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蝸居》播出十年,年輕時看不上海萍的我們,中年卻活成她的樣子

愛情導語:你前半生,在看海萍,嗤之以鼻;後半生在再海萍,卻淚流滿面。


你在她的身上,看到了你今天的樣子,她的身上,有你今天生活的影子。

《蝸居》播出十年,年輕時看不上海萍的我們,中年卻活成她的樣子

01.

《蝸居》播出時,喬木那時很年輕。

最讓我印象深刻的,是海萍的世俗、刻薄、愛錢,斤斤計較,用現在的話來說就是,她明明從一所不錯的大學畢業,卻長出了一張被生活欺負過的臉。

《蝸居》播出十年,年輕時看不上海萍的我們,中年卻活成她的樣子。

海萍大學畢業後,不肯回老家,在大城市,做著一份還不錯的工作,渾身上下,卻透露著一股窮酸味。

不管做什麼,金錢至上,不僅對自己節約,對老公也節約。說實話,喬木那時候,很討厭海萍。

覺得她沒有一絲女人的樣子,不優雅,不溫柔,不撒嬌,不可愛,脾氣暴躁,動不動就發火,還罵老公。

那時就一直告誡自己:長大後,不要成為自己討厭的人,不要成為“海萍式”的可悲女人。

人到中年時,喬木才懂得海萍的那份,世俗的刻薄,那是在婚姻中打磨的女人,無法逃避的生活氣息。

年輕時,我們對這個世界充滿了幻想,以為到處是鳥語花香。當生活裹挾著我們前進時,才發現,腳下的每一步,都充滿了艱難。

海萍是大學畢業生,學的是女生少有的化工專業,畢業後做了一份普通的白領工作,交了一個一窮二白的男朋友,唯愛至上。

那時的海萍,像極了年輕的我們,有情飲水飽,只有愛情,不考慮物質。

《蝸居》播出十年,年輕時看不上海萍的我們,中年卻活成她的樣子

02.

婚後拮据的生活,打破了兩個人,婚姻的夢幻。成年人的世界裡,一分錢都很重要。

居住在合用逼仄的廚房環境裡,會為了一些,雞毛蒜皮的事,和鄰居據理力爭。

有人說:“貧窮最可悲之處就在於此。它會不斷侵佔和壓縮一個人的精神世界,讓你變得狹隘,短視,喪失自信心。”

大概就是結婚後的海萍,也是現在生活在,中年婚姻裡的我們。

在這樣的物質條件下,海萍還記得,她想要的東西,她想要一套完完全全,只屬於自己的房子。

有自己喜歡的臥室,床上用品,是最舒服的那一種。溫馨的檯燈,會發出柔和的光芒,牆上還掛著兩個精巧的壁燈。

在自己的家裡,不需要再和別人搶廁所,不需要再和別人擠在廚房裡炒菜,也不用再擔心,是否有鄰居偷拿自己的油和鹽。

更重要的是,因為買了房子,可以把原本在鄉下讀書的孩子,也接到城裡來上學,這是一個媽媽的企圖心。

杯水車薪的工資,日益見長的房價,當現實與理想差距甚遠時,買房子的慾望,就像蟲子一樣,撕咬著海萍的心。

《蝸居》播出十年,年輕時看不上海萍的我們,中年卻活成她的樣子

03.

原本你不能理解,婚前連喝一杯咖啡,看一場電影,甚至買兩支口紅,都無所謂的姑娘,怎麼會變成,在婚後為了一點米,為了幾塊錢,都可以和別人大吵一架的女人。

結完婚到中年的你,才徹底理解了,海萍當時的焦躁,暴怒和歇斯底里。

你前半生,在看海萍,嗤之以鼻;後半生在再海萍,卻淚流滿面。

你在她的身上,看到了你今天的樣子,她的身上,有你今天生活的影子。

每一個人的人生、氣質、面貌、談吐,都會被生活,打上深深的烙印。

無人可避。

網上有這樣一段話:“房子把海萍逼瘋了,她成了一個抱怨丈夫、找父母要錢的人,甚至在發現妹妹走錯路時,沒有堅定地站出來。她不考慮自己的現實,把全家老少都搭上了,這也讓她成為了眾矢之的。”

為全家人買房的海萍,卻遭受了所有的指責。大家都住在新房子裡,享受新房帶給自己的安寧和幸福。

像不像極了今天,你在這個家庭中生下了孩子,你的孩子,叫他們分別為爺爺,奶奶,爸爸,可是,生下來後,好像成了你一個人的孩子。

不管孩子需要你時,還是孩子在流淚哭泣時,他們永遠會問的第一句話是:“你媽媽呢?去找你媽媽。”

《蝸居》播出十年,年輕時看不上海萍的我們,中年卻活成她的樣子

04.

網友說:當年還在上大學,只是覺得這部劇挺好看,心疼小貝,那麼愛海藻,也喜歡宋思明對海藻的愛,而後的這幾年,為了生活、為了房子、為了家,海萍的努力,也成了我們生活的真實寫照,七年的時間房價漲了又漲,工資永遠漲不過房價,而生活還得繼續。

生活,讓你變成了“海萍式”的精美、世俗女人。“通往精神的路很多,物質是其中的一種。”在童話和純愛故事長大的你,漸漸也懂得這句話的真諦。

《蝸居》播出十年,年輕時看不上海萍的我們,中年卻活成她的樣子

婚後,那個愛花錢的女人,變成了最省錢的人。劇中有一個細節:為了攢錢,海萍兩口子,連續吃了一星期的掛麵,好不容易每週吃一次肉,還要把妹妹海藻叫到家裡來,一起改善生活。海萍把肉和魚,都夾在妹妹和老公的碗裡,自己只吃骨頭。

那時沒有微信,不能隨時隨視頻;打電話,還會收昂貴的長途漫遊費。

為了省錢,節省一切不必要的開支,海萍一個月,只給孩子打兩次電話,每次不超過2分鐘。

更別提女人用的化妝品,買新衣服,海萍早就遠離了這些。

為了省車票錢,一年只回去兩次。

只有一種人,不捨得吃,不捨得穿,不捨得用,那就是婚後的女人

《蝸居》播出十年,年輕時看不上海萍的我們,中年卻活成她的樣子

05.

《蝸居》表面是電視劇,其實我們也是在,看別人的故事,細品自己人生的悲喜。

電視裡,海萍為了房子,用盡了心思。現實裡,也許是你為了生活,被逼的退無可退。

也許壓在你頭上的,不是房子,而是車貸、二寶養育費、雙方父母的養老錢。

每一個階段的人,都要揹負自己的壓力。當初那個只要背房貸的海萍,換成現在的你,頭上卻壓了三貸。

生活把那個仙女一樣的女人,變成了海萍式的女生:精明,世俗,有自己的小九九。

我們中有多少人是“海萍”,為了在大城市裡紮根,而每日苦苦掙扎,生了病不敢往醫院跑,為了省幾塊錢而不吃早餐;為省幾塊錢公交費,走斷腿。

雖然海萍世俗、精美,卻對生活有著堅定的信念、她過得謹小慎微、喜歡斤斤計較,最後卻把日子過得紅紅火火。

羅曼羅蘭說,生活中只有一種英雄主義。就是在認清生活的真相之後,依然熱愛生活。

海萍曾對老公感慨:“你以為我想當潑婦呀,哪個女人不想儀態萬方,美美地坐著呀,什麼樣的男人,決定你有什麼樣的命運,嫁給什麼樣的男人,你就是什麼命。就算我是潑婦,也是蘇淳一手培養出來的。”

果然,十年前,海萍就知道了,潑婦都是男人逼出來。

這部劇因房子開始,也因房子結束,海萍擁有了自己的蝸居,海藻也開始了自己新的生活,每個人在劇中,或好或壞,都得到了自己的命運。

生活彷彿回到了過去,生活給予的掌聲和懲罰,不需要別人評價和關注,每個人都在默默承受。

生活一直在繼續,而“海萍式”的女人也一直在前行。

小提醒:在海藻走錯的道路上,海萍到底有沒有推波助瀾?是命運還是巧合?不在本文討論的範疇,希望仁者見仁,智者見智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