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邯郸:拧,拧,拧,台脊、瓦楞、屏风、斗拱、匾额用彩布拧成


邯郸话与渑池话很像,两地有彩扎绝活,北称彩布拧台,南叫扎棚口。拧,拧,拧,台脊、瓦楞、屏风、斗拱、匾额用彩布拧成。

彩扎是一种流行于我国南北各地的传统民间工艺,它与祭祀、节庆、游艺等民俗活动密不可分,经过不断的衍生发展,在民间形成巨大的影响力。彩扎技艺以篾骨纸裱为主,同时辅以表面彩绘。由于各地风俗和物产不同,具体用料上存在着一定的差异。

河北省邯郸市的大隐豹村与河南省渑池县的东天池,两地相距近千里,但两个地方说话的口音高度相似,且两地民间均有布扎民间艺术,工艺大致相同,叫法不一,大隐豹村称彩布拧台,东天池村叫扎棚口。

河北省邯郸市大隐豹村的彩布拧台则直接用各色布料进行装裱,河南省渑池县东天池村用彩绸扎成绣球,缀上花穗,用棉花、布料做成传统戏剧人物形象,镶嵌在彩门上。

民间彩扎艺术,色彩装饰也会因地域的变化而各具特点。总的来说,北方彩扎粗犷豪放,对比强烈;南方彩扎文秀细腻,活泼可爱。

彩扎制品形态丰富,花灯、狮头、戏台、古建模型等均在其列。狮头等工艺品在创制时往往以产地的戏曲脸谱作为原型,做成后配以布、麻、绢花等饰物,常能达到惟妙惟肖、生动传神的境界。

据民间艺人介绍,用彩布扎成的鼓楼、彩棚,一般高10米左右,需要用布料1万多尺,从台脊、瓦楞、小檐、走水、屏风,到圆柱、方棂、斗拱、匾额无不用布拧扎而成。或翎毛,或花卉,或人物,或花纹,处处形象生动,以假乱真。

动物图案多为和平鸽、长颈鹤、二龙戏珠、孔雀开屏等,人物图案多以戏曲《劈山救母》、《断桥》、《孙悟空三打白骨精》中的人物居多。彩扎所用的布料一般由村里的农户自愿提供,事毕布料仍物归原主。

彩扎这一民间手工艺术,属传统美术类别,渑池县扎棚口技艺在2009年被河南省政府列入河南省第二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邯郸市彩布拧台在2008年被国务院公列入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