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夷四大名枞简介

武夷名丛是福建武夷山选育成的茶树优良单株的总称。武夷四大名丛有半天妖、白鸡冠、铁罗汉、水金龟。产于武夷茶区。武夷山产茶历史悠久,早在唐代已负盛誉。

武夷四大名枞简介

大红袍:是武夷岩茶中品质最优异者。武夷岩茶产于福建的武夷山。武夷山位于福建崇安东南部,方圆60公里,有36峰、99名岩,岩岩有茶,茶以岩名,岩以茶显,故名岩茶。武夷产茶历史悠久,唐代已栽制茶叶,宋代列为皇家贡品,元代在武夷山九曲溪之四曲畔设立御茶园专门采制贡茶,明末清初创制了乌龙茶武夷山栽种的茶树,品种繁多,有大红袍、铁罗汉、白鸡冠、水金龟“四大名丛”,此外还有以茶树生长环境命名的,如不见天、金锁匙等;以茶树形状命名的,如醉海棠、醉洞宾、钓金龟、凤尾草、玉麒麟、一枝香等;以茶树叶形命名的,如瓜子金、金钱、竹丝、金柳条、倒叶柳等;以茶树发芽早迟命名的,如迎春柳、不知春等;以成茶香型命名的,如肉桂、石乳香、白麝香等。

“大红袍”名枞茶树,生长在武夷山九龙窠高岩峭壁上,岩壁上至今仍保留着1927年天心寺和尚所作的“大红袍”石刻,这里日照短,多反射光,昼夜温差大,岩顶终年有细泉浸润流滴。这种特殊的自然环境,造就了大红袍的特异品质,大红袍茶树现有6株,都是灌木茶丛,叶质较厚,芽头微微泛红,阳光照射茶树和岩石时,岩光反射,红灿灿十分显目。“大红袍”茶树现经武夷山市茶叶研究所的试验,采取无性繁殖的技术已获成功,经繁育种植,已能批量生产。

“大红袍”茶的采制技术与其他岩茶相类似,只不过更加精细而已。每年春天,采摘3—4叶开面新梢,经晒青、凉青、做青、炒青、初揉、复炒、复揉、走水焙、簸拣、摊凉、拣剔、复焙、再簸拣、补火而制成。

武夷四大名枞简介

“大红袍”的品质特征是:外形条索紧结,色泽绿褐鲜润,冲泡后汤色橙黄明亮,叶片红绿相间,典型的叶片有绿叶红镶边之美感。大红袍品质最突出之处是香气馥郁有兰花香,香高而持久,“岩韵”明显。大红袍很耐冲泡,冲泡七、八次仍有香味。品饮“大红袍”茶,必须按“工夫茶”小壶小杯细品慢饮的程式,才能真正品尝到岩茶之颠的韵味。冲泡7-8次,尚不失原茶真味和桂花香。饮后体会:滋味醇和,有桂花香味。

武夷四大名枞简介

白鸡冠 :在慧苑岩火焰峰下外鬼洞和武夷山公祠后山的茶树,芽叶奇特,叶色淡绿,绿中带白,芽儿弯弯又毛绒绒的,那形态就像白锦鸡头上的鸡冠,故名白鸡冠。制成的茶叶色泽米黄呈乳白,汤色橙黄明亮,入口齿颊留香,神清目朗,其功若神,人们就称这棵茶树为“白鸡冠”。白鸡冠产量和种植的面积都较少,武夷山全部的产量也不会超过500斤,所以要是在茶农那里收购白鸡冠一斤也要几百元、可能还要搭配其他品种的茶,所以白鸡冠显的比较珍贵。

武夷四大名枞简介

铁罗汉:四大名枞之一,香气浓郁清长,有铁罗汉独特香气,岩韵显;味醇厚,具有爽口回甘的特征;汤色浓艳,呈橙红色;叶底肥软,绿叶红镶边。其特征是树丛较高,生长茂盛,叶长而大,叶色细嫩光亮。叶色鲜绿光,叶面平展,叶尖钝弯曲略下垂,叶肉隆起略皱,脉粗显露,锯齿钝略显露。外形紧结,色泽青褐较油润,香气细而含蓄,有天然花香味,滋味醇厚甘爽,回甘强。汤色金黄明亮,叶底软亮显红边。

武夷四大名枞简介

水金龟:是武夷岩茶“四大名丛“之一。产于武夷山区牛栏坑社葛寨峰下的半崖上。因茶叶浓密且闪光模样宛如金色之龟而得此名。每年5月中旬采摘,以二叶或三叶为主,色泽绿里透红,滋味甘甜,香气高扬。浓饮且不见苦涩。色泽青褐润亮呈“宝光”。树皮色灰白,枝条略有弯曲,叶长圆形,翠绿色,有光泽。成茶外形紧结,色泽墨绿带润,香气清细幽远,滋味甘醇浓厚,汤色金黄,叶底软亮。水金龟 扬名于清末,其产权归属的公案在历史上还有一段趣话。据说水金龟原长于天心岩,一场大雨把它冲到牛栏坑,双方就归属诉至法庭,经法庭判定非人力,乃自然力所为,判归后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