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祝》60年:一名主创者身上发生的两段时代悲剧

《梁祝》60年:一名主创者身上发生的两段时代悲剧

《梁祝》海报

蜚声海外,被誉为“中国民族交响乐之魂”的小提琴协奏曲《梁山伯与祝英台》,今年已满60周岁。

这支小提琴协奏曲主要创作者为何占豪和陈刚。

曲作者之一的陈刚,他的父亲就是上世纪三、四十年代《玫瑰玫瑰我爱你》《凤凰于飞》《恭喜恭喜》《夜上海》等名曲的作者——陈歌辛。

《梁祝》60年:一名主创者身上发生的两段时代悲剧

陈歌辛

陈歌辛在老上海时期声名显赫。

红歌星周璇所演唱的电影插曲,至少有三分之一由他谱曲;至今,邓丽君、蔡琴、梅艳芳、张惠妹、罗大佑等人,也都曾唱过他的作品。

这个老艺术家,1950年追随夏衍从香港回到上海。但是,1957年却被打成右派,被送往安徽白茅岭农场劳动改造。

陈刚是陈歌辛的大儿子。1958年,他在上海音乐学院上学。

《梁祝》60年:一名主创者身上发生的两段时代悲剧

陈刚

1959年,为了为新中国成立十周年献礼,上海音乐学院党委决定成立创作小组,创作一支具有民族特色的小提琴协奏曲——《梁山伯与祝英台》。

尽管很多人称其为“右派的孝子贤孙”,但校党委仍大胆敲定陈刚也担纲主创,让何占豪与其共同配合作曲。

这时,陈刚父亲已被送去劳动改造,他的弟弟、数学奇才陈铿也从复旦大学被送往江西喂猪。家里面,还有小弟陈东和妹妹陈小丽,完全由母亲金丽娇一个人照顾。

在如此艰难的情况下,难以想像陈刚是何种复杂的心境。

但是,深受父亲耳濡目染的陈刚,没有辜负院党委的信任与重托。

当时,何占豪26岁,陈刚24岁,仅仅是两个意气风发的大学生,根本算不得什么作曲家。

《梁祝》60年:一名主创者身上发生的两段时代悲剧

何占豪

尽管如此,他们还是发挥各自的特长,形成了二人合作的“流水作业线”。

据后来何占豪回忆,在统一构思下,以小提琴为主的段落,由他先写旋律,用小提琴演奏给陈钢听后提出意见或建议,他当场修改,或回去考虑;直到二人都满意后,由陈刚配上钢琴伴奏。以乐队为主的段落,如果需要鲜明的民族风格或戏曲风格的旋律,何占豪会建议陈刚怎么写;其他则由陈刚先写,在钢琴上弹给何占豪听,何占豪也提出自己的意见供陈刚参考。全曲完成,由陈刚配器。

尽管还是个学生,陈刚在曲子总体把握上是非常到位的。在创作过程中,陈钢首先提出用单乐章奏鸣曲式的结构来写《梁祝》。

在两人愉快合作之中,《梁祝》在三个月后就完成创作。

1959年5月27日,由俞丽拿担任小提琴独奏,《梁祝》在上海兰心大戏院首次公演。

彼时,远在安徽农场的陈歌辛从广播里听到了《梁祝》,激动万分,希望陈钢能将谱子寄给他。

这只能是个奢望。

1961年1月25日,父亲陈歌辛在饥饿中去世。

就在创作《梁祝》过程中,陈刚还经历了一场无疾而终的爱情。

《梁祝》60年:一名主创者身上发生的两段时代悲剧

《梁祝》50周年纪念盛典上的俞丽拿与何占豪、陈刚

北京一个部队文工团的女孩,与陈刚曾长期通信。在创作《梁祝》时,陈刚经常给她讲述自己与何占豪创作方面的事情。

《梁祝》首演成后,她通过电台听到了这首中国人自己的小提琴协奏曲,非常激动。1959年6月,女孩还专程到上海看望陈刚。

但因为陈刚是“右派的儿子”,女孩全家都是共产党员,自然,他们的恋情遭到了所有人反对。

1960年,陈刚又偷偷去北京看望她,在北海公园,他们最后一次约会,广播站正播放着《梁祝》“楼台会”那段音乐。

听着辗转凄恻的乐曲,陈刚仿佛觉得,自己和这女孩的爱情,就是现实版的《梁祝》。

但是,没办法。他们只能接受现实,忍痛分手。

后来,陈刚根据自己这段无疾而终的爱情,写了一篇叫《黑色浪漫曲》的文章,登载在《文汇报》上。

在一个访谈中,陈刚说,这个爱情悲剧,其实也是一个时代的悲剧。他把它记下来,就是想给现代人一个警示,希望这样的悲剧以后永远不要再发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