廈門筆記:如何抵達鼓浪嶼

廈門筆記:如何抵達鼓浪嶼

梁東方

從地圖上看,鼓浪嶼距離廈門本島很近,交通應該不是問題。比較廈門本島和集美地區的大橋連接,如果在廈門本島和鼓浪嶼之間建起大橋來也不難,但可能是為了保持島上的原生態,保持鼓浪嶼的特性,就依舊採取了傳統的輪渡交通方式。

鼓浪嶼與廈門的直線距離不過兩百米,供市民使用的碼頭往返船票也只有8塊錢,單程用時也就十分鐘。而實際上作為外地遊客,要想登島卻也不易。海濱一連串的碼頭,要麼不是去鼓浪嶼的專用碼頭,要麼就是隻有本地戶口和社保的專用碼頭,要走出去很遠在目測不是距離鼓浪嶼最近的位置上才有唯一可以坐船去鼓浪嶼的郵輪碼頭。

郵輪碼頭是針對非本地的外地人的,這種設置在一定程度上是可以理解的;只要設身處地地想一想,需要頻繁在本島和鼓浪嶼之間往返的本地人碼頭,如果有太多的遊客,勢必就會嚴重影響他們的日常生活了。

廈門筆記:如何抵達鼓浪嶼

從郵輪碼頭往返鼓浪嶼的船票是35元,而且當場買票的話,票都是倆小時以後的;如果買138元的帶景點門票,則馬上就可以走……

這在旅遊點自然是可以理解的。

只是作為外地遊客,要想融入當地人輪渡往返的日常生活,即使僅僅是坐船這麼個事情也已經很難。生活環境的景點化,往往使生活變了味。而遊人絡繹不絕又使得當地不得不分流,以相對繁複的管理格式應對如潮的人流。

打著小旗戴著同一個顏色的帽子的中老年為主體的旅行團,一片片地走過去,源源不斷,絡繹不絕。他們來自全國各地,卻幾乎有著近於同樣的神態,區別僅僅是戴的旅遊帽的顏色不一樣。他們在稠人廣座之間盯著前面的小旗亦步亦趨不敢稍有懈怠的樣子,生怕走錯了路迷失了方向失去了隊伍的樣子,像是懵懂於外面的世界的小學生,像是不再具備最基本的判斷與自主能力的殘障人士……

廈門筆記:如何抵達鼓浪嶼

大眾旅遊,尤其是商業化的景點旅遊,在一定程度上說是災難性的。對於景點的承受力和旅遊者的觀感兩個方面來說,因為人員過度集中,原來的價值都大打折扣。人云亦云,別人去的我也去,導致旅遊無個性可言,代價不小,收穫的卻經常質地不高;這種旅行團的格式,連旅遊者自己也成為商品循環的組成部分,而不再是外在於商品之外的獨立的人。

終於等到了上船的時候,人們開始發狂似地奔跑,只是為了佔領船上的一個好位置。碼頭上的廣播和現場的服務員一再提醒注意文明形象,不要奔跑,防止事故發生,但是還是阻止不了那些排隊等著上船的時候就一個勁兒地在向前越界的人們,他們近乎是在逃難而不是旅遊的奔跑的姿態裡,既讓人看著辛酸也不無無奈。

90後00後的年輕人一般不在這樣的隊伍裡,他們都是兩兩而行,一般都會帶著拉桿箱到島上度事實上的蜜月;也有結伴而行或者孤獨地尋找內心世界的桃花源的,神情與行裝之上都寫滿了對於人生探索的迷茫與好像只屬於青春期的美感。

廈門筆記:如何抵達鼓浪嶼

而除了上述情況,一般性的旅遊的人,自由行的人,或者拉家帶口,或者三五成群,也都不在少數。正是因為有這樣經久不衰的客源支撐,島上的大小旅店飯館,才愈發繁榮昌盛。

船在不寬的海峽中略略顛簸起伏著,很快就會出現一陣貌似更加劇烈的顛簸起伏,那就是到碼頭了。船要橫過來,橫過來靠上岸去,岸邊接船的人接過扔上去的纜繩,套在碼頭圓大的鐵柱子上。一開艙門,人潮便一湧而出,登岸而上,到達了鼓浪嶼。

鼓浪嶼作為一個島嶼的土地和廈門作為一個大島的土地以及大陸上的土地是一樣的,一樣堅實可靠,可供立足,可供脫離開船體的束縛而自由地行走。

廈門筆記:如何抵達鼓浪嶼

來的人多,走的人也多。鼓浪嶼上始終處於一種人多的狀態。好在鼓浪嶼的任何一個位置距離海邊都不遠,都可以漫步而至。而沒有車輛的獨特環境生態又讓這種漫步具有古老的人類記憶意義上的美好,有離開今天普遍的生活狀態已經很遠了的孤島生活的安詳恬然。

這也正是經過了旅途顛簸終於抵達了鼓浪嶼的人們的最基本的、不虛此行的收穫。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