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戰時,日軍的軍曹是怎樣的級別?為什麼能指揮一個炮樓?

李三萬

摘要:二戰時期,日本軍隊中的軍曹是怎樣一個級別?和一般國家中的士官有什麼區別,為什麼軍曹能夠能指揮一個炮樓?

二戰時,日軍的軍曹是怎樣的級別?為什麼能指揮一個炮樓?

二戰時期,日本軍隊中的軍曹是怎樣一個級別?和一般國家中的士官有什麼區別,為什麼軍曹能夠能指揮一個炮樓?

日本軍隊的軍銜體制和其他國家很不相同,明治維新之後1870年日本政府統一軍制,效仿西方制度設立了軍銜等級制度。這一制度帶有很濃的日本特色,而且一直延續到1943年,基本上都沒有什麼大的變化。

簡單介紹一下日本軍隊的軍銜制度,分為長官(軍官)、長官相當官(軍佐)、普通士兵和專業士兵四大類。

其中長官又分為將官、上士官(佐官)、士官(尉官)三等九級,也就是將官三級:大將、中將和少將;上士官(佐官)三級:大佐、中佐和少佐;士官(尉官)三級:大尉、中尉和少尉。

長官相當官(軍佐),比較特別,有點類似於文職,又分為將官相當官、上士官相當官、士官相當官三等八級,將官相當官兩級:總監(相當於中將)和監(相當於少將);上士官相當官分為三級:一等正(相當於大佐)、二等正(相當於中佐)和三等正(相當於少佐);士官相當官分為三級:一等官(相當於大尉)、二等官(相當於中尉)和三等官(相當於少尉)。

普通士兵分為準士官、下士官、兵三等七級。其中準士官就一級特別曹長(相當於准尉),下士官分為三級:曹長(相當上士)、軍曹(相當於中士)和伍長(相當於下士);並分為三級:上等兵、一等兵和二等兵。

專業士兵和普通士兵一樣,分為三等七級,其中準士官相當官一級:上等工長(相當於准尉);下士官相當官三級:一等工長(相當於上士)、二等工長(相當於中士)和三等工長(相當於下士);兵分為三級:上等兵、一等兵和二等兵。

二戰時,日軍的軍曹是怎樣的級別?為什麼能指揮一個炮樓?

由此可見,軍曹就是相當於其他國家軍隊的中士,軍曹上面有相當於上士的曹長,下面有相當於下士的伍長,“軍曹”這個稱謂應該是從我國古代軍制裡找來的名詞。現代軍隊有一個說法,把士官叫作是“軍隊之母”,不過日軍中的“士官”其實包括了軍官和士官,只有下士官才是相當於其他國家的“士官”。之所以把士官稱為軍隊之母,因為士官是一支軍隊的基石,無論任何時候,只要還有士官,很快就能重新拉起軍隊,而且還和原來那支部隊差不了太多,如果沒有士官,那就相當於要重新從頭培養一支軍隊。

我軍在建國前,沒有全面正規化時,在艱難困苦的歲月裡,當然也沒有士官這個說法,但是一次次把隊伍撒出去重新擴充,也都是把老部隊縮編,軍官相應降級,帶上一批老兵為骨幹,很快就又能重新擴大部隊,這裡面這些作為骨幹的老兵,其實也就是作為士官來使用的。這方面對軍史有興趣、有研究的,都知道我軍在歷次擴充中,尤其是在抗戰時期的擴充中,老兵所發揮的骨幹作用,以及有沒有老兵,有多少老兵,都對部隊擴充有多大的影響,那麼把這些老兵骨幹代入士官概念的話,就可以知道士官對於軍隊的作用。

日本,去掉歷史仇恨的因素,不得不承認這個國家在近代現代化過程中,各方面發展確實比我們快,軍隊建設也同樣如此,雖然名字不同,但是軍曹這個級別,確實就是軍隊中有承上啟下重要作用的士官階級,有著“兵頭將尾”之稱,是由普通士兵中經過選拔,得以有更長服役經歷。由於服役期相對更長,訓練也就更充分,通常都是比普通士兵更專業和更有經驗的職業士兵。相對來說,年紀也比普通士兵要大一點,在這個年齡段性格會更沉穩一些。

二戰時,日軍的軍曹是怎樣的級別?為什麼能指揮一個炮樓?

軍曹這個詞有泛指和特指兩層意思,特指就是指相當於中士的軍曹,泛指就像我們所說的士官,包括上士、中士和下士,軍曹泛指也包括了曹長和伍長。

另外多說一句,日本也有士官這個詞,相對士兵指兵,士官就是指官,所以日本的士官不是我們所說的士官,而是軍官的意思,之所以要說這個,就是因為有些人以為日本士官學校就是學出來當士官的,實際上日本士官學校就是通常意義上的軍官學校,而不是培養士官的軍校。

在日本軍隊當中,軍曹負責指揮最基層的戰術單位,就是班一級的作戰分隊,分隊長通常由軍曹擔任,可以是曹長,也可以是軍曹,曹長還可以擔任排級作戰分隊的副隊長,協助少尉小隊長進行指揮。日本階級體系很嚴格,官就是官,兵就是兵,曹長是唯一可以代表士兵,跟軍官交流的位置,非常重要。

另外,當時日軍的飛行員——說明一下,二戰時日本沒有獨立的空軍,空中力量分別屬於陸軍航空兵和海軍航空兵,除了各級單位的指揮官,普通飛行員基本上也都是曹長和軍曹。

軍曹指揮的班級分隊,基本上是十二個人,四個機槍手和八個步槍手,而且在這十二人裡面,還有伍長、上等兵、一等兵、二等兵這樣四個級別,一個班區區十二個人,就分出了五個等級,足以見得當年日軍在軍隊編方面的嚴謹。雖說機槍手有四個人,但只有一挺輕機槍,四個人組成了一個機槍小組,除了小組長作為主射擊手,再加個副射手,其他兩個負責裝彈。另外八個步槍手就簡單了,全部都是配備步槍,一人一支三八大蓋。

二戰時,日軍的軍曹是怎樣的級別?為什麼能指揮一個炮樓?

再來說說,當時的炮樓是什麼情況?

當年的炮樓看上去給人一種要塞的感覺,其實,裡面也不過就十幾個人罷了,相當於一個班,有的時候比一個班的人數多幾個,一般炮樓裡的守備兵力最多不會超過二十個人。是當年侵華日軍在佔領區後方設置的警戒單位,基本是三線部隊在負責執勤駐守,一般是一個班級分隊的日軍,帶一個排級的偽軍值守,那麼負責人當然是軍曹,他本來就是班長,負責帶分隊執行戰鬥任務和日常訓練,偽軍更要聽他的,偽軍麼,就是團長,見到個普通日本大頭兵,不也得點頭哈腰的?

所以,軍曹剛好可以指揮這樣級別的小隊,再加上軍曹的戰鬥經驗非常豐富,是指揮一個炮樓作戰的不二人選。當年因為八路軍沒有重武器,即便是磚石結構的炮樓,八路軍都很難攻克。在太平洋或者東南亞戰場,日軍是絕對不會修建炮樓這樣的防禦工事,在美軍的優勢炮火下,炮樓簡直就是活靶子,不要說飛機轟炸了,也不用105毫米榴彈炮,有75毫米山炮,甚至步兵連配備的60毫米迫擊炮,兩三炮也就基本上將炮樓給轟平了。

這樣來看,軍曹無論是軍銜還是權力都是日軍軍官中的最底層,但是他們最不缺的就是經驗。當然了,如果這些人能夠再進入軍事院校深造,肯定能在軍隊中步步高昇,也不會出現他們這些人的資歷甚至都遠超他們上司的情況了。日軍當年是有嚴格規定,沒有經過士官學校的專業教育,就是你經驗再豐富,戰功再大,也是絕對不可能進入軍官階層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