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個天天在朋友圈晒coach包包的同學,你老公出軌了

作者|甜菜 砍柴書院專欄作者


那個天天在朋友圈曬coach包包的同學,你老公出軌了


所有人都只會展現自己最好的一面

成年人的朋友圈總是熱鬧非常。我的好友這幾天來找我訴苦,她說:“一刷新就知道不簡單,一會兒這個高中同學xxx去了日本遊玩,一會兒那個大學好友xxx開著跑車和男友逛街,一晃神又發現好久沒見的小學同學xxx買了個coach包包在炫耀…

我簡直嫉妒的發狂,我真的好羨慕啊…”

確實,身處這樣的朋友圈,像我等凡人是很難不動心的,羨慕在暗中發酵,緊接著就是嫉妒和負面情緒,再進而就是埋怨自己…

但是我想說的是所有人都只會展現出自己最好的一面。你只知道表面的風光和閃亮,而不知道背後的心酸。

看電視劇《我的前半生》,有一個畫面讓我印象很深刻。家庭主婦羅子君每天無所事事,除了逛街、去美容院之外,最熱衷的就是防小三和曬朋友圈。

今天曬五千塊買的鞋子,明天曬八萬塊買的包包,陶醉在貌似很幸福的貴婦生活裡。

她讓朋友唐晶幫忙調查老公陳俊生,把他身邊任何一個年輕貌美的女性,都當成了小三嫌疑犯。

但是千防萬防,羅子君還是沒能防住,陳俊生終究還是愛上了同事凌玲。陳俊生工作壓力很大,而凌玲不僅工作機敏,而且兼具女人的柔情,這讓陳俊生難抵誘惑。

唐晶發現陳俊生出軌後,只能變著法的暗示羅子君。羅子君自己也覺得不對勁,好像老公對她只是一種應付,兩人早已經貌合神離。

但羅子君不甘心啊,不願意承認這個事實,反而更加賣力氣地, 在朋友圈曬出一張張“幸福”的全家照。

唐晶有一種恨鐵不成鋼的無奈。


那個天天在朋友圈曬coach包包的同學,你老公出軌了


還是唐晶的男友一語道破天機:她已經成了被多年溫水浸泡過的青蛙——冷暖自知吧。

現代人很會營造虛假的愉悅,這種愉悅首先能夠欺騙他人,偽造自己幸福的錯覺;其次還能安慰自己,告訴自己生活還是很美好的…

你見到的美好,很有可能只是些虛幻的泡影。而泡影上面,隱隱約約印著些心酸的字眼。

那個天天在朋友圈曬coach包包的同學,你老公出軌了


人們通常會低估別人的苦難,高估別人的幸福。

我們經常通過別人的外在,來判斷他們的內在,以為看到了全部。而陽光之下,或多或少,人們都在表演;陰影之中,不為人所見的,才是真實。

人們通常會低估別人的苦難,高估別人的幸福。這個錯誤認知,導致更大的孤立感和對自身生活的低滿意度。

研究表明,花過多時間瀏覽社交媒體,包括微博和微信,會提高孤獨感,降低滿意度。視自己的生活比別人的悲慘,這個傾向可能是原因之一。

這不僅適用於陌生人,對鄰居、同事,有時甚至是熟悉的朋友和家人也是這樣。在《正念力打敗焦慮》一書中寫到:我們經常通過別人的外在,來判斷他們的內在。


那個天天在朋友圈曬coach包包的同學,你老公出軌了

而突然有一天,我們驚訝地發現,某個同事有自殺的念頭,一個鄰居有酗酒問題,或者街角那對“模範夫婦”有家庭暴力。當你和人們一起坐電梯,或者在商場排隊時愉快交流時,他們看上去平靜、可控,可你看不見他們內心的掙扎和焦慮。

社交媒體把我們的思維空間拉進了一個緯度,即便大家並不在同一個領域,還是被迫著不斷去對比,因此製造出無窮的煩惱。


那個天天在朋友圈曬coach包包的同學,你老公出軌了


我們的生活哪怕沒有那麼光鮮亮麗,卻依舊有著自己的溫度

費爾南多·佩索阿曾經寫過一首詩《你不喜歡的每一天不是你的》,他說:“你不喜歡的每一天不是你的,你僅僅度過了它,無論你過著什麼樣的生活,你都沒有生活。”

電影《兩極天使》講的就是不同的人的心態對於自身境遇的巨大影響。伊斯達和瑪麗都是自小生活很艱苦的女孩子,伊斯達積極樂觀向上,笑對人生,熱愛自己的每一天;

而瑪麗卻並沒有那麼樂觀,她的骨子裡是悲觀而且絕望的,抱怨自己的生活,受夠了苦日子。她做夢都想要能夠脫離自己所在的窮苦階層,於是勾搭上了富家公子……


那個天天在朋友圈曬coach包包的同學,你老公出軌了

即使瑪麗知道最終會被拋棄,卻還是一直堅持著所謂的“幸福”,最後墮入了深淵……她的生活是被自己詛咒的,或者說每一天對她來說都是折磨,因為不熱愛自己生活的人,會覺得每分每秒都是痛苦……

人和人之間最大的不同其實就在於,你是真正快樂地活了一萬多天,還是僅僅活了一天,卻痛苦絕望地重複了一萬多遍。

大多數人的生活,都不是他曾經在朋友圈裡看到的生活。我們不要總是羨慕別人的生活,應該把自己的目光放在自己的生活中,努力向上積極進取。

別人的生活永遠是別人的,而我們的生活裡,哪怕沒有那麼光鮮亮麗,卻依舊有著自己的溫度。


那個天天在朋友圈曬coach包包的同學,你老公出軌了


你該做的是做好你自己

人生若只是活在比較之中,那麼永遠不會獲得幸福,因為比較是個不可控因素,當你把希望寄予在不可控因素上,那十有八九你會失望。因此我們要做的就是做好自己,不被所謂的比較衝昏頭腦


那個天天在朋友圈曬coach包包的同學,你老公出軌了

我們可以做的是:

1.找到你人生的目標

如果你想把控自己的人生,那麼找到你自己的目標就是重中之重。

一項研究發現,有目標的人“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能力更強。也就是說他們不會輕易被外界事物所動搖。在社交媒體上可以無視“贊”和評論,堅定心智,守護自尊。

那個天天在朋友圈曬coach包包的同學,你老公出軌了

當你真正找到自己喜歡的事情後,最重要的,是你對這件事的投入和真誠。別人讚美或是批評,都不那麼重要了,也不會比來比去的,跟別人較勁。

2.探討物質對於自己的意義

曾經有一個實驗,要求參與者寫出,什麼讓自己最沒有安全感,結果很多參與者寫的都是“沒有汽車、沒有豪宅”。也就是說,很多人覺得,能讓他們安心的是物質。更通俗地說,就是錢。

那個天天在朋友圈曬coach包包的同學,你老公出軌了

人們最容易產生比較心理的地方就是物質。當我們看到別人買了豪車和名牌包會心生嫉妒,然而,我們對別人讀了幾本書、看了幾部電影,卻毫無感覺,認為那只是個人的選擇和習慣。

這種以消費主義為傾向的心態,很大程度上導致了自我認知的偏差,認為只有物質才能夠表現自己的身份地位。

所以,下次你看到誰又買了什麼奢侈品,你可以悄悄地告訴自己“他們對於物質的關注,或多或少地就反映了他們心中的自我懷疑”,來減少自己攀比的想法。

3.遠離“販賣焦慮”的人

自媒體發展迅猛,是所有人自我“高歌”的舞臺,讓人常常陷入被“百萬富翁”“成功人士”包圍的錯覺。

你開始焦慮,不知所措,進而擾亂了原本順利的工作和生活,陷入死循環。

最好的辦法,就是屏蔽那些讓你產生巨大恐慌的成功人士,取關那些讓你感到焦慮和不自信的博主。

當你不再每天接收那些讓你焦慮不安的信息之後,你就會發現對自己的自我認同提高了不少,因為你的生活本來就很好,沒有必要為了不相干的人讓自己苦惱。

4.你看到的幸福很可能是“擺拍”出來的

人們都會在社交媒體上展現出自己最好的一面,比如美食、風景、和諧的家庭生活,而僅憑這些零碎的記錄,是很難窺見其生活的全貌的。

你不清楚這些美食是否付出了手指流血的代價,風景是否精心擺拍,他們是否剛剛又吵了一架……

因為他們只想要你看見他們想要你看見的東西。

我們經常用別人的美好來懲罰自己,拿自己生活中的平凡和低谷,與他人展示給公眾的多彩人生作比,這顯然是不公平的。所以,別再拿自己的不足和別人的優秀進行比較了。

那個天天在朋友圈曬coach包包的同學,你老公出軌了

或者你也可以轉換一下思路:你們是兩個完全不同的人,不同的生活經歷、興趣愛好、家庭背景,有著不一樣的夢想和抱負,你們根本就沒有必要互相比較。獨特的個體如果拉到同一條線來互相比較,那註定是兩敗俱傷。

那個天天在朋友圈曬coach包包的同學,你老公出軌了

最後我想說人生不應該用來比較,人生的太多的痛苦和不幸,都是因為想要活成別人那樣,而不是活成自己這樣。你若和別人攀比,就會變得不自在。我們要做的就是過好自己的人生,活出自己的精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