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後衛”到“前鋒”上海浦東打出中國“王牌”

跨越70年·中國的故事

從“後衛”到“前鋒” 上海浦東打出中國“王牌”

有人結繩記事,魏根生師傅則是在雲端“釣”樓計時:

建百聯世茂大廈,333米,38個月;建環球金融中心,492米,40個月;建上海中心大廈,632米,3年多……

魏根生是上海建工集團塔吊師傅,這些年裡始終工作在“雲端”。他還把相機帶上雲端,拍出了史無前例的“雲圖”,以一個堪稱絕唱的角度,記錄了浦東建設中的那些樓、那些人、那些事。


從“後衛”到“前鋒”上海浦東打出中國“王牌”


上世紀90年代從金茂大廈俯瞰陸家嘴地區(魏根生 攝)

1998年建金茂大廈時,他用傻瓜相機拍了這張 “一覽眾山小”的圖片,心裡感嘆:真高!

今天再看,那時年幼的東方明珠一枝獨秀,浦江兩岸高樓稀疏。然而,在鄧小平“思想更解放一點,膽子更大一點,步子更快一點”的叮嚀中,浦東一飛沖天,已然成為中國改革開放的象徵和上海現代化建設的奇蹟。

你只知“一張床”和“一間房” 你可知“浦東人造了半個上海城”

你知道嗎?1958年以前,中國的行政版圖上是沒有“浦東”二字的。

你知道嗎?新中國成立後的一段歷史時期裡,浦東部分土地隸屬於江蘇省。

你知道嗎?北京人民大會堂、中國第一汽車製造廠……處處都留下了浦東人的聰明才智和辛勞汗水。

你知道嗎?今天的浦東在一分鐘時間裡,國產大飛機C919飛行5000米,一個束團電子旋轉超4000萬周,“墨子號”產生4.8億糾纏光子對。

……

關於浦東,你知道多少?

“小時候去趟浦東可是件大事!上個世紀80年代,去浦東上南路同學家玩,像郊遊一樣,一早出門,坐輪渡過江再坐公交車,再跑很多路才到。浦東被我們習慣地當成‘外地’……”上海“土著”、浦西居民老週迴憶。


從“後衛”到“前鋒”上海浦東打出中國“王牌”


陸家嘴輪渡站(浦東新區區委宣傳部供圖)

很多人聽過“浦西一張床”和“浦東一間房”的對比,以此證明浦東開發開放前的偏僻落後,但仔細瞭解下浦東的歷史,又豈是這樣一句簡單的對比所能概括?

據華東理工大學出版社出版的《上海市浦東新區地名志》記載,1958年,東郊、東昌2區合併成立浦東縣;同年,上海、川沙2縣由江蘇省劃歸上海市,這時即為上海市的浦東、川沙、上海3縣之地。由浦東新區檔案館編著的《浦東簡史》一書中也有相關記載:1958年10月,國務院批准上海市撤銷東昌區、東郊區,建立浦東縣。至此,浦東才第一次成為行政區劃的名稱,至1961年1月浦東縣撤銷建制,“浦東”在地圖上僅存在了2年多時間。

1949年新中國成立後到1993年浦東新區成立前的40多年間,浦東的行政區劃處在頻繁的變動之中,有關行政轄區、行政建制及政區名稱等的變更多達20次以上。1958年,以浦東命名的行政區第一次出現在中國行政版圖上,但很快撤銷了。1993年1月,浦東新區正式建制,這才有了現在的浦東。

很多人關注浦東,更多的是關注它開發開放以來取得的偉大成就,卻很少了解它的過去。談起上世紀90年代前的浦東,“鄉下人”三個字幾乎概括了所有。30年前的浦東,果真這麼乏善可陳嗎?

記者在採訪中發現,開發開放前的浦東遠比想象中精彩得多。有浦東干部這麼形容:浦東就像一罈陳年黃酒,有度數,但不是很烈;有年頭,但不是很久;有後勁,但不會瞬間釋放。開放包容、敢為人先、創新創業、勇立潮頭……這些元素,熔鑄在浦東人血脈裡,永續傳承並且不斷煥發時代光芒。

近代浦東向來有著“三刀一針”的美譽,即泥刀、菜刀、剪刀和繡花針。這其中,社會影響最大、延續時間最長的要數“浦東泥刀”。近百年來,“浦東泥刀”為上海的城市建設和經濟發展做出了重大貢獻:被稱為萬國建築博覽會的上海外灘,不少經典建築就出自浦東老一代營造大師之手,因而,社會上也流傳著這樣一句話——“浦東人造了半個上海城”。早在那時,工匠精神已成為浦東人崇尚的職業道德。

不只在上海,新中國成立後,浦東建築工匠積極響應祖國召喚,奔赴祖國各地,參加了156項重點工程建設。據《川沙縣誌》記載:上世紀50年代初,有萬餘建築工人赴全國各地支援國家重點建設工程。在北京人民大會堂,在第一汽車製造廠,在東方紅拖拉機廠,在鞍山鋼鐵廠,在蘭州、在武漢、在株洲……都留下了浦東人的聰明才智和辛勤汗水。

浦東開發開放開先河 “不拘一格降人才”

曾經,一條黃浦江,隔開兩個涇渭分明的世界:夜晚的浦西是璀璨耀眼的“十里洋場”,浦東則是從外灘遠眺的“黑漆漆的鄉下”。

如今,漫步外灘,再度眺望對岸,看到的卻是陸家嘴高樓林立、燈火輝煌。

29年前,當鄧小平從這個角度望向浦東時,那裡的夜景還是一片黑暗,老人決意打出浦東開發開放的上海“王牌”。

時間來到1990年4月18日。這一天,是一個劃時代的新起點,是嶄新浦東的新開端。這一天,黨中央、國務院正式宣佈開發開放浦東。


從“後衛”到“前鋒”上海浦東打出中國“王牌”


1990年5月3日,上海市人民政府浦東開發辦公室正式掛牌。(浦東新區區委宣傳部供圖)

浦東新區黨史辦公室潘建龍回憶道,15天后的5月3日下午3時,“上海市人民政府浦東開發辦公室”的銘牌就掛在了浦東大道141號小木樓的門口。從此,小木樓前車水馬龍,人流不息,成為開發開放浦東的前沿指揮部。從此,小木樓連接大江南北,通向五洲四海,中華兒女和外國友人共同在這裡探尋發展的機遇。從此,一張張藍圖在這裡繪製,一個偉大的事業從這裡起步。

10年後,時任浦東開發辦公室負責人的沙麟在回憶5月3日下午的情景時寫道:“為了‘遮臭’,我們把下層過道用一塊門板擋住。朱鎔基同志來到辦公室,看到這塊門板,便問我裡面是什麼。我說裡面是雜物,黴味太重,所以用門板擋一擋。朱鎔基推開門板向裡看了一眼,指著黑洞洞的過道對我們說,要讓來開發辦的人看一看,我們浦東開發是在什麼樣的基礎上開始的。 ”

據1993年1月29日出版的《人民日報》報道 :上海浦東新區向國內外人才敞開大門,這次浦東新區將向全國招聘領導機構工作人員共40名,其中局職2名,處職8名。新區人事部門明確規定,應考人才可不受省市區域限制;不受原身份編制的限制;不受原職務高低的限制。這種開放度比較大的擇用人才辦法,在上海還是第一次採用。“我們希望人才滾滾而來,但絕不是盲目而來。”浦東新區管理委員會主任趙啟正在報名現場說,“開發開放浦東是一項十分艱鉅複雜的跨世紀工程,需要大量各門類的優秀人才。儘管上海人才濟濟,但國際金融、國際貿易等方面的高級人才仍顯不足。我們歡迎各兄弟省市的人才、海外留學生能為開發浦東添磚加瓦。”


從“後衛”到“前鋒”上海浦東打出中國“王牌”


原浦東新區區委常委、宣傳部部長陳高宏就是這次通過打破地域、身份、部門、行業、學歷等限制,從安徽省蚌埠市應聘到浦東工作的。他說,“浦東很多幹部都有像我這樣的‘雜交優勢’。”大家來自五湖四海,目的只有一個:為了浦東開發這個偉大的事業貢獻畢生精力。在浦東開發開放的“八百壯士”中流行的普通話,成為浦東不拘一格降人才的一個象徵。

潘建龍在接受記者採訪時說,他也有幸遇見過闖蕩上海浦東的弄潮兒。1993年年末,一位女士急匆匆地叩開了位於浦東大道西端的辦公室大門,進門就問“你們單位要不要人?”從外表看,她已年近40,自我介紹來自西部歷史名城西安,以前從事財會職業。“我十分欽佩這位女士的勇氣,在這樣的年齡居然還單槍匹馬闖蕩浦東。至今我不知道她的姓名,不知道她後來的發展,但是相信憑著她的自信和勇氣,這塊土地一定會歡迎她,留有她的位置。”

從“一馬當先”到“萬馬奔騰” 浦東鳳凰涅槃

1995年6月28日,銀都大廈落成暨中國人民銀行上海市分行遷入典禮舉行,時任上海市副市長、浦東新區管委會主任的趙啟正,向中國人民銀行上海市分行行長毛應梁贈送了一隻活蹦亂跳的可愛小白羊。趙啟正說,上海金融業的“領頭羊”從黃浦江西岸遷入黃浦江東岸的陸家嘴,是浦東金融功能啟動的標誌。

時隔四個月後的10月28日,日本富士銀行上海分行在銀都大廈二樓掛牌開業,成為浦東金融史上第一家外資銀行。此時,趙啟正贈送紅木雕刻“奔馬”一尊,意喻外資銀行富士的“一馬當先”,必將引來“萬馬奔騰”之勢。


從“後衛”到“前鋒”上海浦東打出中國“王牌”


拍攝這組圖片的攝影師姚建良,是陸家嘴集團的退休員工,有心的他,曾用手中的相機記錄了陸家嘴地區的驚天變化。窄巷中窺見的東方明珠,是浦東開發最早“吹響”的號角。(姚建良 攝)

忽如一夜春風來,千樹萬樹梨花開。今日站在上海中心之巔環顧四周,環球、金茂、匯豐、招商……高樓大廈如雨後春筍般拔地而起。從“領頭羊”到“一馬當先”,再到“萬馬奔騰”,浦東陸家嘴已然成為金融中心。

在浦東,和陸家嘴一樣,被開發開放“點亮”的,還有張江、金橋、外高橋、臨港、世博園區、國際旅遊度假區……就在陸家嘴建設之時,第一個出口加工區——金橋出口加工區,第一個保稅區——外高橋保稅區,奠定了浦東外向型經濟的底色。

2013年9月29日,中國(上海)自由貿易試驗區在浦東宣佈成立,這個面積僅28.78平方公里的地方,佈下了中國新一輪全面深化改革的一著先手棋:以開放倒逼改革,以制度創新倒逼深化改革的重要試驗田,平靜開犁。

隨後,第一份投資管理領域的負面清單在上海自貿區問世;而這份負面清單的逐漸變短——2013版190項,2014版139項,2015版122項,2017版95項——令浦東干部感嘆,“負面清單,收了政府的權,活了國家和企業的水”。


從“後衛”到“前鋒”上海浦東打出中國“王牌”


中國(上海)自由貿易試驗區(自貿區管委會 供圖)

2017年,習近平總書記對上海自貿試驗區建設作出重要指示強調,“不負重託和厚望,密切配合、攻堅克難,緊抓制度創新這個核心,主動服務國家戰略,工作取得多方面重大進展,一批重要成果複製推廣到全國,總體上實現了初衷。”

高樓萬丈平地起,只是醒目的表象。黨中央、國務院決策開發開放浦東,更深刻的意義在於窗口作用、示範意義,在於發揚敢闖敢試、先行先試精神,在於發揮排頭兵、試驗田的作用。

29年,浦東鳳凰涅槃,一座外向型、多功能、現代化的新城區在浦江東岸崛起。以佔全市1/5的面積、1/4的人口,貢獻了1/3的經濟總量,成為“中國改革開放的象徵”和“上海現代化建設的縮影”。

繼續打好這張“王牌” 浦東站在新起點再啟程

“2018年,浦東新區經濟社會發展總體平穩、穩中有進、進中提質,邁上了新臺階。主要經濟指標突破整數關口,其中,預計地區生產總值和規模以上工業總產值均超過1萬億元!”2019年1月9日,浦東新區六屆人大五次會議上,浦東實力官宣,加入“萬億元俱樂部”!

5月31日,上海市委常委會舉行會議專題研究浦東新區工作。會議指出,開發開放浦東是黨中央高瞻遠矚作出的重大決策,是一項跨世紀的國家戰略。在黨中央堅強領導和各方面大力支持下,浦東開發開放取得了歷史性成就,實現了跨越式發展。浦東開發開放是全市的大事,要凝聚起支持浦東改革開放再出發的強大合力。各部門、各區要切實把支持浦東改革發展作為自己的事,進一步關心浦東、幫助浦東、發展浦東。市級部門向浦東放權要放充分、放到位,在市級權限內給予最大限度的支持和賦權,推動浦東更好發揮排頭兵和試驗田的作用。

一鼓作氣,馬不停蹄!

第二天,也就是6月1日上午,浦東即召開黨政負責幹部會議,傳達貫徹落實市委常委會會議精神。浦東新區區委書記翁祖亮強調,要深刻認識到,這是浦東改革開放再出發的“衝鋒號”,是浦東高質量發展的“宣言書”,是浦東新時代踏上新徵程的“路線圖”。要把握機遇、乘勢而上,全力實現浦東新時代高質量發展的新跨越。

一聲令下,萬馬齊奔!

步出會場,浦東的幹部們更顯意氣風發。“浦東就像一輛‘復興號’高鐵列車,每節車廂都有帶動力,奔馳在追夢路上。”浦東新區高行鎮黨委書記張文軍這樣形容。早在上世紀90年代中期,大學畢業不久的張文軍便放棄了北京市委的工作,投身到浦東開發開放的大潮中。20多年裡,他見證了浦東日新月異的變化。而今,站在新的起點,張文軍表示,作為一名基層幹部,唯有守初心、擔使命、找差距、抓落實,做到一心為民、創新創優、勇當標杆、敢為闖將,努力當好新時代浦東精神的擔當者和實踐者。

同樣是初夏時節,同樣面對複雜的國際環境和艱鉅的改革發展任務,29年前與29年後的情景何其相似!29年前,黨中央、國務院做出開發開放浦東的戰略決策,浦東自此成為一片幹事創業的熱土;29年後,上海市委要求繼續打好這張“王牌”,全力支持浦東大膽試大膽闖,奮力掀起浦東新一輪發展熱潮。



從“後衛”到“前鋒”上海浦東打出中國“王牌”


上海自貿區臨港新片區(朱泉春攝)

2019年8月6日,《中國(上海)自由貿易試驗區臨港新片區總體方案》公佈,從“新片區參照經濟特區管理”,到“建立以投資貿易自由化為核心的制度體系”,再到“投資自由、貿易自由、資金自由、運輸自由、人員從業自由”等“五大自由”,以及多項具體的突破性政策,方案釋放的改革信號,引發了上海擴大開放的又一次熱潮。

因改革開放而生、因改革開放而興的浦東,曾在中國改革史上書寫下一個又一個“第一”的浦東,在新中國成立70週年之際,再次迎來了一個新的起點。

“潮平兩岸闊,風正一帆懸。”回看浦東過往,是一個從偏遠鄉下到現代化建設的縮影,我們有理由相信,如今高位起跳的浦東,最美的風景,就在下一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