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學掃地僧張益唐,考到博士依舊在送外賣,58歲一篇論文震撼世界

2013年之前,華裔數學家張益唐對很多人來說還是非常陌生的。那時候,他還是美國新罕布什爾大學裡面的一位默默無聞的非正式講師,甚至不能算是一位穩定的研究員。他一度在美國各州流浪,沒有住處,只能住在朋友家中,沒有正式工作,48歲才娶老婆。

數學掃地僧張益唐,考到博士依舊在送外賣,58歲一篇論文震撼世界

當2013年,他的論文《素數間的有界間隔》在世界頂級刊物《數學年刊》上發表,這篇論文解決了數學界的百年難題"孿生素數猜想",讓世界數學界為之沸騰。張益唐成名之後,美國各知名大學如哈佛大學、普林斯頓大學都曾邀請過張益唐去做學術報告,這些名牌大學的數學家們看到張益唐的名字時十分疑惑,幾乎沒人聽說過他,因為他很少發表論文。

那段時期,媒體以"數學掃地僧"來形容張益唐。的確,默默耕耘數十年,等到榮譽到來的這一天,張益唐依舊寵辱不驚,這種"大師境界"很少有人能達到。

1955年,張益唐出生於上海,他的父親是清華大學的教授。因為特殊的時代原因,張益唐剛剛會說話就被送到外婆家生活,外婆家的最高學歷只有初中,家人並不重視知識。唯有張益唐的舅舅舅媽家中還藏有一些書籍,這些書對於求學若渴的張益唐來說,就是最完美的禮物。

張益唐是個天才,這是家族基因決定的,即便沒有良好的學習環境,他依舊能飢餓的幼獸一樣自己去覓食。張益唐三、四歲的時候,就能清楚說出100個國家的首都,歷朝歷代皇帝的年號他都非常清楚。家人為他講完了整本《西遊記》和《林海雪原》,而其他孩子在這個年紀可能話都說不清楚。張益唐8歲的時候,他用自己的零花錢買了第一版《十萬個為什麼》第8冊數學,這本書是張益唐的啟蒙書籍,他至今還記得這本書在寫到"費爾曼定理"時,最後留下了一句話:"看來這個問題還要留給未來的數學家解決,讀者們努力吧!"也就是這句話,讓張益唐一生為研究數學而努力。

數學掃地僧張益唐,考到博士依舊在送外賣,58歲一篇論文震撼世界

(張益唐和父母、妹妹合影)

張益唐後來回憶這段童年時光,遺憾地說:"我的童年精神上並不滿足,沒有人在天賦上引導我。我很羨慕現在一些神童,在高知父母的指導下,十幾歲就能考上大學。"

1966年,張益唐終於被父母接回北京,有了研究數學的良好條件和環境。張益唐考上了清華附中,成績優異的他在學校大放異彩。4年後,張益唐隨同母親下放,他學習數學的夢想再次破滅。當時的張益唐買不起華羅庚的《數學導引》,甚至連上高中和工作的機會都被剝奪,一直到高考恢復之後,張益唐才通過高考來到了北大數學系。

顛沛流離的童年耗費了張益唐學習的黃金時間,如果不是曾經那一本《十萬個為什麼》,不是他對數學的極大熱情和興趣,也許這位數學天才會被泯滅在芸芸眾生之中。

考入北大,才是張益唐數學研究生涯的正式開始,那時候的北大育人之風極強,數學系的學子們大多是被陳景潤和哥德巴赫猜想吸引來的,教授學生的都是頂尖的教師。良好的學習氛圍讓張益唐短時間內突飛猛進。1985年,張益唐來到了美國普渡大學杜博士,研究方向是代數幾何領域最難攻克的雅克比猜想。

數學掃地僧張益唐,考到博士依舊在送外賣,58歲一篇論文震撼世界

張益唐去美國的時候只帶了幾件衣服,基本數學書籍,一本《古文觀止》,一雙筷子。張益唐的導師莫宗堅是臺灣人,上世紀60年代來到美國。張益唐和導師提出自己想要將"雅克比猜想"作為博士論文題目的想法,得到莫宗堅的質疑。後來張益唐花了兩年的時候完成了博士論文的部分結果,但一直拖延了7年才畢業。普渡大學規定,博士最長只能讀到七年,可見導師莫宗堅和張益唐之間不可調和的矛盾。

即便張益唐畢業了,莫宗堅依舊不願意給張益唐寫推薦信。當時在美國,研究純數學的精英畢業之後都能找到一份好工作,更何況張益唐這樣名校畢業的學生。而因為莫宗堅不願意寫推薦信,沒有任何大學和研究所願意收張益唐,張益唐從此在美國流浪,居無定所,在中餐廳打工,在汽車旅館睡覺,實在經濟緊張只得在北大留美同學家中蹭飯。

張益唐在美國這段時間的生活非常艱苦,他所有的家當都在一輛車中,他開著車四處求職,為了生計做最苦最累的工作,但依舊在堅持進行著自己的研究。48歲的張益唐窮困潦倒,但這一年他遇到了一位在餐館打工的山東姑娘,這位善良的姑娘後來成為他的新娘,陪伴他度過艱難的歲月。

後來在諸多好友的幫助之下,已經年近中年的張益唐才在新罕布什爾大學找到一份講師的工作,這種講師相當於臨時工,講一節課才能拿一節課的錢,學校可以隨時踢走你。對很多像張益唐這樣名校畢業的博士生來說,這種工作收入少地位低,他們根本看不上,但張益唐已經非常滿意了,這比他在外面打工賺錢安穩許多許多,他可以有更多的時間研究自己的課題。

數學掃地僧張益唐,考到博士依舊在送外賣,58歲一篇論文震撼世界

時過境遷,張益唐在數學界闖出了自己的一片天地,他的論文轟動一時,這位年近六旬的老學者身邊突然圍起了很多人。張益唐對外人不常提到莫宗堅,倒是莫宗堅在張益唐出名之後寫了一篇文章,大意是在標榜自己一番:"作為雅可比猜想宮殿的看門人,我履行了職責,對任何證明進行驗證,並否定錯誤的證明。"這篇文章張益唐並沒有看,好友詢問他,他只說:"已經過去了,我不想提。"

8歲開始看"費爾曼定理"、58歲才成名的張益唐,和數學似乎有著千絲萬縷的緣分,卻在求知的路途之中歷經坎坷。有人問張益唐:"如果你做不出來,是不是覺得一生就這麼毀了?"張益唐卻說:"沒什麼,我活得好好的。"他甚至坦言,自己很不喜歡這種成名後的喧囂,更加喜歡從前的默默無聞。在面對很多盛情難卻的場景時,他是能苦笑"人在江湖,身不由己"。

張益唐成名之後曾經回國在各大高校做過數次演講,在被學生們問他:是不是非常頑強的毅力才支撐他撐到最後?而張益唐只是雲淡風輕地回答:"我沒覺得需要多多大的毅力,淡定一些,相信困難會過去,個人對成功的追求,不要太強烈。"

後來,一位小女孩問道:"那麼,您的動力在哪裡?"

張益唐對小女孩說:"數學很美,比許多遊戲更有意思!"

數學掃地僧張益唐,考到博士依舊在送外賣,58歲一篇論文震撼世界

是啊,數學很美。但對於很多中學生,甚至是剛剛入門的小學生來說,數學卻像一座讓人望而生畏的堅硬堡壘。不是每一個孩子都能像張益唐少年時期一樣,因為強大的天賦和求知慾,能夠自主學習,主動探知數學世界。很多時候,孩子們在剛剛接觸到數學時,需要父母給予相應的指導,從培養興趣開始,一步步消化。

興趣是學習數學最大的動力,但讓數學看起來比遊戲更為有趣,似乎是不可能的事情。那麼,家長們如何幫助孩子們建立起學數學的興趣呢?我國著名的物理學家、諾貝爾物理獎獲得者楊振寧先生曾經推薦過數學家劉燻宇的書籍,他認為正是劉燻宇先生為他打開了學習數學的大門。劉燻宇先生寫過很多關於數學的文章和書籍,有一套專門針對中小學生的《劉燻宇給孩子的數學三書》已經成了最近的"網紅書"。

數學掃地僧張益唐,考到博士依舊在送外賣,58歲一篇論文震撼世界

第一本《馬先生談算數》,劉燻宇先生以馬先生的口吻,將程式化有枯燥的四則運算以圖解的形式表現出來,100道例題,培養學生的是做題的思路和習慣,而不是強行死記硬背,孩子自然不會牴觸。

數學掃地僧張益唐,考到博士依舊在送外賣,58歲一篇論文震撼世界

第二本書《趣味數學》,數學是什麼?數學不應該是孩子們懼怕的一門科目,而應該是給人們帶來便捷和幸福感的工具。這本書從孩子的興趣出發,收錄劉燻宇先生從成活各處得到的數學智慧,在風趣幽默的講解之中,讓孩子愛上數學。

數學掃地僧張益唐,考到博士依舊在送外賣,58歲一篇論文震撼世界

第三本書《數學的園地》,中學生數學進階版。提到函數、微積分,那些讓考生們日夜痛苦參悟,考完立刻就忘的高等數學內容,卻在劉燻宇先生的筆下充滿吸引力。即便是中學生自學,也淺顯到深入,也並沒有想象之中困難。

數學掃地僧張益唐,考到博士依舊在送外賣,58歲一篇論文震撼世界

現在針對中小學生的語文、外語等科目的好書非常多,但培養數學興趣的好書很少。這本書從剛剛在頭條銷售到今天受到眾多爸媽和老師們的追捧,並且強烈安利給好友或者學生。現在已經賣了4萬多套,銷售量僅次於《趣味物理學》。

數學掃地僧張益唐,考到博士依舊在送外賣,58歲一篇論文震撼世界

中小學是數學基礎的關鍵,只有數學學好了,化學、物理、生物才能有所突破,才可以在中考和高考的戰場上拉大分差。

數學掃地僧張益唐,考到博士依舊在送外賣,58歲一篇論文震撼世界

數學掃地僧張益唐,考到博士依舊在送外賣,58歲一篇論文震撼世界

這本楊振寧力推的數學書,今天木木推薦給粉絲們,不貴實用。建議數學教育者和中小學生家長們都備一份哦!有需要的朋友可以點擊下方橫條購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