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足國奧同命又同病!中場組織型球員+左後衛缺失成了老大難

雖然只是一球小勝,但是考慮到兩天前國奧才剛剛慘敗澳大利亞,楊立瑜、張玉寧、段劉愚們又提前返回俱樂部,在這樣的背景下,這場小勝也帶有著一些不一樣的含義。然而就比賽過程來看,我們依舊可以看到這支球隊存在著不小的問題。

國足國奧同命又同病!中場組織型球員+左後衛缺失成了老大難

這場比賽,很容易給外界留下國奧兩翼比較活躍,中路缺乏包抄點,但中場組織、串聯能力不足的印象。包抄點的問題其實很好解決,等張玉寧、單歡歡回來,胡靖航位置後撤,再算上打在邊路,但也有很強搶點能力的楊立瑜,到了U23亞洲盃正賽,我們的兩個邊要是能推上去起球,禁區裡理應可以保證有兩個包抄點。兩翼原本就是這支球隊的特點,在希丁克時期,國奧就一直在堅持兩翼齊飛+中路包抄的打法。但這支球隊的中場組織能力不足的問題,則顯得有些嚴峻了。

與大多數球隊在守轉攻時,後腰會充當攻防轉換的樞紐不同;無論是本場打立陶宛,還是上一場打澳大利亞,國奧的後腰對於球隊的向前推進,基本使不上力。打澳大利亞時,面對對方的逼搶,我們的球員只能頻繁的回傳,結果被對方連續斷球打出反擊破門;本場回傳減少了,但打的更簡單了,守轉攻時更強調打到邊路,依靠邊路球員的個人能力來推進。

國足國奧同命又同病!中場組織型球員+左後衛缺失成了老大難

或許看到這有朋友會說,到了U23亞洲盃正賽,段劉愚在場上,這個問題可以得到解決;但段劉愚其實是前腰踢法的球員,他更適合在中前場拿球、帶球,如果頻繁的讓他回來拿球、把球帶上去,這是一個非常危險的信號,因為他一旦撤到比較深的位置帶球被斷,對方可以迅速發動反擊威脅我們的球門。當我們向前推進出現了大問題,或許國奧的球員會格外的想念嚴鼎皓;畢竟之前在這支球隊,一直是嚴鼎皓充當拖後組織核心的角色,大家在場上不知道該怎麼踢時,就會習慣性的把球交給嚴鼎皓。可是當嚴鼎皓重傷註定不可能出戰U23亞洲盃,誰又能取代他的位置呢?

而中場組織、串聯不利的問題,不光是國奧的問題,也同樣是國家隊的問題。我們的4場40強賽,中場三人組都是池忠國+蒿俊閔+吳曦;打馬爾代夫和關島時,看起來三個人都可以出球、推進,可是從打菲律賓開始,蒿俊閔就成了中場向前推進唯一的出球點,他在場上踢的非常累。而我們打敘利亞的第一個丟球,看起來是王剛先在右路失誤,又被比他矮半個頭的球員搶在他身前頭球破門;但實際上那個丟球的起源,是球在池忠國腳下好幾秒,他不知道該怎麼處理,對方一逼搶,他做出了一個非常糟糕的傳球選擇,導致球到了王剛腳下根本沒有任何調整的空間被斷球,對方才發動的反擊。

國足國奧同命又同病!中場組織型球員+左後衛缺失成了老大難

國奧中場沒有可以拿球組織的後腰,國足的三中場打在拖後後腰位置本應起到樞紐作用的池忠國,也是一個出球能力有些糟糕的後腰,可以說中場組織成了我們的大麻煩。出現這樣的情況,其實跟我們的聯賽各俱樂部都在中場放了個強力外援,大家習慣了不知道該怎麼踢,就把球交給外援來處理有很大的關係。可是在國字號沒有外援該怎麼辦?最近十來年,我們的國家隊只有鄭智和蒿俊閔敢跟隊友說,不知道該怎麼踢就把球交給我,其他人沒有這樣的膽量,也沒有這樣的能力。

當然國足和國奧目前同樣存在的問題,不僅僅是中場組織,還有左後衛的位置。國足4場40強賽,李磊、李帥、鄭錚、劉洋都踢過左後衛,但誰的表現能讓人滿意呢?這個位置幾乎被視作是首發11人裡最弱的點。而相較於國家隊的左後衛基本還是左腳不同,國奧的左後衛就顯得更寒酸了,正牌左後衛基本沒有,要麼右後衛客串,要麼中後衛客串,要麼中後場多面手頂上,簡而言之在這個年齡段,除了溫姓小將外,我們幾乎找不出第二個正牌左後衛。再考慮到中超各隊也沒有誰會在邊後衛的位置上放一個外援,中超所有16個隊的左後衛都是本土球員的背景下,我們在邊後衛的位置上出現了問題,這是很難讓人接受的。

國足國奧同命又同病!中場組織型球員+左後衛缺失成了老大難

左後衛和中場已經成了國足再往前更近一步最大的瓶頸,這個位置,在一個多月後開打U23亞洲盃,是否也會成為國奧在場上最大的隱患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