隸書章法(十),解析隸書題匾的章法佈局

隸書章法第八部分:隸書題匾的章法解析與欣賞。

題匾,也叫作題署,或稱題字等,有橫題的,也有豎題的。而題匾作額之舉,自古就有之。相傳在西漢時期,流傳這樣一個故事:丞相蕭何奉漢高祖劉邦之命給“蒼龍”、“白虎”二闕題字,本來蕭何是一位精通書法的大家,可以馬上題匾,但蕭何沒有急著去題匾,而是在深思熟慮三月有餘,最後書時一揮而就,當時全場觀者人山人海,看後齊聲喝彩,後來被傳為書壇佳話。這則故事告訴我們,儘管作為在書法上很有成就的蕭何,但他認為作書猶如作戰,寫字前就像打仗前要安營紮寨、衝鋒上陣同樣的重要,都需要穩思細審,揣摩洞察。每個細節,每個環節,以及通篇總的格局,都考慮周詳,這樣下筆才得心應手,揣摩洞察,成功必倍之。

隸書字體高古樸拙,裝飾性較強,所以大多為店堂面鋪、書房齋館、道觀寺廟等的題匾。題匾的內容也是十分豐富,題匾的形式更是多樣化,篆、隸、楷、行、草各體皆有,風格各異。但不管是哪一種書體,或是橫寫,或是豎題,都要求字形飽滿,簡潔明瞭,既實用又要有美感。題匾的章法形式基本同於橫幅,所不同的是匾額注重一字一格,字形且大,飽滿端莊,蒼勁雄強。

下面我們選取了六位著名書家的隸書題匾,一起來欣賞、研究、學習。

一、伊秉綬(1754年—1815年)

伊秉綬,清代書法家,福建汀州寧化人。精通書法、繪畫、治印,工詩文,善隸書及行草書。

隸書章法(十),解析隸書題匾的章法佈局

章法分析:伊秉綬所題“遂性草堂”四字隸書匾,字形章法皆具個性,與眾不同。四個字之間幾乎不留空間,加上字形本身比較方正、直挺,所以便有了渾然一體的感覺。款字較多,題在下部,三三兩兩,錯落有致,與上部正文形成對比,增加了活潑生動的特點。款的最後,另起一行,一上一下蓋有兩方印章。“遂”字的右上方蓋有一方引首章。

------

二、何紹基(1799年—1873年)

何紹基,清代著名書法家,詩人,學者,湖南道縣人。何紹基博涉群書,書法被譽為清代第一。精通小學、經史。書法凝厚古拙,峻拔奇宕,獨具風貌。其篆書及隸書,也自成一派,草書尤佳。

隸書章法(十),解析隸書題匾的章法佈局

章法分析:何紹基此五字隸書匾,一字一位,大小勻稱,第一個字“小”字的筆畫較少,所以寫得較粗重,以求得整體的協調。此匾橫勢跨度較大,所以佈局上字距處理較為寬疏、統一。題款“雨臚仁兄同年屬,紹基題”作兩行,一行長,一行短,短的左部一上一下蓋有兩方印章。

------

三、羅振玉(1866年—1940年)

羅振玉,近代學者、書法家,浙江上虞人。擅長書法,對甲骨文研究精深,並創以甲骨文入書。

隸書章法(十),解析隸書題匾的章法佈局

章法分析:羅振玉此四字隸書匾字形較方正,字距較大,章法佈局寬疏清朗。第一個字“心”字本身筆畫較少,字形較扁,和其他三個字不大協調,所以作者有意將上款題寫在開頭引首處,以補“心”字之弱,使整體協調統一。下款和上款遙相呼應,只題作者的名字“羅振玉”。姓名的左邊蓋有兩方白文印“羅振玉叔言印信長壽”和“松翁居遼後作”。

四、胡小石(1888年—1962年)

胡小石,現代學者、書法家,浙江嘉興人。擅長書法,真草隸篆,四體俱佳。

隸書章法(十),解析隸書題匾的章法佈局

章法分析:胡小石先生此隸書三字匾“白華堂”,隸中有篆,篆中有隸,字形大小有變化,寫得開張奇逸,頗具情趣。三個字之間字距較寬,顯得極為疏朗,“白”字之圓而小,“華”字之長而斜,“堂”字之方而正,既具個性,又協調統一。款作兩行,長短有變化“己卯三月題,付阿柱”。款字的左邊蓋有兩方印章。由於第一個字“白”字的形狀圓而小,為了和整體協調統一,在日字右下部蓋有一枚方形引首章。

------

五、趙之謙(1829年—1884年)

趙之謙,清代書法家、篆刻家,浙江紹興人。在書法、繪畫、詩文、碑刻考證、篆刻諸方面都成就很大。

隸書章法(十),解析隸書題匾的章法佈局

章法分析:趙之謙此隸書題匾“慄讓庵”章法佈局比較特別,正文與題款幾乎各佔一半位置。正文字較小,作八分展放之勢,以橫勢見長;款字較多,內容亦豐富,位置比正文也稍高,主要是對正文的註釋和說明,款曰:“客之□室曰慄讓,不惟於學有進亦善涉世之方,見者弗□,喜其讓也可。撝叔”。簽名左邊蓋有一方印章。

------

六、程潛(1882年—1968年)

程潛,現代書法家,湖南醴陵人,光緒時秀才。工詩詞,善書法,作隸書既通古法,又具個性。曾任大總統府陸軍總長、國民黨中央政治局委員、湖南省政府主席。1949年後,任全國政協副主席,全國人大副委員長、民革中央主席等職。

隸書章法(十),解析隸書題匾的章法佈局

章法分析:程潛為民國時期的著名人物,此“人文初祖”四字隸書橫匾,作為歷史文物遺蹟和對軒轅黃帝開創中華文化的讚頌,一直懸掛在黃帝陵廟內的大殿之上。此匾無落款和作者的題名。“人文初祖”四個字師法漢碑,有《石門頌》和《曹全碑》的神韻,筆畫變化不大,比較均勻,舒展飄逸之勢鮮明。

------

隸書章法(十),解析隸書題匾的章法佈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