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來西亞最“不起眼”的博物館,幾乎找不到門,遊客很難發現入口

到吉隆坡旅行,獨立廣場是遊客必去打卡的景點之一,這裡聳立全世界最高的旗杆(高100米),是馬來西亞國旗首次升起的地點。其實來到獨立廣場的遊客,都會被廣場周邊的風景所吸引,歐式風格的草坪、荷蘭式的建築、歌德式的聖瑪利天主教堂、摩爾式吉隆坡火車總站等,這些建築完美的將歐洲風韻注入東方文化的精髓中,使整個廣場呈現了歷史痕跡中折射現代化的風範。在廣場東南方向與蘇丹阿卜杜勒·沙馬德大廈僅一條馬路之隔,有一座紅白色的華麗建築格外醒目,那就是馬來西亞國家紡織博物館。

馬來西亞最“不起眼”的博物館,幾乎找不到門,遊客很難發現入口

馬來西亞最“不起眼”的博物館,幾乎找不到門,遊客很難發現入口

​國家紡織博物館,以前是鐵路事務辦公樓,位於馬來西亞首都吉隆坡,坐落在獨立廣場邊上,於2010年正式對外開放。博物館的外觀採用伊斯蘭建築風格非常漂亮,建築外牆是用紅色與白色牆磚相間鋪飾,明豔活潑又不失莊重,與白色的穹窿頂,以及拱形的窗戶相互呼應,格外吸引遊客的關注,在馬路邊你會看到很多遊客都以它為背景拍照留念。

馬來西亞最“不起眼”的博物館,幾乎找不到門,遊客很難發現入口

馬來西亞最“不起眼”的博物館,幾乎找不到門,遊客很難發現入口

​雖然是一處有特色的建築,但是國家紡織博物館卻成為了一個並不起眼的“博物館”。因為建築外形的顯著,而博物館的門一整排都是一模一樣的幾乎找不到入口,所以很多國外來的遊客都只是以為它只是一幢禁止參觀的有特色的建築,卻很少會知道這裡其實是馬來西亞國家紡織博物館。

馬來西亞最“不起眼”的博物館,幾乎找不到門,遊客很難發現入口

馬來西亞最“不起眼”的博物館,幾乎找不到門,遊客很難發現入口

​走到博物館門口發現與我們平時國內看到的博物館不同,既沒有寬敞華麗的大門,也沒有特別顯眼的標識,遊客如果不靠近基本上不會發現這是一間博物館,甚至會以為這裡是一件咖啡廳。在第一道小門裡面是購票處,兩道門之間是一條走廊,左手邊走廊深處是一間小小的咖啡室,復古清幽的環境,消費也比較合理,是避暑歇腳的好地方。買了門票進入第二道門,可以看到博物館分兩層共四個展廳。

馬來西亞最“不起眼”的博物館,幾乎找不到門,遊客很難發現入口

馬來西亞最“不起眼”的博物館,幾乎找不到門,遊客很難發現入口

​國家紡織博物館顧名思義就是一個關於“紡織品”的博物館。歷史上馬來西亞是長期被殖民的國家,所以屬於這個國家自己的歷史真的是少之又少。但是關於這個東南亞這個國家的服飾和紡織品卻有著長久的進化史,在國家紡織博物館中藏有各種服裝、飾物與紡織品,展廳展示了馬來西亞的紡織藝術和手工業技術,以及其豐富的歷史遺產藏品,揭示了馬來西亞百年來紡織品的進程與變化。

馬來西亞最“不起眼”的博物館,幾乎找不到門,遊客很難發現入口

馬來西亞最“不起眼”的博物館,幾乎找不到門,遊客很難發現入口

​一樓展廳展示了史前時代馬來西亞的紡織品起源,以及通過交易紡織品的發展。我們可以看到不同時期的紡織用具、用料與傳統紡織技巧,以及各種精選的傳統服飾。例如染布、印花、編制技術等,還有馬來西亞各個民族的服飾,其中包括馬六甲峇峇孃惹所傳的服飾以及沙巴州和砂拉越各民族的各種服飾。另外,展廳內還播放專門的視頻,教授遊客刺繡、金錦緞與伊班族獨有織物的紡織流程。

馬來西亞最“不起眼”的博物館,幾乎找不到門,遊客很難發現入口

馬來西亞最“不起眼”的博物館,幾乎找不到門,遊客很難發現入口

​二樓展廳展示了各種濃郁馬來風情的金錦緞,包括紡織布、機織布、以及其他布料。此外還藏有各種名貴珠寶及個人飾物,例如耳環、髮夾、手鍊、腳鐲及其他馬來西亞各民族佩戴的飾物。各種各樣名貴的配飾讓人眼花繚亂的同時,也讓人為其完美的造型與精湛的技藝而震撼。

馬來西亞最“不起眼”的博物館,幾乎找不到門,遊客很難發現入口

馬來西亞最“不起眼”的博物館,幾乎找不到門,遊客很難發現入口

​雖然馬來西亞國家紡織博物館的入口並不起眼,讓遊客很難找到,但是這裡卻珍藏著紡織業的藝術和傳統手工藝的相關歷史。紡織博物館內除了珍貴的歷史藏品外,還有不少仿製的設備、織物、首飾、蠟像等,在這裡可以看到峇迪布料的染制過程,及各種傳統布料的編織過程。此外,具有歷史價值的紡織品和目前最新款的設計樣本,都有展出。通過這一系列的展品,生動形象的向遊客展示了馬來西亞紡織業的藝術和傳統手工藝技術的相關歷史,瞭解了馬來西亞百年來紡織品的進程與變化,體現了勤勞智慧的馬來人民用自己的雙手推動經濟的發展,帶來時代的進步。

馬來西亞最“不起眼”的博物館,幾乎找不到門,遊客很難發現入口

馬來西亞最“不起眼”的博物館,幾乎找不到門,遊客很難發現入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