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理解再次提出:“不將房地產作為短期刺激經濟的手段”

自從7月31號中央政治局首次提出:“不將房地產作為短期刺激經濟的手段”,震動了整個中國房地產界。

按照房地產週期性理論,無論從時間節點,還是GDP合理區間理論,都應該適當鬆綁房地產,啟動房地產對經濟的拉動作用,防止突破下限,讓經濟運營在合理區間。

所以,在政治局會議發出最強音以後,後續的各個職能部門的落實政策就顯得格外重要。就像2015年底中央財經領導小組會議發出“化解房地產庫存”之後,2016年央行全年鬆綁房貸政策。

可是,昨天11月16日,央行在《2019年第三季度中國貨幣政策執行報告》中重申,按照“因城施策”的基本原則,落實房地產長效管理機制,不將房地產作為短期刺激經濟的手段。

央行表示,第三季度以來,房地產市場運行總體平穩,房地產貸款增速平穩回落,房價漲幅有所回落,房地產開發投資與新開工增速平穩下降。其中,房價上漲城市數量有所下降。2019年9月,全國70個大中城市中,新建商品住宅價格環比上漲的城市有53個,比6月份減少10個;同比上漲的城市有69個,比6月份減少1個。二手住宅價格環比上漲的城市有40個,比6月份減少5個;同比上漲的城市有59個,比6月份減少9個。

房地產貸款增速平穩回落。9月末,全國主要金融機構(含外資)房地產貸款餘額為43.3萬億元,同比增長15.6%,增速較上半年下降1.5個百分點。房地產貸款餘額佔各項貸款餘額的28.9%。其中,個人住房貸款餘額為29.05萬億元,同比增長16.8%,增速較上半年下降0.5個百分點;住房開發貸款餘額為8.33萬億元,同比增長17.3%,增速較上半年下降3.4個百分點;地產開發貸款餘額為1.36萬億元,同比下降6.4%,降幅較上半年擴大0.4個百分點。

而此前在二季度貨幣政策報告中,央行指出,按照“因城施策”的基本原則,堅持房子是用來住的、不是用來炒的定位,落實房地產長效管理機制,不將房地產作為短期刺激經濟的手段。

作為最直接影響房地產政策的國家銀行職能機構,兩次都提出了“不將房地產作為短期刺激經濟的手段”,顯然,除非出現極其特殊情況,才有可能啟動房地產大規模刺激。那麼,出現特殊情況了嗎?

從央行報告中可以看到,央行對當前樓市數據體現的當前房地產現狀還是滿意的,

沒有出現特殊情況,所以才提出“不將房地產作為短期刺激經濟的手段。”

這段最高指示,強調的只是不將房地產作為“短期”刺激經濟的手段,翻過來聽,就是還是承認了房地產具有刺激經濟的功能,更確切的說,只是讓房地產作為拉動經濟的長期工具。

如何理解再次提出:“不將房地產作為短期刺激經濟的手段”

房地產的重要作用,最新的國家媒體是這樣說的。2019年5月29號,新華社旗下經濟參考報發表文章《徹底打破樓市路徑依賴》,文章指出,在我國有效應對外部衝擊和加快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關鍵時刻,房地產業固然重要,但樓市路徑依賴與我國經濟高質量發展要求南轅北轍,既不存在也沒有可能會依靠樓市拉動經濟增長。樓市路徑依賴的背後邏輯在於,房價永遠快速上漲,但這顯然違背了社會規律。房地產業固然是國民經濟重要產業,但絕非經濟高質量發展的主要驅動力量,需要理性看待其對國民經濟增長的支持作用。

經濟參考報同時指出,考慮到當前我國房地產業的巨大容量、住宅不動產價值在家庭財富中的高比重以及房地產金融規模,樓市穩健運行比以往任何時候都更重要。

顯然,決策層對房地產的核心定位就是“房地產業固然是國民經濟重要產業,但絕非經濟高質量發展的主要驅動力量,需要理性看待其對國民經濟增長的支持作用。”

上面提法的理性,就是既承認了房地產的重要作用,又要防止房價快速上漲帶來的負面作用。

歡迎大家關注微信公眾號“美房投資俱樂部”查看更多更詳細的精彩內容。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