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担当比技术更重要”——哈尔滨市儿童医院院长助理、大外科副主任张世伟

他是市直卫生系统第一个博士,并回到故土继续工作的医生,面对高薪的邀请,他毅然选择不忘初心,他说,“作为医生,无论遇到怎样的外部环境,都不能动摇我们的责任和使命”。他回到哈尔滨市儿童医院带领团队引进数十项新技术,完成多个省、市级科研项目,为我省患儿的生命保驾护航。他就是哈尔滨市儿童医院小儿外科带头人——张世伟教授。

“担当比技术更重要”——哈尔滨市儿童医院院长助理、大外科副主任张世伟

大医精诚 他用新技术改写弃婴命运

在同事眼中,张世伟技术过硬、憨厚温和,不仅是外科的带头人,还担任着儿童医院院长助理、大外科副主任、医务科科长等职务。他仿佛是“忙碌”的代言人,逢年过节不回家是常事,尽管回到家,也总是牵挂着医院的孩子们。

“担当比技术更重要”——哈尔滨市儿童医院院长助理、大外科副主任张世伟

还记得2017年大年初一,病房来了一位病情危重的孩子,张世伟紧急回到医院,晚上十点开台手术,一直做到了第二天凌晨两点,回到家已经是大年初二了。疲惫的他没力气吃饭,躺在床上睡着了。到了晚上,家人做好了一桌团圆饭,刚把张世伟叫起来,科里打来电话,说有人在导诊台遗弃了一个刚出生的孩子,肠管都在肚子外面。正在准备共进晚餐的家人得知后都说,“赶紧去吧,孩子重要,咱们过年重要,救活这个孩子更重要,慢点开车,回来咱再吃团圆饭。”

有了家人的支持,张世伟心里暖暖的,他匆忙赶到医院,看到这是一个腹裂的孩子,虽然看着吓人,但是只要把肠道慢慢回纳到孩子的腹腔,孩子还有救。作为东三省率先开展“非麻醉状态在床边应用免缝Silo 袋”治疗腹裂患儿的第一人,张世伟有信心把这个孩子救活。

“担当比技术更重要”——哈尔滨市儿童医院院长助理、大外科副主任张世伟

另一边,医院在孩子没有家人的情况下,开辟了绿色通道,院方为孩子先行垫付5000元住院费,社会的爱心也从四面八方汇集到这里。大家为孩子取名叫“小初二”,通过手术和精心护理,孩子救活了,而更让张世伟欣慰的是,孩子的家人在看到好心人纷纷帮助孩子之后,回到医院认领了孩子,并向大家表示感谢。“全社会都给孩子的家人极大的宽容和支持,现在孩子已经快3岁了,和正常孩子一样健康。”张世伟说。

近些年来,市民发现被遗弃的孩子几乎第一时间都会送到儿童医院,而这些孩子一般都患有重疾需要手术,张世伟带领团队如同一道光束,给孩子们带来人世间的温暖,留住他们,改写命运。

他说“面对不能说话的孩子,有时担当比技术更重要”

“小儿外科发展总体上要滞后于成人外科,每一项新技术对于患儿都是非常有意义。”张世伟负责的哈尔滨市儿童医院普外二科从2008年建科以后,十年间,获得省市新技术应用奖67项,涉及腹裂,肛门、直肠畸形,腹腔镜、微创手术等方方面面。“现在我们可以在普通外科、胸科、泌尿外科开一些腔镜的技术,让孩子创伤非常小,甚至不留疤痕。”在科研方面,团队与香港大学合作开展了纳米银技术抑制炎症的研究,“这是非常前沿的研究,纳米银是非常小的颗粒,附着在缝线上面,这种线缝合的肠管抑制炎症效果好,还会促进伤口愈合。”

“担当比技术更重要”——哈尔滨市儿童医院院长助理、大外科副主任张世伟

但张世伟认为,作为一个儿外科医生,面对不会说话的孩子,担当有时比技术还重要。有一次,张世伟值夜班,重症监护室主任紧急叫他去会诊,“有一个孩子突然出现休克症状,陷入昏迷,但是从各项检查结果上看不出什么问题。”张世伟摸了摸孩子的肚子,隐约感觉有一个小小的包块,不是特别典型,在彩超上看不到。“我想到可能腹内疝,在早期并没有达到完全的梗阻,或者没形成明显包块的时候,彩超和放射线并不能形成一个完整的诊断。这种疾病对于我们来说时间是非常紧迫的,过了黄金抢救时间,孩子会发生大面积的肠坏死,会切掉很多肠管,甚至危及生命。”

张世伟说,如果给孩子开了腹,是这个疾病皆大欢喜,如果不是这个疾病,作为医生是有责任的,张世伟并没有十足的把握。在与家长沟通后,家长表示理解,希望医生竭尽全力。张世伟立即准备手术,“手术中确诊是一个肠内疝,发现一个了大约四十公分的肠坏死,当及时把这段肠管切掉后,孩子很快恢复了健康。”

事后,彩超室主任问张世伟,“那种情况下,并不能完全确诊,万一判断失误怎么办?”张世伟说,“做医生,有时候担当比技术更重要。虽然担了一些风险,但我觉得做了一件好事,是值得的,以后遇到这样的情况依然会做这样的选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