臨近古稀差點破產,83歲東山再起,他說:一息尚存,就要繼續奮鬥

臨近古稀差點破產,83歲東山再起,他說:一息尚存,就要繼續奮鬥

封面圖|《我們的四十年》


文|風馬牛 (微信公眾號:馮侖風馬牛)

「你經歷了很多人生之後,你的厚積薄發,一定會有一天得到回報,不管早與晚,只要你努力了。」

浙江利民實業集團有限公司董事長池幼章的一生幾乎就是一個傳奇。在 40 歲之前,他經歷了長達 20 多年被打成「反革命」、初戀情人迫於壓力轉身離開、文學夢破滅、教師公職被除等一連串常人難以承受之重。面對前半生的艱難險阻,池幼章非但沒有氣餒,反而像一個披荊斬棘的戰士,依靠養牛、賣柴等積累的第一桶金,在 1979 年創辦了浙江利民皮鞋總廠。其後,池幼章帶領企業攀上行業之巔。他本人也因此獲得了全國「五一」勞動獎章等眾多榮譽,被《法蘭克福報》譽為中國當代傑出企業管理者。

輝煌時刻,池幼章被勝利衝昏了頭腦。由於沒有及時掌握瞬息萬變的市場信息, 2003 年,池幼章的公司一度瀕臨破產,跌至谷底。危機時分,年近 70 的池幼章決定帶領企業在困境中全面轉型,生產汽摩配件。如今,浙江利民實業集團有限公司已成為吉利核心供應商。

83 歲的池幼章也仍在車間打拼,是「浙江省非公有制經濟人士新時代優秀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建設者」中年紀最大的一名企業家。

池幼章經得起大浪,擔得起大義,吃得了大苦,成得了大事。儘管一世沉浮,但暮年仍壯心不已,豪言「一息尚存,就要繼續奮鬥。」他這樣總結自己的一生:敢於肯定自己,勇於否定自己,善於重塑自己。

臨近古稀差點破產,83歲東山再起,他說:一息尚存,就要繼續奮鬥

池幼章


在美國,曾有一首非常火爆的小詩叫《紐約比加州時間早 3 個小時》,其中有這樣幾句令人印象深刻:紐約時間比加州時間早三個小時,但加州時間並沒有變慢。有人 25 歲就當上 CEO ,卻在 50 歲去世。也有人遲到 50 歲才當上 CEO ,然後活到 90 歲。世上每個人本來就有自己的發展時區,生命就是等待正確的行動時機。所以,放輕鬆。你沒有落後,你沒有領先。在命運為你安排的屬於自己的時區裡,一切都準時。

人生,很多事是急不來的,池幼章的一生就是這樣。

15 歲那年,還是學生的池幼章在練粉筆字時,不小心把「抗美援朝」寫錯了,儘管他立馬擦掉重寫,但還是被同學舉報,最終被定性為「反革命」。

即便在至暗時刻,池幼章也依然相信未來,熱愛生命。對文學情有獨鍾的他渴望成為一名作家,於是勞教期滿回鄉後拼命創作。21 歲時,池幼章便擔任慈溪文學刊物《杜湖》主編。他發表在《東海》雜誌的《石俊力戰難碰毛》一文,還被中央人民廣播電臺全文播發。然而由於「反革命」等種種原因,池幼章的文學夢破滅了。

當不了作家,池幼章也可能成為教育家。在老家浙江黃岩擔任中學老師時,池幼章不僅教學厲害,而且寫得一手好字,他撰寫了多篇教育相關的論文發表在《文匯報》、《中國教育報》等報刊上,在教育界引發震動。據他的學生回憶:池老師是黃岩人民的驕傲,也是學生學習的楷模。他當年的講課,永遠難忘。

然而,這樣一位令人稱讚的老師,在上世紀七十年代初又被子虛烏有的「聖母軍事件」牽連。當了十幾年教師的池幼章最終被開除出校,停發工資。

儘管接連遭遇挫折,但並沒有擊倒池幼章,反而為他之後的人生積累了豐富的經驗。為了養家餬口,池幼章義無反顧地踏上了一條艱辛的謀生路。

池幼章在接受採訪時感嘆說:那個年代謀生賺錢好難啊,並不像現在有大把的好機會,想做什麼就能做什麼。從養羊、放牛、賣柴開始,池幼章起早貪黑,靠著一身力氣,幹遍了各種辛苦活。但微薄的收入仍然不夠支撐一家人的生計,直到後來在朋友的幫忙下,池幼章靠做象棋和盤香架的生意,才真正解決了一家的溫飽問題。

臨近古稀差點破產,83歲東山再起,他說:一息尚存,就要繼續奮鬥

利民皮鞋總廠

改革開放後,池幼章終於迎來了他命運的轉折點。被平反覆職後,池幼章開始到黃岩縣城關鎮工辦工作。池幼章說:我是有無限的感慨。在解放後,由於在特殊的時間裡面,我得到了一點特殊的待遇。三中全會以後呢,我被平反覆職了,這不是一個天翻地覆的大事嗎?當時我的內心充滿了感激,覺得有了天地可為。

1979 年,國家開始鼓勵發展市場經濟。與此同時,隨著知青返鄉回城,面臨就業難題。在這樣的歷史背景下,池幼章創辦了黃岩縣利民皮鞋廠(後改為浙江利民皮鞋總廠)。那一年,他 43 歲。

池幼章說:早年,民間一直流傳著「聽見皮鞋響肯定是官長」的順口溜。在我看來,皮鞋代表著當時人們對美好生活的一種嚮往。未來中國人的日子肯定越過越好,每個人都能穿得起皮鞋,所以我選擇辦皮鞋廠。另外,開辦這家工廠,既要解決自身的溫飽問題,更想讓一起奮鬥的工人們都能過上好日子。

雖然理想很豐滿,但骨感的現實卻給了池幼章當頭一棒。好不容易搞清皮鞋製作工藝後,如何拓展銷路又成了他最頭痛的難題。為了賣皮鞋,池幼章不辭辛勞,常常帶著銷售、設計人員,深入全國各地做調研、跑市場。但是由於廠子小,起初絕大多數商家都不願冒風險,銷售「利民」的產品。在創業的前幾年,利民鞋廠年產值不過幾萬元,池幼章頭髮都愁白了。

為了節省開支,池幼章不再帶著員工跑市場,他開始給全國各大商場寫信,推介自家皮鞋。憑藉真誠,池幼章最終靠這看似無用的做法,為企業贏得了轉機。他的信打動了上海第一百貨商店總經理,並接到對方拋出的橄欖枝。由於產品的款式時髦,加上過硬的質量,利民皮鞋很快便在上海站穩了腳跟。

池幼章說:利民皮鞋是磨出來的,靠的是堅忍。我曾走遍全國進行實地調查,找出產品和管理方面的問題,進行改進。另外,我還藉由百貨店的窗口,瞭解國內外最新的市場需求、潮流走向,及時對產品進行更新升級,才將負債虧損的企業帶出了困境。

當然,利民皮鞋廠之所以能迅速發展起來,與池幼章先進的管理理念也有很大的關係。創業初期,池幼章就推行一週 5 天工作制,工作日提供免費午餐;挑選精兵強將組成榮譽車間;打破「大鍋飯」,改革工資分配製度,重獎能人(在普通員工只有幾十元工資的情況下,他給技術人員一次性 5000 元獎勵);建設「花園式工廠」(企業有專業園丁和養鳥師傅);提高員工福利待遇(利民的員工不僅工資水平處於行業頂端,其它福利待遇也非常好。在固定電話還是有錢人家奢侈品的年代,利民鞋廠的中層職工卻人手一臺;每位員工過生日時,廠裡還會送上專門的禮物和蛋糕。即便是後來利民最困難的時期,池幼章也未曾拖欠員工一分錢工資)……

「天牌皮鞋走天下,一路風光一路情。」 80 年代末,利民生產的「天牌」皮鞋曾是國內高端皮鞋的代名詞。在普通皮鞋均價才二三十元一雙的情況下,利民的年銷售額卻能達到上億元。利民生產的皮鞋一度風靡全國,在許多城市紛紛開設了專賣店。

據池幼章描述:那時候,萬人空巷買「天牌」,「買一送一」的策略就是我們發明的,利民的鞋子最貴的要賣到五百多塊錢一雙。當時《中國青年報》、《法制日報》、《中國鄉鎮企業報》等媒體還約好了同一天發頭版頭條,把利民稱為「社會主義的試驗場」

由於企業做得好,「利民」鼎盛時期,池幼章也收穫了大量讚譽—— 1989 年被西方八國媒體譽為「中國當代傑出企業管理者」; 1992 年獲全國「五一」勞動獎章; 1995 年,獲全國勞模稱號…… 1996 年,時任國務院副總理吳邦國還親自率團視察「利民」,提筆寫下:實事求是、自強不息。這八個字,是池幼章的人生格言,也是「利民」的廠訓。

臨近古稀差點破產,83歲東山再起,他說:一息尚存,就要繼續奮鬥

獎狀


榮譽往往與風險和挑戰並存。上世紀 90 年代,「由貿入工」的溫州皮鞋異軍突起,利民的鞋子賣不出去了。輝煌了 10 多年後,池幼章的皮鞋卻被後起之秀打敗了。等他意識到問題所在時,大勢已去。

在接受採訪時,池幼章反思道:一個企業,它不可能永遠昌盛,一定會有曲折。當年我這個皮鞋廠確實是震撼了全國,那會兒我不到 60 歲,驕傲自滿,被勝利衝昏了頭腦,對市場變化不夠敏感,認為利民的皮鞋堪稱全國最優。隔壁的溫州,他們聰明,到意大利去引進了很多新式的皮鞋,我這個鞋子老了,不行了。最終因為我的不思進取,我們面臨了失敗。

池幼章用「滅頂之災」這四個字形容人生中的這道坎。在 2000 年前後,利民一度瀕臨破產,上千職工面臨下崗,池幼章開始變賣資產清償外債,苦苦支撐的他連自己的奔馳車也拿去賣了。池幼章說,「那個時候,我走路去上班,路上看到別人看你的眼光都不一樣了,以為你不行了。」

從山頂跌落谷底,摔碎了利民皮鞋的榮耀,卻沒有摔碎池幼章那顆堅忍的心。池幼章自我鼓勵:已經四面楚歌了,項羽他不得不自刎。可我不能自刎,我要尋求新的出路。此後,池幼章轉型辦起了印染廠、毛紡廠、磁化水廠。但是,全都失敗了。

絕望時刻,池幼章仍然沒有放棄,他還在嘗試轉型。或許真的是苦心人,天不負。吉利控股集團董事長李書福在關鍵時刻向池幼章伸出了援手,希望能幫助他轉型做汽摩配件供應商。

關於對李書福的看法,池幼章說:我與李書福是忘年之交、知己之交。這是我一生中的大幸。李書福既是一位卓越的企業家,也是重情重義的普通老百姓,我對他懷著深切的感恩之情。

在致敬改革開放 40 週年的一篇自述中,李書福也曾寫下他與池幼章的故事——「吉利是全中國第一個研究生產摩托車的民營企業。我們研究、生產摩托車,應歸功於當初的台州市工商聯主席池幼章老師,他給了我很大的啟發。在此,我要向池老師表示感謝。」

臨近古稀差點破產,83歲東山再起,他說:一息尚存,就要繼續奮鬥

利民的辦公樓裡掛著「我將再起」四個大字


2003 年,池幼章在認真思考後決定將企業從皮鞋廠轉型成汽摩配件廠。像 20 多年前一樣,池幼章從零開始再次出發。那一年,他 67 歲。在這之前,池幼章連注塑機都沒摸過。於是,他和工人們一道紮在一線,沒日沒夜地汲取新行業的新知識。

池幼章說:企業家要敢於肯定自己,勇於否定自己,善於重塑自己,不只是我,這是全體浙商的共同點。搞汽車配件比搞皮鞋難 20 倍,技術含量高,沒有研發人員,但我從來沒想過放棄。曾經有一批內襯件,發貨兩天就因噴漆脫落被退回,損失慘重,我帶著技術人員花了一個月,最終解決了問題。

16 年,秣馬厲兵,克難攻堅,利民實業最終與池幼章一同完成了蛻變——成為吉利集團的核心供應商。

儘管公司已經走上正軌,但池幼章的奮鬥並未停止,他的心中有一團不滅的火焰。這一切,源於熱愛。

83 歲的池幼章,像往常一樣,每天工作 12 個小時,其中大部分時間「泡」在生產車間中。對員工而言,和藹可親的池幼章就像一家之主,他不僅能叫得出每個員工的名字,還了解所有人的生活情況和需求。當然,「一家之主」也有嚴厲的一面,對生產中的規範和紀律,池幼章眼裡容不得一粒沙子。池幼章說,「做得好要表揚,做得不好就要整改。」

最近幾年,身邊的一些朋友勸池幼章早點退休,說,「你這個老先生,這麼大年紀了,還搞什麼名堂?」

對於朋友的不解,池幼章回復:人有選擇自己活法的權利,沒必要太顧及別人的說法。含飴弄孫是一種生活方式,老有所為是另一種生活方式。我如今尚在一線操勞著,絕非為了多掙幾個錢,也絕非為了揚名顯姓,只是因為喜歡。我希望在有生之年,能把公司搞得基礎更紮實一點,做出高質量、低成本的汽車配件。在質量和價格上面,我都要當老大,這是我晚年最大的夢想。當然,我還有一個夢想,就是要讓我的員工們都富起來。現在的車間主任基本是以前鞋廠的老員工,這些人跟利民榮辱與共,生死相依。有一年我在廣州出差出了車禍,斷了好幾根肋骨。當我出院後回廠裡時,早已過了下班時間,但近千名員工從車間裡湧出來接我,有些員工當場落淚。讓我非常感動,終生難忘。

在利民的辦公樓裡,池幼章還請人寫下「我將再起」四個大字。這是一名暮年企業家向世界的宣言,表達他老驥伏櫪的雄心壯志。

池幼章說,「有志不在年高,沒志空活百年。我是幸運的,到現在還活著,活著真的是太美好了。我總覺得,生命不息,奮鬥不止。

在這麼好的年代裡,我要用畢生之力,做一些利國利民的事。這是很自然很樸素的感情,絕不是矯揉造作。我們不要太在意個人的財富,應該更看重為社會為國家為人民做了多少貢獻。企業的利潤也不要太高,應該把利潤多讓給員工,應該依法向國家納稅。」

從皮鞋到汽摩配件, 40 年來,池幼章一直堅守實業。他說:我從小受到的教育就是「實業救國、實業興國」,這些思想在我腦子裡紮下了根。我從不炒股,不做房地產。曾經有領導多次找過我,讓我拿地,給優惠的政策,說來錢快,但我始終沒有做。現在很多年輕人太急了,什麼來錢快就幹什麼,發展實體經濟急不得,得徐行。如今,中國經濟發展到了爬坡過坎的關鍵時期,這也是我人生中的又一道坎。但我有底氣,也有信心能夠再次戰勝!生命在於運動,我把工作當運動。創業創新對我來說是一種幸福,更是享受。

臨近古稀差點破產,83歲東山再起,他說:一息尚存,就要繼續奮鬥

一息尚存,就要繼續奮鬥

路是腳踏出來的,企業是人幹出來的,世上從來沒有一帆風順的事。因此,無論遇到什麼困難和失敗,只要你肯像池幼章一樣堅忍下去,從容對待,終究會成功。姜子牙 80 歲才掛帥,司馬懿 60 多才受到重用,劉備 40 多歲才有自己的隊伍,所以,一切都不晚。要知道,人生有時候走得慢一點,穩一點,反而會更容易成功。千萬不要慌,不要急於求成,經歷得越多,等得越久,收穫的東西往往會更珍貴、更豐盛。

在生命的時區裡,願大家奮鬥一生,歸來仍少年。願大家始終相信,你想要的,終究會來。

1.《池幼章:很幸運我到現在還活著,活在很好的中國的新時代 | 浙江民營經濟改革開放40年40人》,浙商頭條

2.《池幼章:半生沉浮,一世求索,雖暮年猶壯心不已》,風雲浙商

3.《改革開放看臺州 | 池幼章:我將再起》,台州發佈,任健

4.《老驥伏櫪池幼章 一息尚存就要繼續奮鬥》,浙江在線,曾楊希

5.《學習池幼章精神 立足本職創造新業績》,今日黃岩,陳珍妮

6.《池幼章:老驥伏櫪 八旬再起》,浙江在線,史春波

7.《八旬浙商池幼章,「只要一息尚存,就要繼續奮鬥」》,衢州新聞網

本篇作者|大軍 主編|王滔

編審|陳潤江 顧問|王淑琪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