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背誦的都是假的《道德經》?

存世《道德經》有三百多個版本,或被徒子徒孫奉為經典,刻在碑上;或被達官貴人視作珍寶,埋在墓中;有封在敦煌藏經洞的;有海外迴流的。歷史上,有大儒校勘,流傳千年;更有各朝皇帝撥亂反正,御編御注。

我們背誦的都是假的《道德經》?

道德經祖庭樓觀臺刻本

​各版本之間,差別巨大。究其原因,一是為了避諱古代皇帝的名字。漢劉恆之後,“道可道非恆道”統統改為“道可道非常道”;漢高祖劉邦之後,道德經皆用“國”替代了“邦”字。我天朝幾百個皇帝一路避諱下來,《道德經》早給改的翻天覆地了。二是老子所在的春秋戰國時期,大家寫的是尚未統一的篆字,既然沒有統一的標準,所以通假字流行,再加上還沒有發明印刷術,書籍傳播全靠手抄,齊、楚、燕、韓、趙、魏、秦,七國自然就抄寫出花樣繁多的版本。三是最要命的,“句讀問題”!古代沒有標點符號,也就用“之乎者也”能表達句子的起止轉折。傳抄者有時省略了“之乎者也”,導致後面的人不知如何斷句,歧義分生。比如“無名萬物之始也”就被後人斷句為“無,名萬物之始也”,也被斷句為“無名,萬物之始也”,兩種句讀,含義截然不同。

長期以來,儒家認為三國時期王弼的《老子注》是道德經最可靠的版本。從時間上看,距離老子離世只有幾百年,接近原貌;從內容上看,分析指證有據,邏輯義理圓通。

我們背誦的都是假的《道德經》?

王弼,23歲英年早逝的天才

另一個影響巨大的版本是《河上公版老子道德經》,為道家所推崇。河上公,漢文帝時期齊國琅琊人(今山東日照)。漢文帝就是劉恆,把“非恆道”變成“非常道”的人。河上公在神仙界有面子、有地位,在人間更是協助劉恆完成文景之治,揚名青史。因為神仙光環加持個人魅力,再加上時間上更靠前,河上版道德經自然很有市場。

我們背誦的都是假的《道德經》?

日本寺廟收藏的明朝印河上版道德經

時間來到了1972年,一個叫辛追的美麗女子揮了揮衣袖,王弼、河上公轟然倒地。辛追是長沙國丞相利蒼的妻子,秦始皇5年生人,死於漢文帝12年。作為貴族,辛追的墓,也就是長沙馬王堆漢墓,埋藏了很多珍寶。其中,就有帛書老子甲、乙兩個版本。甲版篆書,並不避諱漢高祖劉邦,有可能是直接從戰國竹簡轉抄而來,被認為最完整、最近接原貌;乙版隸書,避諱劉邦,可斷定為漢朝抄寫。兩個版本大體相同,但是與王弼、河上公的版本對比,無論文字、篇章次序,差別顯著。可見,王弼、河上公校勘批註的也不是原版,他們仍然是咬別人嚼過的甘蔗。

我們背誦的都是假的《道德經》?

辛追的帛書道德經

有人對比帛書老子、王本老子兩個版本,發現王弼的改動多達700 多處,原文350多句話中有160 多句變化巨大,道德經的內容、思想體系遭到破壞嚴重。漢高祖劉邦到漢昭帝劉弗有5 個皇帝,王弼為避諱他們的名字改動了100 多處!同時,王弼還會根據自己理解,直接修改原文。比如,為了對仗工整,王弼把“無名萬物之始也,有名萬物之母也。”修改為“無明天地之始也,有名萬物之母也”。王弼自作聰明,導致後世幾千年人們讀的都是偽道德經。

1993年,湖北荊門郭店楚墓中又出土了一個版本更早的竹簡本《老子》。楚簡老子分為甲、乙、丙三篇,內容不到今本一半,看上去更像是從其它版本老子轉超、摘抄,而非全本。其中,甲、丙兩篇甚至還有重複的部分,說明楚簡老子本身也是轉抄不同版本道德經。從時間上看,楚簡老子距離老子在世大約百年,比辛追的帛書老子更靠前。從內容上看,辛追的帛書老子像是官方校勘的正版,楚簡老子則像民間愛好者傳抄摘錄的盜版。

我們背誦的都是假的《道德經》?

楚簡老子

綜上所述,帛書老子應當是目前最接近老子原著的版本。我們研究《道德經》,應當以帛書老子為主,王弼、河上版為輔。帛書老子甲乙兩個版本,通常會拿來相互印證,據說甲本筆誤較多,像是文盲抄寫的版本;乙本像是精修過的版本。

歷史就是這樣,我們通過一條條線索,不斷摸索,不斷接近真相。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