轻机枪和重机枪的区分标准演化之路,二战是个节点

各位看到这个标题可能会嗤之以鼻,轻机枪重机枪看字面意思不就知道啥区别了?还值得单独开一篇来水文?

其实在二战乃至之前,轻重机枪还真的是简单的字面意思,也就是按照重量来区分。机枪刚出来那会,无论马克沁也好,哈奇开斯也好,都是枪身连底座总共60多公斤的大爷。早期都是充当固定火力点,再次也是车载,让步兵扛这玩意机动作战是不现实的。

沉重的三脚架,厚重的枪管壁或者水冷套是他们的主要特征,所以我们管他叫做重机枪。他们往往有优秀的火力持续性,只要但这一时期的重机枪发射的都是与普通步枪通用的中口径全威力步枪弹,这也是它与现代意义上的重机枪往往都是大口径的主要区别

轻机枪和重机枪的区分标准演化之路,二战是个节点

第一次世界大战是重机枪的舞台,铁丝网、地雷、堑壕加上重机枪组成的火力网让一代欧洲青年全躺在了被炮火炸烂的泥泞土地上

轻机枪和重机枪的区分标准演化之路,二战是个节点

既然重机枪已经实现了如此恐怖的防御能力,那欧洲那帮孙子肯定得寻思,如何在冲对方阵地的时候也拥有一定的压制反击能力,大栓是不可能的,这辈子都不可能,只有让单兵持有自动射击,又方便携带的轻型机枪才能活得下去那种。

当然,一战时期的轻机枪并不成熟。有绍沙这种结构极为扯淡,导致卡壳率奇高的。

轻机枪和重机枪的区分标准演化之路,二战是个节点

也有把重机枪拆下来减个肥客串轻机枪的

轻机枪和重机枪的区分标准演化之路,二战是个节点

不过在一战之后,吸取一战教训的各国迎来了轻机枪的大爆发。诸如ZB26、DP28等专业轻机枪纷纷崛起

然而情况在二战之后变了,主要是德国人引入了MG34/42这种轻重两用的通用机枪概念。加上二战的模式已经从阵地战变成了机动战,重的要死、又只是打常规步枪弹传统重机枪一下子失了宠。因此到冷战时期,通用机枪取代了传统排及以上轻重机枪的位置,这一时期的代表作就是M60,M240B,PK这类通机

轻机枪和重机枪的区分标准演化之路,二战是个节点

另一方面,随着中间威力弹,小口径步枪弹的兴起。原本步兵班轻机枪的位置让给了与班组步枪通用口径的班用机枪。(其实班用机枪也可以叫轻机枪,但一般我是将ZB26、DP28这种全威力机枪和现代的RPK、M249这类班用机枪区分看待)

轻机枪和重机枪的区分标准演化之路,二战是个节点

而二战时大放异彩的大口径重机枪因为射程远,破坏力强,还有一定反装甲作用,取代了原本中口径重机枪的位置。但由于这大空间重机枪还是比较重,因此往往作为载具、固定武器使用。

轻机枪和重机枪的区分标准演化之路,二战是个节点

总的来说,从现代的眼光看,二战之前那种轻重机枪的定义已经消亡,他们被通用机枪替代。而轻重机枪这个概念到现代的则细分为班用小口径机枪和车载大口径重机枪这两条线。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