史”用心为你解答历史


清宫剧多了就给我们普及了很多名词,但是题目明显将“宗人府”和“内务府”混淆了,很多清宫剧的编剧也是乱来一通,为何这样说呢,请看下面的解释。

1、宗人府与内务府

明朝朱元璋时期就开始设立宗人府,清朝建立之后沿用了这一制度,宗人府的主要职责负责皇室宗族的事务。

宗人府有几个主要职能:

记录皇族家谱,学名叫修辑玉牒:就是皇族所有人员相关信息必须登记入册,从出生,婚嫁,生育,去世都有相应记载;

分发皇族俸禄:在清朝八旗子弟躺在家里都有俸禄,更何况皇室子弟,宗人府会根据爵位、亲疏等等定期给与俸银;

管理爵位事宜:皇室子弟一般都有爵位,爵位的传承都要宗人府来确认上报,如果不是铁帽子王,那么后代的爵位都要递减,确认之后需要修改玉牒;

掌管宗室子弟刑罚:宗室子弟犯罪,通常由宗人府与刑部一起会审,当然对于皇帝直接下命令圈禁在宗人府的另当别讲;

宗室子弟教育问题:宗人府会办“贵族”学校,让宗室子弟接受良好教育;

发放救助金:宗人府还有一个突出的作用就是对宗族内贫困的家庭发放补助金,甚至是一手包办孩子出生、上学、婚嫁、去世所有费用。

内务府是清朝独有的机构,负责皇宫内事务,下属有七司三院,主要职能我概括如下:

管钱:管理着皇帝的小金库,并且帮助皇帝赚钱(依靠皇庄以及皇家垄断的人参等生意),皇宫里面的日常经费、人员俸禄等等都是内务府负责发放;

管人:从太监、宫女到宫内侍卫,都要经过内务府筛选管理;

管物:皇宫内的一切用物都是内务府负责请购分配;

管工程:宫殿、园林的修缮也是内务府负责;

管刑罚:皇宫内的刑罚由内务府审理,外面不得介入。

2、那么妃子是送到哪儿接受处罚?

宗人府能处罚宗族,内务府也能处罚宫内的不法之事,那么到底怎么分?

其实,我们仔细看可以发现一个规律:

宫外的都是归宗人府,宫内的都是归内务府慎行司!

皇宫内只住着皇帝、后妃、宫女、太监以及未成年的皇子、皇女,而成年后的皇子会搬到宫外,公主会出嫁,在外修建公主府。

所以《雍正王朝》里,大爷、太子、十爷、十三爷惹怒了康熙,都是被圈禁在宗人府。

而后宫的后妃犯事都是皇宫内的慎行司来处理,不会送到宫外的宗人府接受审判,这让皇帝的面子往哪儿搁。

所以后妃们应该是闻慎行司色变,但是皇宫外的子弟却都是闻宗人府色喜,这是为何?

3、为什么妃子闻慎行司色变?

其实这倒不是慎行司的刑罚有多残酷,最根本的原因是一旦被送入慎行司,那么她在后宫的一生就毁了。

作为皇帝的女人,平时犯点小错误皇帝都是装模作样给点惩罚,但是如果是进入慎行司,那么意味着皇帝已经彻底放弃你了,在慎行司接受处罚之后结局只有打入冷宫,这足以让所有的后妃胆战心惊。

宗人府需要分两部分看,一部分是皇帝下令圈禁的,那么就是真正进入宗人府受罚,但是环境也不可能像电视剧中那么恶劣,主要是限制人生自由。

一部分是宗室子弟犯罪,宗人府和刑部会审,通常出现的情况都是宗人府偏袒宗室子弟,只要不是十恶不赦的大罪,在宗人府的面子上最终都会罪轻一等,所以宗室子弟犯法被抓后就希望听到宗人府提审。


荣耀历史


我们现在看清廷古装剧的时候,经常会看到皇帝大怒之下将某个妃子打入宗人府,而这个时候那个妃子也会跪地求饶希望皇上原谅。

当时就在想,宗人府到底是个什么机构,这么吓人,难道里面都是各种折磨人的刑具吗?之后查阅资料才发现,其实有些电视剧对于宗人府的了解并不透彻,只是了解了个大概,就要把妃子送进宗人府。

宗人府到底是干什么的

宗人府设立于明朝初期,洪武三年的名字是大宗正院,到了洪武二十二年改称宗人府。明朝永乐以后,宗人府多由功勋臣子以及皇亲国戚管事,而它所管辖的事都移交给礼部办理,这个时候宗人府就名存实亡了。

清军入关后,顺治帝了解了明朝的具体结构,认为宗人府挺好,就遗留下来继续使用,主要由镇国公辅国公等有爵位的王爷掌管,而宗人府顾名思义,他管的就是“宗人”,何为宗人呢?就是宗亲,理解了宗亲我们就知道了,皇上的宗亲是谁呢?就是皇亲国戚,皇子阿哥以及其他的亲属了。

宗人府主要职责有以下几点

^图为清朝宗人府所在

一、记录,官方讲为修辑玉蝶,记录皇室宗亲的婚丧嫁娶,爵位的变更,以及对于他们的奖赏,功过,祭祀时间等等的事情,都需要宗人府进行记录,并且每十年要修成一本,然后保存。

二、皇室宗亲的传话者,因为皇室宗亲太多了,请求也就太多,要是一有请求皇上就接见,那一天不用干别的了,所以,但凡宗亲们有所请求比如人才的引进或者其他事项,都需要和宗人府汇报,然后宗人府整理之后,向皇上再汇报。

三、监禁。这就说到关人的问题了,当时皇亲国戚太多,而主管刑罚的大理寺还没有权利直接抓人,都是需要宗人府抓起来再联合审理,当然了,不让大理寺直接管的原因,也是为了彰显皇家地位,毕竟是皇上的亲戚。而且审理的尺度也不同,判罚也相对较轻。

那么宗人府到底有没有电视剧里面那么可怕,好像进去之后必死还要惨呢?

并没有,宗人府虽然也有监狱,但是毕竟是关皇上的宗亲,更多的还是阿哥格格这类惹了皇上生气的人,虽然让皇上生气,但是皇上也没有处死他,所以保不齐那天就出去了,没准还会得宠,所以宗人府并不敢随意的用刑。

而且里面的装潢也比关普通犯人的监狱要好,虽然不至于摆上一张软床,但也不会用草席对付,脏乱不堪这种情况更不会发生了。

所以啊,宗人府是一个综合性的机构,并不是专门严刑拷打犯错的妃子的地方,我们也可以理解为皇室的半个管家。

那如果妃子真的犯了大错应该怎么办呢?我们就要说到皇室另一位“管家”了,内务府,内务府就是专门管理后宫的所在,包括给各个妃子们发供奉啦,皇帝赏赐的配送等等,都是由内务府操办。

内务府有一个下属部门叫做慎刑司,慎刑司就是专门判罚后宫嫔妃的,相比较送进宗人府,交给慎刑司才是可怕的,因为慎刑司知道,送进来的妃子一定是失了宠的,哪怕将来真的出去了,充其量就是打入冷宫,所以他们下手都非常黑。很多人进去被打的不成样子。

所以,如果说妃子们宁死都不想去的地方,更应该是慎刑司,每天锦衣玉食的生活习惯了,进了慎刑司不仅没有人伺候,还要挨打,当然是死都不愿意去了,因为进去了可以说是生不如死啊。

关注小太阳,每天都有新鲜的历史知识双手奉上哦。


小太阳D


《雍正王朝》里面提到宗人府,一是皇子犯错会被圈禁在里面;二是雍正对其丫鬟秋月工作比较满意,对她说要给她去宗人府换牌子。此外《康熙帝国》里有个妃子惹皇帝不高兴,被关起来(不知是不是宗人府),在里面的待遇连普通宫女都不如,还受到太监的欺负。


说起“宗人府“,很多人可能会马上想到很多清宫剧。

比如,《还珠格格》、《甄嬛传》什么的,皇帝动不动就会说“交宗人府圈禁”。那么,宗人府究竟是个什么样的所在,它的职能究竟有什么呢?

宗人府在明代就已出现,为朱元璋所设立

先来更正一下题主的问题,“宗人府”并不是出现在清代,其实它早在明代就有。

根据史料记载,洪武三年(1370年),开国皇帝朱元璋设置大宗正院,是正一品衙门。洪武二十三年(1390年),朱元璋改大宗正院为宗人府,由此,宗人府正式诞生。

根据《皇明祖训》的记载,明代的宗人府主要管“睦宗亲族之事”,也就是主管皇族之属籍、玉蝶的纂修、宗室子女的登记以及生卒婚嫁等等。

到了清朝,“清承明治”,宗人府的这些职能,全部被清朝所吸取,此外,清朝统治者还增加了很多功能。

我们不妨通过清代的宗人府,来分别说说它的这些职能。

早期的清王朝为了防止八旗功高盖主,入关不久就设立“宗人府”

有学者认为,清代的“宗人府”体现了清朝皇亲贵胄的宗法化。

我们知道,清朝的军队建制主要是八旗,八旗的统领分别对手下的军队具有绝对的权力。比如努尔哈赤时代,一般都是由大汗统领正黄、镶两黄旗,正白旗由皇太极掌管,杜度掌管镶白旗,代善掌管正红旗,岳托掌管镶红旗,莽古尔泰掌管正蓝旗,阿敏掌管镶蓝旗等等。

当时,八旗逐渐就有了权力逐渐扩大,威胁大汗权力的危险。但是,当时的后金军队正在与蒙古、明军作战,需要强有力的统帅,大汗权力相对来说还比较稳固。

但是,当清军入关之后,八旗领主权力的扩大,就会威胁皇权。再加上明代藩王叛乱的教训,清朝皇帝必须想办法对宗室子孙进行限制。

顺治九年(1652年),清朝设置宗人府,置宗令、宗人等官员。《清史稿·职官志》记载,宗人府的职能主要是:“宗令掌皇族属籍”、“以时修辑玉牒,奠昭穆,序爵禄”、“丽派别,申教诫,议赏罚,承陵庙祀事”、“并覈承袭次序,秩俸等差,及养给优恤诸事”等。

早在努尔哈赤时代,满族宗室就已经意识到了,宗室有可能膨胀的问题。因此,努尔哈赤规定,从自己的父亲塔克世算起,凡是塔克世本人的后代,也就是努尔哈赤和他的兄弟们的后代,全部都被称之为“宗室”,腰上可以系上黄带子。塔克世兄弟的后代,统称为“觉罗”,腰上系红带子。

后来,宗人府设立之后,很重要的一个任务,就是为这些皇亲贵族的后代甄别身份地位,并给与相应的特权。由此,很好的早清朝早期控制住了皇族的膨胀。

宗人府会给予皇族宗室“生活费”,并对犯罪者进行审判

“以时修辑玉牒,奠昭穆,序爵禄”,这句话的意思就是专修普谱牒,记录宗室、觉罗与皇帝的血缘关系,分亲疏、远近、尊卑、上下纂修成册,加以保存。

玉牒有点类似于现在的族谱或者户口,皇族一旦有人出生,或者有女子过门,都必须

根据当时的规定,宗室、觉罗都有相应的福利待遇,比如可以得到每月二两一上的钱粮和粮食。

然后是皇族的爵位。清朝的皇族往往都有爵位,当这个人死了之后,他的爵位是要往下传的。为了保证爵位的顺利交接,宗人府必须干预。清朝规定,爵位是通过每代降等的方式进行传递的。

清朝的爵位,共分为:亲王、郡王、贝勒、贝子、镇国公、辅国公、镇国将军、辅国将军、奉国将军、奉恩将军十种名号。也就是说,如果你是亲王的话,你的后代继承爵位,就只能是郡王。因此,宗人府就必须修改他的玉牒。

“议赏罚”。宗人府是有权参与皇族工作的。当觉罗犯法,宗人府会与刑部一起对其进行审理。当然,作为皇族,他们在于老百姓犯同样过错的时候,处罚会较轻。

此外,宗人府还会设置宗学和觉罗学,对于皇族子弟进行培养,让他们长大之后可以考取笔帖式、侍卫等职位。

清政府在支付宗室婚丧钱财方面,并没有动用国家财政

还有一件事,我觉得可以稍微说一下。

我们现在总说,到了清代中期,由于八旗子弟每天提笼架鸟,游手好闲,不事生产,必须靠政府养活,导致清朝必须动用一大部分财政。其实,这都是主观臆断。

早在康熙三十二年,康熙就意识到了皇族不断膨胀的问题,他说“闲散宗室有甚贫者,遇婚丧之事,每至称贷积逋”。康熙三十九年,康熙又说,宗室觉罗的女儿,如果有愿意让我养育的,我养育教导。有女孩长大了,父母没有钱让她出嫁的,我代父母帮她们出嫁。

康熙意识到宗室穷困的问题,于是,在康熙四十一年,康熙决定从户部支取本银六万两,交给宗人府让他们出去放贷,获得的利润,作为赏给宗室,用来支付他们的婚礼和丧礼。

康熙决定,给宗人府三年时间,等到第四年,必须要开始偿还本金,到第八年必须全部还上。宗人府还是很会做生意的,就这样,宗人府就一直靠着这笔钱,钱生钱,用来支付宗室们的费用。

由此可以看出宗人府的作用,也可以看出,清代皇帝有经济头脑,闲散宗室们的生活,起码在婚丧嫁娶上,并没有动用国家财政。


盛世国学


宗人府设立于明朝初期,清朝建立后也沿袭设有宗人府。那么,清朝宗人府又是干什么的呢?

宗人府的主要职责

平民百姓有九族,皇家也有九族。清朝自皇太极开始,规定了努尔哈赤的父亲,清显祖塔克世的直系子孙为“宗室”,宗室成员因腰束黄腰带而简称“黄带子”,黄带子是一群特殊的人群。


宗室成员必须要有人管辖,这时侯宗人府就应运而生。宗人府的主要职责就是记录和掌管皇家宗室嫡庶、名字、婚姻嫁娶、谥号、功劳罪过、安葬等事务。

宗人府的最高行政长官是宗令,往下依次左、右宗正、左、右宗人,每个职位都是一人担任,由宗室的亲王担任,官阶都为正一品。明朝的燕王朱棣就曾经担任过左宗人一职。

《明史》载:“宗人府。宗人令一人,左、右宗正各一人,左、右宗人各一人,并正一品,掌皇九族之属籍。

整个宗人府从宗令正一品官开始,依次往下最低官阶也有正六品,共有二十四人左右。只是每个新皇上任,职位人数会有所增减,略有变动而已,大体方向是不变的。



宗人府制订有专门的律例,来约束皇家宗室成员。一共26条规定,叫做《宗人府侧例》。明面上虽然有律例约束皇朝宗室成员,但在制订上和执行力上都是比较宽松的。比如犯了笞杖罪,可以交罚银两来顶罪了事,严重一些可以圈禁几天了事。有时宗室成员在外打死了人,也可以折为圈禁一年半载了事。

总的来说,宗人府人对宗室人员是有袒护的意思,除非犯了谋反大罪,触犯了皇帝底线的,才有可能被关进宗人府严加看管,终身囚禁。

因为黄带子身份超然,慢慢养成了整天无所事事,游手好闲惹是生非的歪风邪气。在嘉庆年间,有一个叫敏学的黄带子借酒撒泼,把一个卖地瓜的平民打了。

(黄带子)

因为敏学当时没有戴黄腰带,所以很多人不知他真正身份,因此马上有人报了官。事情一闹大,嘉庆皇帝得知后龙颜大怒,正好也想借此打击一下越来越跋扈的宗室成员,杀杀歪风邪气,便下令刑部尚书秦承恩和宗人府宗一同协办此案。

当时宗人府宗令是仪亲王永璇,永璇为了避嫌不趟这浑水,刑部尚书秦承恩会错了嘉庆的意思,以为像以往一样会袒护皇族,于是指示刑部官员千方百计为敏学找理由开脱,只对敏学处以杖二十五,圈禁九个月,罚俸禄一年。嘉庆帝大怒,敏学仗势行凶,大大丢了皇家宗室的颜面,必须严惩不贷。

最终对敏学处罚如下:在宫门外重责四十大板,发配流放盛京,永远不许回京。另外刑部尚书秦承恩徇私枉法,降职为编修;就连宗人府宗令永璇也被罚俸三年。另外,嘉庆还以敏学为典型,一共查办了70户黄带子,都一起发配流放盛京。

(嘉庆)

古时侯但凡被发配流放的犯人,都是遣往一些苦寒极地,不死也会脱一层皮。这70户清朝宗室人员的的流放,又和一般的流放大大不同。盛京是清王朝的陪都,并不是什么苦寒之地,而且地方官员也在那里建造了一间大大的四合院,供这些黄带子们居住。说是流放,清朝政府还是照样好吃好喝供奉着他们。

清朝的妃子为什么对宗人府闻之色变,宁死不去?

清朝的后宫妃子只有慎刑司才有权力判罚,慎刑司隶属于内务府一个分支之一。所以,这完全是子虚乌有的说法,更谈不上闻之色变了。

皇帝的后宫就算表面多么太平,都是充满波谲诡异的地方,有时候得罪了人也不知道,终日活在明争暗斗之中,相对于慎刑司,后宫中的人心才是让人觉得害怕的所在。


后宫皇后的权力也蛮大,看哪个妃子不顺眼,可以滥用私刑,对妃子就地进行精神、肉体上的折磨和处罚,比如杖责、降级、罚跪等,而不需要经过皇帝或慎刑司批准。慈安当皇后,慈禧当贵妃时,慈安皇后就曾经以媚主之名杖责过慈禧。

综上所述,宗人府和妃子没有半毛钱关系,也没有闻之色变一说。清朝的宗人府掌管着皇家宗室的一切事务,明面上赏罚分明,实际上却是让礼部、刑部不能直接处罚、审判宗室成员,是一种变相的对皇家宗室的袒护;宗人府也是清朝统治阶层炫耀自身血统与众不同的工具。


小刀刀说史


宗人府,对于清朝妃子们而言,的确是个折磨死人的地方。

在很多电视剧中,都能听到宗人府这个名词,哪个妃子犯了错,哪个阿哥犯了错,都会被关进宗人府,宗人府,简单来讲,就是专门为皇家服务的机构,业务范围包括记录皇帝九族,智障婚嫁,安葬事宜,当然,也包括处罚皇室宗亲。

民间百姓犯了错,会被送到衙门,在衙门,他们的过错会被一一揭露,而皇宫里面的皇亲国戚犯了错自然就不一样了,皇亲国戚们犯了错,一般的官员不想管,也管不了,这时候,就需要轮到宗人府出马了。

其的最高长官,唤作宗令,也是皇亲国戚的一员。

宗人府的起源,可以追溯到明初,明朝设立了宗人府,而到了清朝顺治帝时期,清朝延续了宗人府这一机构。

这一机构掌管皇亲国戚作奸犯科的案件,一般不是犯了极其严重的错误,是不会被送进宗人府的,皇帝把人送进宗人府的时候,也是千万个小心,生怕送错了人。关进宗人府,基本上意味着永世不得超生了。

除了宗人府就像是皇亲国戚的监狱之外,宗人府最让人畏惧的,其实是宗人府中的各项刑罚。

首先是掌嘴,掌嘴这一刑罚对于平日里娇生惯养的各类妃嫔公主而言,无异于天大的刑罚,掌嘴之刑,通常仅面向说错话的妃子,毕竟深处宫中,妃嫔们是需要为自己的言行举止而负责的,到了宗人府,还不老实交代自己罪责的,受到掌嘴刑罚算是轻的了。

杖刑,对于细皮嫩肉的宫中女子而言,杖刑简直就是痛苦的巅峰,古代的杖刑可不是现在这种的,随便打打而已,通常三四十杖,足以令人皮开肉绽,再多了,就会昏厥,皮糙肉厚的汉子都受不住这种刑罚,更逞论宫中女子。

看过清廷剧的对这些刑罚想必见解颇深,掌嘴,杖刑之外,还有拶刑与幽闭,拶刑就是夹手指,都说十指连心,就算是普通手指被房门卡住一下,都会肿胀半天,更何况拶刑呢?

而幽闭却是对人精神上的摧残,被幽闭者,大多在幽闭结束以后就变得疯疯癫癫,不能自理,对一个人来说,身体上的摧残只是暂时的,精神上的摧残却是永久的。

于普通百姓而言,入衙门却是千不敢万不敢的,而于宫中权贵而言,宗人府便是这个衙门,进宗人府,九死一生。


魏青衣


宗人府的设立

顺治九年(1652年),总理爱新觉罗家族事务的机构——宗人府设立于北京。

宗人府的职责范围

宗支鉴别,玉牒纂修,宗室封爵,王公将军议叙、议处,紫禁城 王公人值、巡幸扈从,陵庙祭祀,族人的养赡赏恤,宗族子弟教育以及皇族的行为管束、罪犯的惩治等等。

宗人府与一般审判机构的区别

1、宗人府是专门管束、惩治皇族宗室的机构。

2、体现皇族的法律特权。判笞杖之罪者,由宗人府折罚相应养赡银了结即可;犯徒流军等罪,一般免发遣,先由宗人府负责施行杖刑,后至宗人府空房加以圈禁。罪至死刑者,除十恶外,均可缓判。

个人总结,宗人府的作用,一是惩治皇族犯法,给天下百姓交代(你看,皇族犯法了也是有人管的嘛,也要被审判);二是自设机构惩处,便于为皇族遮丑(可不能放到外面跟老百姓一样审判,万一审出点什么丑闻,这可不好看了);三是给皇族施行法律特权(都是自己族里人,自己设个机构自己审,意思意思判轻一点)。

皇族为何怕进宗人府

尽管皇族宗室相比于普通人在法律上享有诸多特权,但宗人府作为唯一管束、惩治皇族的机构,对于这些皇亲国戚,还是很有威慑力的。
而且,宗人府中也是有刑罚存在的,掌嘴(打耳光)、拶刑(夹手指)、杖刑(穿着衣服打,皇族还是要面子的,不能和外面的百姓一样裸打)、幽闭(关禁闭),各种刑罚都有,平时娇生惯养的皇亲国戚可受不了这些。

石三叔


自古就有王子犯法与庶民同罪,但也有官官相护,有了保护伞的皇亲贵族们受到的处罚自然就会很少,而且在清朝的袒护形式更加明显,因为在清朝有个叫“宗人府”的地方,是个很恐怖、专门处罚皇族宗室的地方,皇子们在外面即使犯了死罪,在这里也不会执行,但对后妃们有所区别,她们是闻之色变,宁死不去。


在清朝,宗人府是个专门管理皇家宗室谱牒、爵禄、赏罚、祭祀等事务的机构,掌管皇帝九族的宗族名册,记录宗族子女嫡庶、名字封号、嗣袭爵位、生死、婚嫁,既管理人丁户籍,也国力祭祀礼仪,俨然一个小政府。

宗人府的服务对象是特定的,那就是皇室家族,协助皇帝处理皇亲国戚之间的琐事和协调他们之间各种复杂的关系。
宗人府类似的机构在元朝时就有了,朱元璋建立明朝后,保留了此机构,叫大宗正院,于洪武二十二年正式更名为宗人府。

满清入关后也延续了此机构,以此来管理皇族的户口,保证皇族血统的纯正,是皇家宗室的大管家。


宗人府的当家大总管一般都是由皇帝最信任的亲王或郡王来担任,在家族中享有很高的威望,类似于族长,皇帝也是宗族的一份子,对他似乎也有点忌惮三分吧。

宗人府有一项令皇家贵族们惧怕的职能,那就是它有权处置犯了错的皇室成员和宗族子弟,皇家为了顾及自己的颜面,对于犯了错的皇子皇孙是不会交给刑部和大理寺来审理的,而是由自己内部消化。

在清朝,对于皇室子弟是没有死刑的,他们如果犯了错最多只是被圈禁致死,像康熙的太子胤礽,八爷胤禩等等都是在宗人府度过余生的。


虽然清朝祖制对后辈的规定很严格,但是到了实际生活中,因为宗人府的主管一般都是亲王或郡王,在这里任何一个进来的人都是亲戚,对他们袒护也在所难免,即便是犯了天大的错也不会杀头,无需经过传统的司法审理,宗人府反而成为了他们违法犯罪的温床和避难所。
皇子们在里面除了不能外出,其他的福利还是不错的,好吃好喝侍候着,还有下人照顾,一般进去的人,出去的机会是渺茫的,要看皇帝的心情,因此他们在里面大多是坐吃等死罢了。
而后妃们一旦被皇帝打入宗人府,就以为着她们失宠了,将很难再有翻身之日,远离后宫的权力中心,这些犯错的妃子就会被送到宗人府审理,而宗人府就是皇宫的衙门,审理的时候自然也会用上一些刑罚,不会 那么轻易的放过她们。

第一种是掌嘴,很多妃子犯错就是平时乱说话,她们之所以被送进宗人府很大一部分原因就是说错了话,得罪了不该得罪的人,而到了宗人府,该老实交代罪行的时候却有一言不发,于是掌嘴是宗人府比较常用的一种刑罚。


第二种是拶刑,就是夹手指,正所谓十指连心,相信很多人都有过手指被门夹的滋味,然而我们被门夹只是夹一下,而拶刑可不止夹一下,何况这些妃子都是大家闺秀,哪经得住这等受刑,三下两下就痛晕过去。
第三种是杖刑,就是打屁股,对肉体的摧残程度极高,宗人府的杖刑都是穿着衣服打的,不像外面的监狱是光着屁股打,她们毕竟是皇帝的女人,即便犯了罪,在这方面还是没有人敢逾越的,只有慈禧太后打珍妃的时候,才光着屁股打,那是因为光绪皇帝太弱了,慈禧太后太强势了。

第四种是幽闭,就是把人关在黑屋子里,这种方法看似非暴力、无痛苦,实际上却是最残忍的,能让人生不如死,就是找个小黑屋,将犯错的妃子关进去,除了每天固定的从小窗口送吃的进来,没有人说话,没有光线,完全漆黑,仿佛与世隔绝,真的能将人折磨得发疯。
宗人府实际上也是皇帝排除异己、巩固权力的工具,将那些对自己皇位有威胁的宗族势力关进宗人府,还有些犯错的妃子,作为后宫争权夺利、争风吃醋的牺牲品,宗人府也是她们最终的去处,一旦被送进宗人府,那可就生不如死了。






遗产君


“宗人府”并不是清朝首创的,在明初就有了,是一个管理皇家宗室事务的机构。

古代宗族观念比较严重,世家大族每家都会设立族长之职,管理全族事务,甚至有些人只知族观不知法规,真有人犯了法也不交给官府处理,而是根据族规来办。将不贞女子沉塘这种陋习就是族规。

皇家也不例外,也有宗族,也就是宗人府,管理的是皇室宗亲的相关事务,例如婚丧嫁娶、嫡庶之别、记录官职升降、受欺负了帮着出头、违法了处置等等。

只是明朝到了后期可能是出于天子无家事的原因,将大部分宗族事务交给礼部办理,宗人府也就成了摆设。

清朝顺治九年,也就是1652年,清廷设立了宗人府,管理宗人府的官职为“宗令”,通常由德高望重的宗亲担任,另设左、右宗正各一人 ,左、右宗人各一人,之后各有增减。

妃子们对宗人府闻之色变很正常,因为这是一个有资格惩罚她们的地方。大臣们对妃子可能还有所顾忌,毕竟是皇帝的女人嘛,但宗人府可不管这个,大家都是亲戚,我们还和皇帝有血缘关系,怎么会怕一个待罪的女人?

其实不只妃子怕宗人府,宗室们也怕。皇室宗亲一般不把各衙门放在眼里,但宗人府对于他们来说集警察、法庭、监狱于一体,既能抓捕也能定罪、还能监禁,能不怕吗?

不过,一般情况下皇帝也不会把某位妃子下到宗人府,宫里自有宫规,皇后娘娘是干什么的?管理妃嫔的!要不是特别严重的问题,皇后娘娘自己就能处理。

为了颜面着想,皇帝也不愿意让妃子出去受刑丢丑。

所以如果到了需要宗人府的那一步,说明这妃子犯的可不是一般两般的事儿,结局基本都是九死一生。。。。。。就算侥幸活着,皇帝也不会再要她了。

中国古代那么多朝代,类似的机构只有清朝最盛行,究其原因不过是抬高皇室地位的一种方式,将皇家区别于普通老百姓,也区别于朝臣和其他贵族,蕴含着这样的意思:我家高高在上,你们都是奴仆,我家的人犯了法你们都没权力定罪!

。。。。。。我怎么觉得这是个特别不自信的皇室呢?所以才这么自尊!

【我是一粒沙,喜欢就关注我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