聊一聊司馬昭弒君一事

司馬昭弒魏主(金朋說)

曹操師模司馬昭,熔成成濟弒君刀。

恢恢天綱原無漏,報施何曾差一毫。

聊一聊司馬昭弒君一事

大家都知道,三國時期雖然曹魏、蜀漢、東吳打得火熱,但最後卻是司馬氏的晉朝統一了天下。晉朝是司馬氏綁架曹魏政權,並從曹魏那裡接受禪讓而建立的政權,走的是曹丕代漢的路線。可以說曹魏從魏明帝曹叡之後,就沒有實際掌權的皇帝了。而在後續的傀儡皇帝中,有一個最有魏武雄風的皇帝,就是曹髦。曹髦不甘心被司馬昭架空,率兵對抗司馬昭,最後被司馬昭的黨羽格殺。下面小編就來聊一聊這件事。

聊一聊司馬昭弒君一事

司馬氏掌控朝政的過程

司馬氏初步掌權,當始於少帝曹芳時期的“高平陵之變”,司馬懿在群臣和郭太后的支持下,徹底擊敗大將軍曹爽,初步控制了曹魏的政權。不過這僅僅是一個開始,曹魏的影響力還很大,也給司馬氏的篡權造成了很多阻礙。小編將“高平陵之變”與司馬昭弒君之間的一些比較大的事件排列在下面。

聊一聊司馬昭弒君一事

  • 嘉平三年(即公元251年),“淮南三叛”第一次叛亂“王凌之叛”爆發,司馬懿帶兵誆殺王凌,平復叛亂。
  • 嘉平六年(即公元254年),李豐、張緝、夏侯玄等人策劃政變,希望將司馬師廢掉(司馬懿已經去世),但是事情敗露。司馬師廢掉李豐的女兒張皇后,由於曹芳也有參與政變的嫌疑,司馬師又廢掉曹芳,立曹髦為帝。
  • 正元二年(即公元255年),“淮南三叛”第二次叛亂“毌丘儉之叛”爆發,司馬師雖然成功平復叛亂,但是在戰場上受驚而死。
  • 甘露二年(即公元257年),“淮南三叛”第三次叛亂“諸葛誕之叛”爆發,司馬昭率軍平叛。
聊一聊司馬昭弒君一事

可以看到,自從“高平陵之變”後,司馬氏經過了兩代三人的經營,處理了多次叛亂和政變,剪除了曹魏的反抗力量,又通過控制太后廢立皇帝的手段,將朝政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頂替曹芳上位的曹髦完全是一個傀儡,受到嚴格監視和限制,也沒有什麼權威可言。在甘露五年(即公元260年)四月,曹髦封司馬昭為晉公,加九錫。在《晉書》中記載,這次封賞司馬昭像往常一樣拒絕了;而《三國志》中卻沒有這樣的記載。不過不管怎麼說,這都能提現出當時司馬昭篡位的時機已經成熟,封完晉公之後,接下來大概就是藉助一些功勞進位晉王,然後群臣勸進了。

《三國志·魏書·三少帝紀》:“封晉公,加九錫。”

《晉書·文帝紀》:“天子覆命帝爵秩如前,又讓不受。”

聊一聊司馬昭弒君一事

曹髦的不甘

曹芳尚且有聯絡夏侯玄、李豐、張緝反抗的行為,被視為曹魏後期最有骨氣的曹髦,當然也不甘於受司馬昭的控制,將曹魏江山拱手讓人。其實曹髦和司馬昭之間矛盾早在公元255年,“淮南二叛”之後就已經出現。當時司馬師的軍隊在外,司馬師病重的時候,身在洛陽的司馬昭探望司馬師,司馬師交代後事就不治身亡。

曹髦隱約間認為這是一個反抗的機會,他下令讓司馬昭留鎮許昌,令傅嘏率軍回洛陽。可是傅嘏純粹是司馬氏的黨羽,而且曹髦在皇權旁落的狀態,他的命令實在沒有什麼權威可言。司馬昭還是大搖大擺地回到洛陽。

聊一聊司馬昭弒君一事

《晉書·文帝紀》:“天子命帝鎮許昌,尚書傅嘏帥六軍還京師。”

司馬昭不是傻子,他也明白曹髦的意圖;另一方面曹髦的性格也比較剛強,對司馬昭的不滿也會表露出來。舉一個例子,在甘露四年(即259年)一月,也就是曹髦被殺的前一年,有龍出現在井裡,曹髦就以井中之龍自比,寫了一首“潛龍詩”,這無疑會引起司馬昭的猜忌。總而言之,雙方的矛盾不斷累積,加上司馬昭迫切要稱帝的需要,終於在甘露五年(公元260年)五月,曹髦封司馬昭晉公、加九錫的後一個月,徹底地爆發出來。

《漢晉春秋》:“(曹髦)仍作潛龍之詩以自諷。”

聊一聊司馬昭弒君一事

司馬昭弒君的過程

曹髦對司馬昭忍無可忍,終於決定放手一搏。曹髦率領老弱僕從,在凌雲臺整理兵器,又召見王沈、王經、王業等人,商量討伐司馬昭的事情。其中只有王經心向曹魏,在勸止曹髦不成後,選擇支持曹髦,王沈、王業都是司馬昭的黨羽,他們馬上就向司馬昭告密,讓司馬昭有所準備並且能夠及時處理。

聊一聊司馬昭弒君一事

司馬昭也在應對這件事。司馬乾(司馬昭弟)、司馬伷(司馬昭弟)、王羨(參軍)、賈充(中護軍)紛紛進宮鎮壓曹髦的“叛亂”,其中司馬乾和王羨想走南邊的閶闔門,但是被孫佑(大將軍掾,當為司馬昭黨羽)和滿長武(滿寵孫,大將軍掾)攔住,只好繞路走東邊的東掖門。因此他們沒有及時入宮。

而司馬伷與曹髦相遇於止車門,曹髦的所謂軍隊當然戰鬥力很成問題,但是曹髦的皇帝的身份非常有威懾力,沒有發生太激勵的戰事,司馬伷的軍隊就潰敗了;曹髦又與賈充的軍隊相遇在南闕,曹髦的軍隊已經潰散,但曹髦親自執劍作戰,賈充的軍隊也隱隱有退卻的趨勢。賈充不能擔起這個弒君的責任,他找了兩個炮灰——成倅、成濟兄弟。賈充表示司馬氏覆滅,自己和成氏兄弟也性命不保,提升成氏兄弟的勇氣,又指使成氏兄弟弒君,而非活捉。成濟也是一個實誠人,上來一矛就把曹髦刺了一個透心涼,這個寧為玉碎不為瓦全的皇帝的生命終於走到了盡頭。

聊一聊司馬昭弒君一事

《魏末傳》:“充曰:‘殺之’……濟兄弟因前刺帝,帝倒車下。”

聊一聊司馬昭弒君一事

司馬昭弒君的後續

在整個兵變中,司馬昭很聰明地選擇明哲保身,直到曹髦被殺後才敢露面,並作出一副懊悔的、不知情的態度;為了讓賈充等人鎮壓曹髦的行為更加合理,司馬昭利用郭太后的招牌,將曹髦奮起抗爭形容成曹髦要殺郭太后,通過抹黑曹髦的手段將自己放在正義的一方;最後又將弒君的黑鍋都扣到成濟的頭上,算是了結了這個非常惡劣的事件。

聊一聊司馬昭弒君一事

雖然如此,但司馬昭以及賈充等人弒君的行為還是掩蓋不住,為了消弭這件事情帶來的負面影響,司馬昭延遲了篡權的時間,直到景元四年(即公元263年),司馬昭發動了對蜀漢的戰爭,才通過滅蜀的名望進位晉王,給司馬炎鋪好了道路。不過這種名望只是一時的,司馬昭弒君的惡名,終究還是刻在歷史的長卷中,留待後人評說。

參考文獻:《三國志》、《晉書》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