汶川地震救援功臣:当今最重、最大的直升机米-26

米-26

汶川地震救援功臣:当今最重、最大的直升机米-26

MAKS-2009展示的军用“米-26”直升机(2009年)

米-26直升机是一款多用途重型直升飞机,也是当今服役中最重、最大的直升机,由苏联米尔莫斯科直升机工厂(原米尔实验设计局)设计。该机的机舱载重和舱外负重均可达20吨,与美国C-130大力士型运输机载重量相当,北约代号为“光晕”(Halo)。该机于1970年代开始研制,1977年12月第一架原型机首飞,1981年6月在巴黎航展展出,1985年通过苏联国家验证,1985年量产,1986年出口外销,售价1020万美元。“米-26”投产后,有多款改良型机种,如:米-26A、米-26T、米-26P及米-26M等。目前,“米-26”系列机型的制造商为俄罗斯罗斯托夫直升机联合股份公司。

汶川地震救援功臣:当今最重、最大的直升机米-26

米-26直升机助力大兴安岭森林防火

“米-26”直升机除作为军事用途之外,其民用功能也相当广泛,可用作森林消防、自然灾害救援等工作。

汶川地震救援功臣:当今最重、最大的直升机米-26

汶川地震救援功臣:当今最重、最大的直升机米-26

2007年7月,在希腊雅典执行森林灭火任务的“米-26T”直升机

2008年5月,在汶川大地震的救援,就频繁使用该机吊运大型工程设备到灾区进行堰塞湖的挖掘、疏浚工程,在预防灾害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汶川地震救援功臣:当今最重、最大的直升机米-26

联合国涂装机

“米-26”还是联合国执行维和任务的直升机机种之一。

研发历程

汶川地震救援功臣:当今最重、最大的直升机米-26

米哈伊尔·米尔

由于苏联在1970年代初期研发“米-12”直升机的效果不理想,于是重新开始研制重型直升机,任务代号为“90计划”,这就是后来的“米-26”直升机。这款新机型的设计要求飞机自身重量必须小于其起飞重量的一半,并由米尔设计局创始人米哈伊尔·米尔的学生马纳特·迪歇切科负责设计。

汶川地震救援功臣:当今最重、最大的直升机米-26

1983年4月1日,飞行中的苏联“米-26”直升机

“米-26”以军民两用的重型直升机为目标,以取代早期的“米-6”和“米-12”重型直升机

“米-26”是第一架旋翼叶片达8片的重型直升机,两台发动机能进行动力互补,即在其中一台动力不足或失效的情况下,另一台发动机则输出更大功率以维持飞机的飞行动力

性能

汶川地震救援功臣:当今最重、最大的直升机米-26

米-26T2版模型

“米-26”机身为全金属铆接,后舱门备有折叠式装卸跳板。

机身底部为固定式三点起落架,每个起落架有两个轮胎,前轮可控制转向,主起落架的高度还可作液压调节。“米-26”货舱空间巨大,可装运两辆步兵装甲车和20吨的标准集装箱,如用于人员运输可容纳80名全副武装的士兵或60张担架床及4至5名医护人员。

货舱顶部装有导轨并配有两个电动绞车,起吊重量为5吨。

“米-26”的飞行性能能满足全天候的需要,如:

  1. 气象雷达、
  2. 多普勒系统、
  3. 地图显示器、
  4. 水平位置指示器、
  5. 自动悬停系统、
  6. 通信导航系统等。

它的机载闭路电视摄像仪可对货物装卸和飞行中的货物姿态进行监察

发动机

汶川地震救援功臣:当今最重、最大的直升机米-26

涡轮轴发动机

该机使用了两台涡轮轴发动机,安装在驾驶舱上方,由乌克兰扎波罗日“进步”机器制造设计局研发制造。发动机采用电加热和热空气兼备的双防冰装置,以适应严寒地区飞行。为防止单一发动机发生故障,飞机装备了保持旋翼转速的稳定系统,当一台发动机出现故障时,另一台则会输出更大的功率,以保持飞机仍可正常飞行。出于防火需要,飞机的发动机舱采用钛合金制造。机内共装有10个油箱,最大载油量为1.2万升,还可外挂4个副油箱。在机身内部的10个油箱中有两个在发动机上部,另8个在机舱底板下,均采用油泵为每台发动机独立供油。当供油发生故障时,飞机还可以靠重力自行给发动机供油。

旋翼

汶川地震救援功臣:当今最重、最大的直升机米-26

“米-26”硕大的旋翼

旋翼8叶,尾桨5叶。旋翼为铰接构造,带阻尼器,每个旋翼叶片有管状钢质大梁和数十个玻璃钢叶型组件,叶片前缘装有固定的钛合金防蚀条

汶川地震救援功臣:当今最重、最大的直升机米-26

“米-26”尾桨

旋翼和尾桨叶片均装有电加热装置,防止结冰,以适应在高寒地区飞行。“米-26”是迄今为止世界上叶片最多的单旋翼直升机。

驾驶

汶川地震救援功臣:当今最重、最大的直升机米-26

数码版驾驶舱

汶川地震救援功臣:当今最重、最大的直升机米-26

货舱

“米-26”直升机体积庞大,驾驶复杂。较早时期生产的机型,飞行任务需要5人配合:2名驾驶员,1名飞机工程师、1名领航员和1名理货员,因此,它的驾驶舱也是世界最大的直升机驾驶舱

2006年初,俄罗斯罗斯托夫直升机制造公司为委内瑞拉制造的“米-26T2”型对驾驶系统和机载设备作了较大改良,改善了飞机的自动化飞行功能,两名飞行员即可以完成飞行任务。

惊人的飞行费用

“米-26”的两台发动机耗油量非常大,达每小时2.5吨,约3000升。耗油量大,其动力亦非常巨大,相当于50辆法拉利跑车的马力总和。

伴随巨大的耗油量,“米-26”的飞行成本自然奇高。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