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问杨振宁对中国有什么贡献?

用户8420061613504


自从步入晚年的杨振宁选择落叶归根,重新加入中国国籍之后,网络上对他的质疑就没有停止过,尤其在杨振宁找了一个比他小54岁的老婆之后,这种质疑就更多了。国籍的选择以及婚姻是杨振宁“备受争议”的两点因素。

质疑者经常会反问:年老了就回国养老了,把自己的几乎一生都贡献给了美国,杨振宁对中国做过什么贡献?

贡献肯定是有的,而且还不小,当然如果你仍然以“获得诺贝尔奖”为标准去衡量杨振宁对中国的贡献,你当然会认为没什么贡献。话说过来,苛求一位年近百岁的老人再次获得诺贝尔奖也不合乎常规吧?

那么杨振宁对中国到底有什么贡献?一两句话说不清楚,要详细了解的可以去搜索杨振宁回国后的作为。简单讲,杨振宁在清华大学香港大学等学府都积极推进物理学的发展,利用自己在物理学界的影响力为物理学研究筹集款项,推动中国科学的发展。其实在美国期间,杨振宁也间接地做出贡献,当然他积极推动中美关系发展,尤其是科学领域的发展。当时美国等国家对中国的认识很有偏见,而杨振宁对消除这种偏见也做出过自己的努力。

国籍问题的选择不是质疑杨振宁的理由,我国如此敞开怀抱地接纳杨振宁重新回来就是最好的诠释,退一步讲,如果杨振宁没有加入美国国籍,很难获得诺贝尔奖,毕竟当时中美两国的基础科学研究水平相差太大。我们不能苛求每个人都成为钱学森!

而婚姻的选择我们就更无权质疑了,这完全就是个人隐私问题。退一万步讲,如果有条件,不管出于什么目的,谁不想找一个年轻漂亮的老婆呢?


宇宙探索


最大的贡献是与翁结婚吧,为当时计划生育做了贡献,其次是为现在年老的男人做了表率,我一个朋友的母亲过世才一年,他74岁老爸居然还想娶老婆他举的例子就是杨老。杨老还为90年代出国的一代做了表率,70岁之前在国外发展,70岁之后回国做贡献,80年代初出国的大多回国为国家贡献,90代后出国留学的绝大多数留在国外。别人问我愿意做杨还是邓,我说他们都是厉害人物我做不了,假设呢,我说当然是杨,至少不会被辐射致癌


836439490236


说起杨振宁博士,人们想到更多的可能是他和翁帆的感情生活,而对于杨振宁博士到底对中国科学有哪些贡献,却一时说不上来。

杨振宁是和中国的两弹一星功勋人物钱学森、邓稼先等人同一个时代,那是一个风云激荡的年代,钱学森,邓稼先等人放弃优厚的生活条件,为研究中国的二弹一星付出了毕生的精力。这个时候杨振宁在做什么呢?他获得了诺贝尔物理学奖,在国外名声大噪,而在国家最需要他的时候,他却没有回来,所以人们对于杨振宁更多的是抱怨。

其实这真的没有必要,因为即便当时是杨振宁回来,他也帮不上什么大忙。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杨振宁的科研领域是基础科学,而不是应用科学。

什么是基础科学?基础科学就是以理论为主,探寻事物本质的一门科学,基础科学真正转化为成果,可能需要上百年的时间。但是又不能没有基础科学,没有了基础科学,科学技术就像是建立在沙堆之上。

但是在中国的五六十年代,中国急需的不是基础科学人才,而是像钱学森、邓稼先这样以应用科学为主的科学家。

应用科学以实践为主,无论是研制航天设备,还是导弹发射技术,应用科学都可以在最短的时间见到成果。所以我们真的不必要去苛责杨振宁博士,在当时的历史背景下,我们确实不急着需要他这样的人才。

再加上他的岳父是杜聿明,他本人又是美国籍,所以国内媒体对杨振宁的报道有失偏颇。但是并不能说杨振宁博士对中国就没有贡献,细细数来,他为中国做的贡献还真的不少呢。例如,他1971年对中国大陆进行的访问,客观上促进了中美关系的正常化发展。

1977年,他发起组织了全美华人促进中美关系正常华动,一时之间,应者如云。他曾经向毛主席提出要重视基础科学的研究,并且得到了毛主席的首肯。

他在美国的一些大学发起组织学术交流活动,并且资助了相当一部分中国学者到美国去进修。1983年,他在香港组织了一个高等学术研究基金会,并且自任基金会主席,面向内地大学开展学术交流。他曾经帮助清华大学建立高等研究院,并筹集到了大笔的资金。

可以说,杨振宁博士对中国科学的贡献是有目共睹的,这位生于1922年的科学家,已经接近百岁了,却依然奔走于中国各地。多年以来,他在粒子物理学理论研究,统计物理学理论等方面作出了重要贡献,虽然他的研究方向可能在短时间内很难看到成果,但是正因为有了像他这样默默奉献的科学家,中国的高科技发展才有了更扎实的基础。

没有理论支持的实践终究会是一盘散沙,我们还是要感谢杨博士所作出的一切。前不久,杨振宁重新改回了中国国籍,同时还被聘为中科院永久院士,叶落归根,杨振宁博士的一颗赤子之心始终没有改变。


小小嬴政


杨振宁被评为“影响世界千年的物理学家”,杨振宁的伟大,你根本不了解!

2018年3月14日,英国科学家霍金去世,作为当代英国最杰出的科学家之一,英国用最规格的方式送别了这位伟大的科学家。

霍金去世了,中国媒体沸腾了!有人说:这是全人类的损失。各种“最伟大的科学家”逝世、“最聪明的大脑”离开了、“爱因斯坦之后的第一人”去世,等等文章流传出来,估计连西方人都会目瞪口呆。

霍金一生的杰出成就有目共睹,但在前沿物理学领域,霍金的物理学成就并不是顶尖成果。如果要评选“爱因斯坦后的第一人”的话,杨振宁可能是比霍金更靠近爱因斯坦的人。

杨振宁在物理界的地位 遗憾的是,我们国家对于科学家的尊重简直令人无奈。

当你在网络上搜索“霍金”一词时,出来的全是各种溢美之词,而输入“杨振宁”三个字,则全部都是一些诽谤谣言或花边新闻,甚至还有许多恶毒的诋毁和羞辱之语。

这大概是中国人的悲哀吧。一边对别人家的大师盛赞若悬河,却又一边对自家的宗师弃之如敝屣。

2000年,《自然》评选了人类过去千年以来最伟大的物理学家,只有20多人上榜,杨振宁先生在这个评选中,名列第18位,并且他还是这个榜单里唯一一个在世的物理学家,也是唯一一位华人。

与他一同登上这个榜单的其他人,全部都是已作古的科学巨匠,包括牛顿,爱因斯坦,麦克斯韦,薛定谔,波尔,海森堡等等…… 科学成就 简而言之,杨振宁在理论物理学界的地位绝对是名垂青史的。 首先,杨振宁在四个领域获得了10多个具有开创性的诺奖级科学成就。

杨振宁十三项 “诺奖级别” 的成果分别是: (A)统计力学

A1. 1952 Phase Transition(相变理论)。论文序号: 52a,52b, 52c。

A2. 1957 Bosons(玻色子多体问题)。论文序号:57h, 57i,57q。

A3. 1967 Yang-Baxter Equation(杨-Baxter方程)。论文序号: 67e。

A4. 1969 Finite Temperature(1维δ函数排斥势中的玻色子在有限温度的严格解)。论文序号: 69a。

(B)凝聚态物理

B1. 1961 Flux Quantization(超导体磁通量子化的理论解释)。论文序号: 61c。

B2. 1962 ODLRO(非对角长程序)。论文序号: 62j。

(C)粒子物理

C1. 1956 Parity Nonconservation (弱相互作用中宇称不受恒)。论文序号: 56h。

C2. 1957 T,C andP (时间反演、电荷共轭和宇称三种分立对称性)。论文序号:57e。

C3. 1960 Neutrino Experiment(高能中微子实验的理论探讨)。论文序号: 60d。

C4. 1964 CP Nonconservation(CP不守恒的唯象框架)。论文序号: 64f。

(D)场论

D1. 1954 Gauge Theory(杨-Mills规范场论)。论文序号: 54b, 54c。

D2. 1974 Integral Formalism(规范场论的积分形式)。论文序号: 74c。

D3. 1975 Fiber Bundle(规范场论与纤维丛理论的对应)。论文序号:75c。 以上引用自:Beauty and Physics: 13 importantcontributions of Chen Ning Yang, Int. J. Mod. Phys. A 29, No. 17, 1475001(2014)[1]

二、宇称不守恒定律,杨振宁第一个被大家熟知,也许最了解的也就是获得1957年诺贝尔奖的宇称不守恒定律了。当然大家也知道这是他和李政道在1956年时深入研究“θ-γ”粒子衰变时发现的微观粒子不守恒现象,后备华裔女科学家吴健雄以钴-60衰变的巧妙实验所验证而获得1957年诺贝尔奖! 完美的诠释了三位科学家经典合作取得宇称不守恒的发现即验证过程!

三、杨-米尔斯的规范场论,其实在杨振宁获得诺贝尔奖之前的1954年就已经发表了,也称“非阿贝尔规范场论”,当时并没有被物理界所重视,但诸多学者在上世纪六十年代以及七十年代引入“对称破缺”(broken-symmetry)后,逐渐发展成标准模型!

请注意了,此标准模型二十世纪下半叶的基础物理突破方向,总共有十几位科学家在研究场论中获得诺贝尔奖! 那这些成就在物理学领域是具有什么样的地位呢?

首先,所有对人类文明做出贡献的科学家都是伟大的,这一点要明确。但是由于时代等各方面因素的影响,他们的贡献也有大有小。

在理论物理学史上,牛顿、麦克斯韦、爱因斯坦都独立完成了一个理论的建设,因此,我们可以把它们归为第一档。 而在第二档当中都有以下这些人, 量子力学的奠基人:普朗克、波尔、海森堡、薛定谔、狄拉克、泡利、费米、朗道等人 粒子物理学标准模型的奠基人:杨振宁、温伯格、盖尔曼、费曼、希格斯等人 实验物理学的鼻祖:伽利略 热力学和统计力学的大佬:玻尔兹曼 电磁学的大佬:法拉第 等细分领域的奠基人(这里就不一一罗列了。)

▲ 1957年,诺贝尔物理学奖颁奖现场 而杨振宁在第二档当中其实是属于比较靠前的顺位。当然,这样的看法不止我一个人,著名的 科学家聂华桐就曾评价杨振宁在物理学史上的地位说, 我们常常可以听到一些物理学家的名字,像麦克斯韦、爱因斯坦,量子力学初建时的海森堡、薛定谔以及狄拉克。现在再要往下排的话,我想杨先生的名字就要算在里面了。

很多人在小学课堂上读过的那篇《邓稼先》的文章,但很少人还记得那篇文章的作者其实是杨振宁。 我国著名的“两弹一星”邓稼先曾对自己的夫人说, 如果不是诺贝尔奖规定每个人只能在同一个领域获一次奖的话,杨振宁应该再获一次诺贝尔奖。

一直以来,除了对杨振宁的科学成就不了解之外,其实很多人更不了解他对中国所做出的贡献。更多的关注点在他和翁帆的爷孙恋,在他回国“养老”,可是你根本不知道他为国家做出多么重大的贡献! 杨振宁为中国的贡献 中美沟通的桥梁 我们可以从杨振宁回国说起,

1971年,杨振宁在报纸上得知中国被从“禁止去的国家”划掉之后,就立马申请回国,当然,他肯定受到了不少的阻力,FBI多次找上门来威胁他,但也没有动摇他回国的决心。 回国之后,杨振宁受到了国家领导人的接待,他和毛泽东、周恩来等国家领导人谈了整整一个下午。主要聊很多美国方面的事情,从那之后,杨振宁就成为中美沟通的桥梁,几乎每隔一段时间都会回国。 后来回到美国,更是发起了保钓运动,是保钓运动的精神导师。不仅如此,杨振宁还在美国参议院听证会上讲述钓鱼岛是中国领土的事实。 将财产和收入都捐给了教育事业 上世纪70年代的中国,很多家庭基本上都挣扎在温饱线上。但即使是这样,杨振宁依旧拒绝了马里兰大学的高薪邀请(这远比国内院校给的钱多得多),将自己在美国的房产卖掉,并且捐给了中国的教育事业,同时还捐掉了清华大学开给自己的工资。

在上世纪80年代起,杨振宁开始了在中国长达数十年的旅居。 那从70年代至今,近50年的时间里杨振宁都做了哪些事情呢?如果非要用一句话概括的话,他以个人的影响力带动着整个中国40年的科学发展。 建立高等研究院和实验室 杨振宁利用自身的影响力劝说一些企业家出资,而他自己亲自主持建立多个高等研究院以及60多个物理实验室,比如:1986年,他在南开大学推动建立了理论物理研究室等。他推动建设的清华高等研究院还成为了世界顶尖的高等研究院; 招募人才 我们都知道人才对于一个国家的重要性,杨振宁就利用自身的影响力向全世界招募顶尖的人才。

图灵奖得主姚期智在杨振宁的招募下,毅然决然地辞去了普林斯顿大学终身教职,并且来到清华大学建立了“计算机科学实验班”,也就著名的“清华姚班”,为国家培养了大量相关领域的人才。 组建少年班 倡议中科大创建首期少年班。中科大少年班40年来,诞生了数十位知名的在国内以及世界享有盛名的科学家。如李巨、尹希等。他还在纽约州立大学石溪分校发起成立“与中国学术交流委员会”,资助中国学者去该校进修。 捐献工资,创立基金会、奖学会 杨振宁在清华大学的年薪为人民币100万元,但他分文不取,捐给了他1997年亲自创办的清华大学高等研究中心。他变卖掉了自己在美国纽约的一处豪华住宅,向清华捐了100万美元。

在清华大学,他设立了“杨振宁讲座”,“杨振宁奖学金”,“杨振宁基金会”,并亲自担任高等研究中心名誉主任,基金会主席。 学术贡献 他以清华大学的名义发表SCI论文30多篇,将冷原子、凝聚态物理科研水平一下子提高了几十年,为我国在世界科学界争得了巨大荣誉。

2004年,82岁的杨振宁还在清华大学开授《普通物理》课,对于提高清华大学学子物理水平具有重要的作用。 可以说,杨振宁先生是为我们国家做出了许多卓越的贡献的,我们不能盯着他在50年代没有回国,就认为他没有为国家做出贡献,也不能因为他的私生活而去随便评价其人品。他为中国所做出的这么多贡献,是很多科学家一辈子都难以达到的。我们应该要辩证看待杨振宁。


洞察历史君


头条越来越垃圾了,杨老这么顶尖的科学巨匠,99.9999%的人都无法评论他功过是非,这种垃圾的提问头条应该屏蔽,这也是对科学的敬畏。对别人的尊重!


悬壶1济世孙大夫


楊振宁对世界物理界的贡献。替中国人露脸了!这就是贡献!不要再对一个著名的物理学家"喷“了!结点德吧!!!


用户6986921258312


说到杨振宁,可谓每一位中国人都知道,并且引以为自豪!

杨振宁1922年10月1日出生于安徽省合肥市。他是清华大学高等研究所教授,香港中文大学中文文学教授。他是中国科学院院士,美国科学院院士,中央研究院院士,俄罗斯科学院院士以及罗马教廷学院。院士,巴西科学院院士,委内瑞拉科学院院士,西班牙皇家科学院院士,皇家学会会员。

1949年,与恩里克·费米(Enrique Fermi)合作,提出了第一个基本粒子复合模型。 1956年,他与李正道合作,提出了“弱相互作用中的奇偶性的非守恒理论”,并获得了1957年诺贝尔物理学奖。 1997年,紫金山天文台将一颗名为“ 3421”的小行星命名为“杨振宁星”。

2017年2月,前中国科学院外籍研究员杨振宁(已放弃外国国籍并成为中国公民)正式成为中国科学院院士。 2018年4月16日,他当选为西湖大学理事会的名誉主席。 2019年9月21日,杨振宁被授予终身成就奖。

下面简要说一下杨振宁对中国的贡献:

  • 在天文学和教育学有杰出贡献,杨振宁推动了香港中文大学数学科学研究所、清华大学高等研究中心、南开大学理论物理研究室和中山大学高等学术研究中心的成立。

  • 杨振宁1977年和梁恩佐等人在波士顿创办了“全美华人协会”,促进中美关系。杨振宁回国后对祖国老化的物理学教育科研体系进行了整理,并参与新一代国产核电站研究建造,为中国绿色安全能源做出很大贡献。

  • 杨振宁—米尔斯方程是非阿贝尔量子场论的基础,使中国人对同位旋相互作用力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和牛顿的万有引力公式和爱因斯坦的引力场方程及麦克斯韦方程有同等重要意义。他的规范对称场论和构建的标准模型理论让中国人对自然有了更深刻认识。

  • 林生观历史:亚原子粒子层面的世界观让中国人在更高层面认识了世界。中华文明就是中国人一步步对自然认识新水平基础才得以进步的,杨振宁让中国人对物质世界的认识开辟了新天地,为文明的发展提供了更大空间。

  • 请大家关注我!看更多历史!


林生观历史


杨振宁,1922年生于安徽,1944年,获清华大学硕士学位,之后留过洋,在国外待过很长一段时间,1964年,加入美籍,在美国高校当教授,到1998年,任清华教授,2003年,回中国定居,2017年,恢复中国国籍。

看完他的这段经历,很多人都喷他不爱国,也正是如此,这么多年来,网上对他的造谣、侮辱从未停过。另外,他和翁帆那段相差42岁的爷孙恋,也让不少人直呼无法接受。

除了以上这些突出的点,杨振宁身上还有很多头衔,如中国科学院院士、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等等。另外,他还曾被评选为人类千年来最伟大的物理学家,而当时全球上榜的人仅有二十几个,其中基本都已逝世,如牛顿,爱因斯坦等,他是榜单里唯一一个活着的物理学家。

杨振宁身上,有着许多标签,人们对他的评价也分为两派。批判他的人,骂他不爱国,早年时期在国外待,自私享受,到了晚年时期,眼看中国建设越来越好,才回到国内养老。认可他的,大多出于他在物理方面所做的贡献。

若要严肃地问杨振宁对中国的贡献,我想最突出的还是表现在科技教育领域上。

1.早在上个世纪70年代,在中美建交之初时,杨振宁就曾克服重重困难回中国,给中国的科研带来了自己所掌握的先进的科学信息。

2.在美期间,他曾在美国的多个城市举办过演讲,向西方人介绍中国,在他的影响下,许多人对中国的偏见看法有所改变,一些当地的美籍华人学者也纷纷回中国探访,为中国的科学发展出谋献策。

3.退休回国之后,他年纪已经很大,还投入中国教育事业,既当教授,亲自为学生讲课,又搞慈善,为贫困的学生设立奖学金基金。现如今,已经97岁高龄,还出席各种学术场合活动。

4.回国后,几乎把自己的财产都捐了出来,清华大学给他的百万年薪,他也一分不要,一心投入到中国的科研事业中。

总而言之,这位老者为中国科技教育事业的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而这些贡献并不是一般人能够做到的,应值得肯定。

文 | 一木君

图片|网络

【作者简介:一枚热爱写作的有志青年,写过上千份稿子,码过几百万文字,梦想做一个有温度的创作者。更多优质内容,请持续关注一木MU。】

读书文史


他是继牛顿、爱因斯坦之后最重要的物理大师之一,更被称为是具有全面的知识和才能的“物理学全才”,他就是杨振宁。大多数人可能对他肯本就不了解,有些人更是从他那段82岁与28岁的“爷孙恋”这样的花边新闻中得知的他的名字。对于这样一个伟大的诺贝尔奖的获得者,我们应多了解一下他对中国所做出的贡献。



杨振宁早年留学于海外,并于1964加入美国国籍,成为美国公民,并长期在美国发展。对此,外界有很多质疑的声音。有人说:“杨振宁先生退休前在美国效力,在中国建设时期,没有帮助中国建设,等自己老了,中国建设好了,又赶紧回来享福。”其实,这样的说法是不正确的。

在早些年,中国是支持去国外留学的,并主动派送学生去海外留学。因为那时中国需要人才,需要更好地发展。所以说,杨振宁先生在美国学习发展是没有问题的。他需要一个更好地平台去深入研究学习,这也是没有争议的。


(杨振宁和邓稼先)

1971年,在中美关系缓和并正式建交后,杨振宁就立即回国访问,他是美籍知名学者访问新中国的第一人。作为一个中国人,中国是他的根、他的本。

做人又怎会忘根忘本呢?他回国后,找到了邓稼先先生,给他介绍量子场论和西方最先进的科学理论,毫无保留,全心全意。


除此以外,他于1977年,在波士顿创办了"全美华人协会",更进一步地促进中美关系。他所作的点点滴滴都是在为祖国谋发展,即使身处异国他乡,却时刻心怀祖国。

2003年他回国执教,在中国定居。在教育领域,杨振宁先生为支持大学内高等学术研究进行筹款,同时他自己也出资设立奖助学金,帮助那些学生完成学业。


2017年2月,他放弃美国国籍,成为中国科学院院士。杨振宁先生将自己的年薪全部捐给了清华大学,用于进行更加深入的学术研究,接着又拿出了卖房子的100万,用于人才的引进和培养。与此同时,他还为清华大学,南开大学,复旦大学这些国内的顶尖学校介绍各种活动,由此获得的科研经费已经建立了几十所物理实验室。这给物理学科注入了新鲜的血液,让物理研究工作登上一个更高的台阶。



杨振宁先生还认为,“支持留学、鼓励回国、来去自由”的留学政策,他动用自己的人脉,推荐优秀人才出国学习深造,使中国在海外储备了很多人才。除此以外,他还在我国培养了很多物理方面杰出的人才,为中国以后的长远的发展作出了巨大的贡献。


如今,90多岁的高龄的他还在课堂上授课,他希望把他毕生之所学都奉献给国家。他完全可以抛下一切在国外享受美好的的生活,可他却依然选择颤颤巍巍地走向讲台。这样的赤诚之心又怎么不让人敬佩呢?


小姐姐讲史


我们不妨把这个问题修改一下,从另外一个角度去探讨:杨振宁对美国的贡献有多大?我相信,在比较之下每个人都能找到属于自己的答案。


很多人在提到杨振宁对中国的贡献时,普遍认为在上世纪70年代之后,杨振宁是首批回国的科学家之一,同时热心促进中美两国的科技交流,并且在一些教育机构任职,为国家培养了不少人才。最值得称道的是他在暮年放弃了美国国籍,重新加入了中国国籍。

但我最想搞清楚的是他在上世纪70年代之前做了什么,并为此查阅了相关的资料,下面简单地梳理一下。

杨振宁生于1922年,1944年国立西南联合大学研究生毕业,1945年,杨振宁得到庚子赔款奖学金去了美国,就读于芝加哥大学。1949年,杨振宁进入普林斯顿高等研究院进行博士后研究工作,开始同李政道合作。1957年,杨振宁与李政道因共同提出宇称不守恒理论而获得了诺贝尔物理学奖。1964年,杨振宁加入美国国籍,成为美国公民。1965年,当选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士。1966年起,任纽约州立大学石溪分校教授兼理论物理研究所所长。

我注意到了其中的三个细节。

其一、杨振宁是获得庚子赔款的奖学金去美国留学的。庚子赔款是列强在1900年攻占北京后,清政府拿出的巨额赔偿。在满清灭亡后,中华民国政府又继续支付了一段时间。美国人后来发现自己在索要赔款时计算的过高,其中有很大水分,再加上想获取中国知识分子和精英阶层的好感,所以将其中的一部分拿出来用作中国留学生的费用。

可以说这笔钱是全体中国人的血汗钱。按照我们传统的思维,捧谁的饭碗就要给谁效力,杨振宁是不是应该在学有所成后,回国效力于那些为他支付了学费的国人呢?即便是他所从事的研究领域没有现实应用的空间,教书育人为国家多培养些人才,让中国的科技水平早些得到提高,这总可以吧?

其二、1964年,杨振宁加入美国国籍,成为美国公民。也就是在这一年,中国的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震惊了世界,从此再也没人敢用核武器讹诈我们。两弹元勋中,就有他的同学兼好友邓稼先。

当时的中美关系大家都知道,那对于杨振宁加入美国国籍,用我们朴素的感情,应该怎么理解呢?

其三、1966年起,杨振宁任纽约州立大学石溪分校教授兼理论物理研究所所长。也就是说,他在大洋彼岸开始了教书育人的工作,想必以杨振宁的水平,教授出来的学生都应该是出类拔萃的人才,这算不算是对美国的重大贡献呢?


我不懂科学研究,也没有资格评判杨振宁,但比较而言,我还是喜欢并尊敬他的同学邓稼先那样以身许国无怨无悔的人。

不过杨振宁毕竟还是回来了,回来就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