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语“慈不带兵,义不养财”,后半句更经典,老祖宗看透人情世事

俗语“慈不带兵,义不养财”,后半句更经典,老祖宗看透人情世事

不同性格的人适合不同的职业,这一点我们在日常生活中就深有体会。就比如一个优柔寡断的人,很难成为一个成功的领导者,一个心怀不轨的人,自然而然也就不适合从事比较公正的职业。其实我们的祖辈早已把这些事情看得十分透彻了,甚至还给我们留下了很直接的指示,或者说是教诲也不为过。

今天笔者就想跟大家分享一句出自于《增广贤文》的一句话,它就是“慈不带兵,义不养财,善不为官,情不立事,仁不从政”。这句话体现了我们的儒家思想,而且本书这本书就是以儒家学说为根本所书写的。接下来我们就具体的看一看其中所蕴含的道理,又是否适用于我们现在的社会呢?

俗语“慈不带兵,义不养财”,后半句更经典,老祖宗看透人情世事

首先是“慈不带兵”,意思就是说仁慈的将领很难带好自己的军队。其实我们现在只是生活在一个相对和平的年代,这一切都归功于我们的祖国,也经常会听见别人说,看到现在的叙利亚,就像看到了几十年前的中国。所以生活在当代中国的人,无疑都是十分幸福的一代人。

在过去,基本上都是战争频发的年代,而且那时候没有先进的兵器,打仗基本上都是一命搏一命。所以一支高素质,同时能够保持一种狼性的军队就显得尤其重要。而这一切都是取决于这个军队的将领,只有一个将领对自己的军队治理有方,才能让自己手下的士兵对自己心服口服。

俗语“慈不带兵,义不养财”,后半句更经典,老祖宗看透人情世事

想要做到治理有方,最基本的一点就是必须要奖罚分明。而一个仁慈的将领,就很难下手惩罚自己的士兵,这对于一个军队而言,无疑会带来不好的结果。

“义不养财”,意思就是说一个讲义气的人,很难存下很多钱。或许他们可以赚取很多的钱财,可这样的人也很喜欢交朋友。而朋友多了,自然而然管你开口借钱的人也就多了,讲义气的人一般都很难去拒绝别人的请求。

俗语“慈不带兵,义不养财”,后半句更经典,老祖宗看透人情世事

举一个反例吧,就拿商人而言,我们常常说“无奸不商”,也就是说想要成为一个成功的商人,你就必须要精打细算,为自己谋取更多的利益,这样才有可能积累下来财富。可能很多人会说,现在不也照样有很多富商将自己的钱财拿来做公益吗?可是你又不知道那是他的总收入的几分之一,对吧?

“善不为官”就是说一个善良的人不适合做官,作为一个官员,最标准的形象就是公正廉明。而善良的人一般耳根子都比较软,别人在你面前哭几句惨,可能这个人就会失去自己的判断标准,这对于一个官员而言,是及其不利的,有的时候该心狠还是要狠一点才行。

俗语“慈不带兵,义不养财”,后半句更经典,老祖宗看透人情世事

其次就是“情不立事”重感情的人一般都不是很理性的人,干不好自己该做的事情。这也和一个人的原则有很大的关系,很多人做事情都想要考虑到别人的感受,对于别人的请求自己也不好意思拒绝。这时候,如果一个人在一个公司之中身居高位,又有多少人会去找他,让他帮自己找一份工作呢?久而久之,这个公司也就很难正常运转了。

俗语“慈不带兵,义不养财”,后半句更经典,老祖宗看透人情世事

最后就是“仁不从政”,意思就是说一个仁慈的人很难做参与好政治,和前面的说法比较类似。其实笔者个人觉得,一个为官者少了一份仁慈,那也不是一个好的为官之人。就拿我们现在所说的父母官,如果不向着自己的市民,那么这个为官者也就没有存在的意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