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州舊改成功案例:獵德村是如何打造出來的

舊城改造作為城市發展的必然過程,已受到了全國各地政府的重視。那麼,如何將舊城區改造建設成為一個環境優美、功能齊全、佈局完整的新型社區呢?這已不乏成功先例。比如說廣州獵德村改造、深圳大沖村改造、北京唐家嶺改造等等,均各自探索出自有模式,實現“村”向“城市”的歷史改變。

本文旨在通過盤點國內一些成功的舊改造案例來對簡村村未來改造進行展望,或者說更多是一些方法的借鑑,借簡村村改造對永寧街城市轉型升級和發展進行暢想。

獵德村改造項目



改造前:獵德村位於廣州市天河中央商務區中南部,距廣州市的城市客廳花城廣場僅1公里,是一個有著900多年悠久歷史的嶺南水鄉,總面積33.63公頃,轄內住3167戶共7865人。改造前,獵德村建築密度大,容積率高,生活環境差,衛生條件惡劣,配套基礎設施差,治安複雜,嚴重影響了村民和周邊居民的生活,制約了村民和村集體經濟的發展,束縛了城市綜合競爭力的提升和城市現代化的推進,獵德“城中村”改造迫在眉睫。

廣州舊改成功案例:獵德村是如何打造出來的

獵德村改造前

改造後:2007年5月,該村整體改造工作正式啟動,2010年9月28日完成復建安置房工程和回遷。回遷後,村民人居環境有了翻天覆地的變化;村集體收益翻番,2011年達到5億元,經濟總量躍居天河區村改制公司第1位,人均年收入達90000元。今天的獵德村已經成為珠江新城的魅力名片,成為廣東城中村改造的一個成功典範。

廣州舊改成功案例:獵德村是如何打造出來的

獵德村改造後

措施:成立機構,確定了“市、區、街道為主導,以村為實施主體”的總體思路,明確責任和分工。利用多種方式對“城中村”改造工作進行全面、正面的宣傳,統一思想,得到獵德村民理解和支持。對改造前的獵德村進行調查摸底,根據規劃要求科學提出改造方案。

“賣地籌錢,拆一補一”:獵德村劃出一塊土地拍賣給開發商,再用拍地所得資金進行城中村改造,政府不出資。經資源整合拆分安置、集體經濟和拍賣融資地塊,採取公開招標方式選擇有社會責任、有品牌、有實力、有經驗的開發企業參與“城中村”改造項目。

而在村民安置方面,基本採取“拆一補一”的補償方式——採用階梯式安置法。改造後的獵德村,創新管理方式,將村委會改為獵德村經濟發展有限公司,由村公司對村民進行管理服務,保障村集體經濟發展和村民收入。

橫沙城中村改造項目



改造前:橫沙位於廣州市區以東,珠江以北,比鄰黃埔港,最早建村於宋慶曆年間。總面積3.8平方公里,有戶籍人口6303人,流動人口10850人。緊鄰地鐵五號線大沙東及大沙地站的橫沙城中村,由於沿街住宅及商鋪位於黃埔區目前發展最成熟的黃金商圈大沙地內,被認為是該區最值錢的地塊之一。

廣州舊改成功案例:獵德村是如何打造出來的

改造後:橫沙城中村改造項目佔地約64.46萬平方米,規劃總建築面積211萬平方米。僅安置區投資就達37.5億元,涉及拆遷人數6000多人。橫沙城中村改造完成後,將成為集居住中心、商業中心、文化中心三大中心功能於一體的大型綜合社區。其中安置區首期開發建設佔地約2.5萬平方米,建築面積達16.56萬平方米,建設九棟33層樓宇。從改造方案中還可以看到,項目將引入一所完全中學、兩所高標準小學,4所社區幼兒園,同時配備居民健身場所、文化站以及公交始發站、消防站、超市等設施。

措施:採取“先安置後拆遷,滾動開發”的模式,改造區域分為融資區及安置區兩大部分,其中安置區用作村民回遷及集體物業安置。另外最重要的是村內的古街書香街得以保留。而讓村民甘願支持的重要原因還在於,復建不僅採取“先安置後拆遷,滾動開發”的模式,而且創立允許用住房面積換取商鋪,解決收入之虞。先安置後拆遷,既能避免資金壓力,同時可將對居民生活的影響降到最低。從北至南的滾動拆遷,雖然會讓改造速度慢一些,但或可有效避免爛尾情況出現。

聲明:我們致力於保護作者版權,除我們確實無法確認作者外,未註明來源,如涉及侵權,請及時聯繫我們刪除,並表示歉意,謝謝!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