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黃縣城駐地,你知道在哪嗎?

咱大龍口的歷史

幾天幾夜都說不完

秦漢黃縣故城——黃城集

古黃縣城駐地,你知道在哪嗎?

秦始皇統一中國後

實行郡縣制

黃縣建於何時

史料有爭議

其建制隸屬齊郡

建城於今石良鎮黃城集村東

古黃縣城駐地,你知道在哪嗎?

黃縣

典故

黃縣故城經漢、魏、晉、十六國、南北朝,歷時700餘年,於公元556年(北齊天保七年),遷至黃縣城。原城被廢棄,歷經歲月變遷,蕩然無存。故城內,遺物豐富,歷代有大批文物出土。建國後,在城區內又相繼發現石坊、水井、磚瓦、陶器等遺蹟遺物。

秦漢黃縣的疆域大致包括今龍口、招遠、棲霞、蓬萊、長島縣等地,陸地面積是現今龍口市的五倍之多。黃縣作為全國最古老的縣份,從秦代開始就出現在中國的版圖之上。秦朝在膠東半島地區只設立黃縣和腄縣,黃城集作為古黃縣城駐地,從此成為全縣的政治、經濟和文化中心。

黃縣名稱的由來

歷來眾說紛紜

一是黃國黃縣說,東夷族之一的黃夷遠在夏商之際已立足黃縣,西周至春秋時期在河南立國長達三四百年,今河南省潢川縣境內的隆古城,就是古黃國的都城遺址。黃國被楚國滅亡以後,一部分人留在原地。大部分人在亡國黃君的帶領下北遷,被齊國收留,幾經輾轉最終被安排在黃族故地。黃縣之名則是去國置縣,襲而因之而得名。

二是黃水河說,黃水河上中游兩岸皆為黃土臺地,黃土經雨水沖刷進入河中使河水變為黃色,黃縣因黃水河而得名。

古黃縣城駐地,你知道在哪嗎?

從公元前219年至前210年十年間,秦始皇曾三次巡視中國東部沿海地區,三次都親自駕臨黃縣。第一次東巡時秦始皇在黃縣城召見了徐鄉方士徐福,他遂陪同秦始皇祭萊山拜月神,然後過黃腄,窮成山,登芝罘。秦代黃縣故城,歷經漢、魏、晉、十六國和南北朝,於北齊天保七年(公元556年)遷到當時的黃冠村另建新城,即龍口市建市前的黃縣城。

古黃縣城駐地,你知道在哪嗎?

具有七百多年曆史的黃縣城

為什麼要西遷

古黃縣城駐地,你知道在哪嗎?

一是相鄰的徐鄉

腄縣、 縣先後併入黃縣

致使縣城不在縣境中心位置

古黃縣城駐地,你知道在哪嗎?

二是與當時

發生的一場洪水災害有直接關係

當地民間流傳的

“開了東庭湖,淹了黃縣城”

的民謠就是一個很好的印證

據當地百姓世代相傳

秦代黃縣城東面

(今蓬萊市境)抓髻山、火山之間

有一個面積很大的高山湖泊

名叫東庭湖

北齊天寶年間(公元550-559年)

因發生強烈地震造成東庭湖決口

湖水飛流直下衝毀了縣城

淹沒了周圍村莊

黃縣城於是被迫西遷重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