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晋县佃户营的故事

佃户营是明朝永乐年间由山西迁来的佃户聚居而成的。

佃户怎么会那么齐节地住在一起呢?这还得从山西说起。

微读 | 宁晋县佃户营的故事

燕王朱棣取得天下,把京城从南京迁到北京。可偏偏北京一带连年征战,地广人稀。那时偌大一个宁晋县才二千七百多人,山西晋中南地区却聚居着三百多万人口。那里人稠地窄,土豪劣绅还霸占着很多良田。大多数人没有田种,只好去租种土豪劣绅的地,沦为佃户。

微读 | 宁晋县佃户营的故事

当地有一个姓胡的豪绅,家有60顷地。别看胡豪绅富得流油儿,却非常贪婪吝啬,简直是瓷公鸡铁仙鹤,玻璃耗子琉璃猫,一毛不拔。佃户给他交租,都是簸箕簸,扇车䦂,大斗进小斗儿出。你交一担,他能给你扣二斗。你要不租种他的地吧,老百姓没有地种。租别人的种吧,天下老鸹一般黑,没有一个不扒皮的。老百姓走投无路还得忍气吞声当他的佃农。

微读 | 宁晋县佃户营的故事

永乐初年。明成祖朱棣为了让北京一带繁华富庶,下旨从山西移民河北。胡豪绅的佃农们得到了这个消息,想乘机整治一下这个贪婪的恶鬼。佃户们秘密串通一气,打下粮食谁也不交,准备好一块儿带走。

微读 | 宁晋县佃户营的故事

佃户们你帮我,我帮你,修车的修车,备驴的备驴,不几天就准备停当了。大伙选了一个月明星稀的晚上,把胡豪绅通外的大门儿、小门儿、前门儿、后门儿统统从外面锁上。随后携家带口,用车拉、担挑、驴驮,带着粮食和家小翻过了太行山。

微读 | 宁晋县佃户营的故事

胡家大院儿的人天明起来,谁也出不了门。当胡家让人翻墙出来,砸锁出门时已是太阳偏西了。胡豪绅得知佃户们外迁,带走了粮食时,已是正月十五贴门神——晚了半月啦,早摸不着佃户的影了。

微读 | 宁晋县佃户营的故事

佃户们翻山越岭来到宁晋,捡了块地平土肥的地方安家落户,聚居在一起,形成了村庄。因为大家都是佃户,就把这村儿叫成佃户营儿了。

微读 | 宁晋县佃户营的故事
微读 | 宁晋县佃户营的故事

诵 读丨谷宁波

音 频丨高魏峰

责 编丨耿晓聪 崔 烁

编 审丨张 括

微读 | 宁晋县佃户营的故事
微读 | 宁晋县佃户营的故事微读 | 宁晋县佃户营的故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