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產特斯拉明年一季度大規模交付 中文標識引發吐槽

與進口Model 3完全一樣的外觀,僅在車尾標有“特斯拉”中文字樣彰顯其國產身份,國產特斯拉Model 3試製車近日在上海工廠首次亮相。儘管起售價35.58萬元比最初預訂時漲了2萬多,但國產特斯拉依然點燃了不少國內消費者的期待。

一方面,強力競爭者將至;另一方面,新能源補貼政策退坡讓新能源車市迎來寒冬。中汽協近日公佈的數據顯示,新能源汽車銷量已經連續4個月負增長,且下降幅度正不斷加大。隨著國產特斯拉明年一季度大規模交付,國內新能源車市或迎來變局。

中國可能成Model 3最大市場

近一年來,北京市民王先生一直非常關注國產特斯拉Model 3的動態。剛剛獲得新能源車購車指標的他已經將這款車加入了心裡的“意向清單”。“比最初公佈的32.8萬元漲了2萬多元,還在預期之內。”相比其他一些同檔次車型,王先生對於特斯拉的品牌和技術及質量都比較認可。

關注這款國產特斯拉的消費者不在少數。儘管漲價消息和車尾中文標識引發了一波吐槽,但特斯拉的號召力不可小覷。根據特斯拉近日公佈的三季度財報,與大批中國新能源(4.880, 0.00, 0.00%)車企出現銷量下滑不同,特斯拉在2019年第三季度共生產96155輛電動汽車,交付97000輛,再創歷史新高。得益於Model 3的熱銷,不出意外的話,今年特斯拉將從曾經的冠軍比亞迪(42.790, -0.33, -0.77%)、北汽等企業手中搶走純電動車全球銷量第一的頭銜。

特斯拉CEO馬斯克也在財報電話會中表現出對未來中國市場的看好。他表示,上海超級工廠在逐步獲得相關許可後就將開始大規模量產和交付。目前,中國是中型豪華轎車的全球最大市場,由於Model 3的價格與中型燃油轎車相當,且具有電價比油價更便宜的使用成本優勢,相信中國可能會成為Model 3的最大市場。

政策退坡新能源車市迎寒冬

特斯拉高歌猛進之際,中國新能源車市卻陷入始料不及的寒冬。今年6月,國內新能源汽車市場抓住補貼退坡前的最後“狂歡”,達到了月銷量15.2萬輛的最高點。此後,銷售行情急轉直下,7月至10月連續環比下滑,市場持續探底。不少業內人士坦言,想不到政策退坡的影響如此之大。

根據中汽協數據,2018年,我國新能源汽車產銷分別完成127萬輛和125.6萬輛。而今年前10月與去年總銷量的差距約為30萬輛。過去4個月,新能源汽車的銷量持續在7萬至8萬輛的水平,接下來的11月、12月,也很難出現大幅的環比增長。這意味著,在我國大力推廣新能源汽車近十年來,可能會首次出現年度銷量的負增長。

補貼政策退坡也讓很多中國新能源車企遭遇較大打擊。今年10月,比亞迪銷售新能源汽車1.26萬輛,同比下滑55%,其中純電動乘用車的銷量下滑41.5%至7588輛。北汽新能源方面,10月份銷量僅為8601輛,同比大跌69.2%。

針對這一情況,中國汽車流通協會有形市場分會副理事長蘇暉表示,政策退坡的影響確實比預想中大,但國家也接連出臺20餘項政策,鼓勵車市發展。目前,工信部正在牽頭編制《新能源汽車發展規劃(2021-2035)》,財政補貼退出之後,新能源汽車仍將在多方面得到政府的鼓勵和支持,所以無需對市場過於悲觀。

競爭加劇催生新格局

此前並未國產且瞄準中高端市場的特斯拉,在這一輪的補貼退坡中沒有受到明顯影響。馬斯克透露,上海超級工廠僅歷時10個月建設,目前已做好投產準備,其建造成本比美國Model 3生產線降低了約65%,這讓特斯拉Model 3的毛利率上升。業內分析,此次國產特斯拉定價比預期更高,也將為特斯拉在明年補貼政策取消後的市場競爭中贏得主動。

國產特斯拉帶來的“鯰魚效應”之下,國內新能源汽車的價格體系或面臨調整。“不僅是價格需要參照特斯拉,車載系統的智能化、便利化程度也不得不對標。”一位新能源汽車從業者表示。

但受制於產能限制,以及瞄準中高端消費者的市場定位,國產特斯拉的衝擊力不會太大。蘇暉認為,中國新能源車企還有很大的生存空間,“短續航的經濟型小車擁有巨大市場,在新一輪競爭中,中國新能源車企需要找準定位和目標人群,並且注重品牌和口碑的確立。”

不過當下,如何應對補貼政策退坡甚至取消帶來的影響,成為很多中國新能源車企必須跨過的一道坎。對此,北汽新能源相關負責人表示,新能源汽車產業在我國經歷10年的發展,已經從培育期進入成長期,同時由政策主導轉向市場主導,所以補貼的退坡或者退出是必然的趨勢,也符合行業發展規律。目前,北汽新能源產品平均售價已經超過12萬元,A級車比例達到80%以上。隨著更多高端產品的陸續投放,本土新能源車企將加快品牌向上的突破和提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