启东中学明星博士校长浮沉录——我们能从中学到什么

2015年2月27日,在启东中学教职工大会上,校长王生发言时朗诵了《再别康桥》,又对大家说“平时有做的不对的地方,请多包涵。”此时的他并未意识到,不远处有两双陌生的眼睛,正在紧张地盯着他。

01

从1978年重新开始的高考,经过20年的发展,让人们逐渐意识到了“高考指挥棒”的弊端。在这种教育环境下,学生以分数论输赢,学校以“北清率”论高低。学生们唯试题马首是瞻,缺乏创新精神,身体素质低下,没有社会责任感。那句家喻户晓的“不要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让孩子们从进幼儿园开始就不再快乐。各种培训班更是满天飞,这么多年下来,有的居然还上市了,实在是一种讽刺。

大学生即使考进了大学,对所选专业也不感兴趣,更没有积极性。因为这个专业可能是因为他的分数限制,或者家长认为将来有前途而被动做的选择。大学只是根据分数对学生进行录用,至于这个学生的能力、爱好、特长等实际情况则一概不知。而了解学生情况的中学,则没有发声渠道。

启东中学明星博士校长浮沉录——我们能从中学到什么

2003年,为了打破“一考定终身”,在教育部的安排下,北大、清华等部分高校开始进行自主选拔的改革试点工作,由高校按自己的方式来选拔部分生源,但效果非常不好。

于是在2009年为了弥补之前政策的缺陷,时任北大招生办主任的刘明利正式提出了“中学校长实名推荐制”的方式,即由有资质的中学校长向大学提出优秀学生的推荐名单。随后,清华推出“领军计划”,复旦推出“望道计划”等。

用白话来说,就是大学想与中学建立一座绿色桥梁,为特殊人才、值得培养的领军人物提供机会。

启东中学明星博士校长浮沉录——我们能从中学到什么

必须承认,这个方案的初衷是好的,也是教育的最终目的:我们需要的并不是只会做题的机器,而是综合人才。

但是,初衷是好的,未必代表这个方案就是好的,况且很多事情也往往坏在执行环节。

02

1958 年 3 月出生的王生公开称呼自己是“农民的儿子”,但并不甘心在农地里过一生的他,成为恢复高考后的第一批“天之骄子”。

1981年从南通师专毕业后,王生被分配到启东中学,从此开始了他的明星校长之路。

两年后,他所任教的班级有5位学生在全国高中数学联赛中夺得一 、二等奖,开创了启中中学在全国夺奖的先河。

启东中学明星博士校长浮沉录——我们能从中学到什么

1984年他被破格提拔为副校长,那年刚满26岁。

登上管理岗位后,王生觉得自己需要学习的东西太多了,于是进修了管理专业,1995年他获得了中国科技大学管理学硕士学位。也正是从这年开始,启东中学先后在国际中学生奥林匹克竞赛中夺得了13块金牌2块银牌,因此被誉为“奥赛金牌的摇篮”。

1998年,王生正式成为启东中学校长。

2002年又获得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博士学位。

启东中学明星博士校长浮沉录——我们能从中学到什么

2007年8月上旬,王生的高光时刻来了。党中央、国务院邀请60名长期在一线工作,为教育发展和人才培养作出突出贡献的各类优秀教师代表和教育专家代表到北戴河休假。王生作为江苏省唯一的中小学教师代表参加了这次休假活动,亲身感受到了中央深情的关怀。

除此之外,王生还获得过“很多教师干一辈子都不可能沾得上边的”荣誉。

他曾身兼中国数学会会员、南通市青年数学教师研究会会长、国家数学奥林匹克高级教练等职务,获得过国务院特殊津贴、省政府专家津贴,先后在《江苏教育研究》等省级以上刊物发表论文 50多篇。

启东中学明星博士校长浮沉录——我们能从中学到什么

03

如果不出事,王生获得的荣誉和成就肯定还会更多更辉煌。可惜,这个世界没有如果,也没有推倒重来。

诵完《再别康桥》的当天下午,王生被两名纪检人员带走,启东中学成了王生的康桥。第二天南通市纪委发布公告称王生涉嫌违纪,正在接受组织调查。

根据之前所披露的其违法犯罪内容来看,也没有什么太特别的,基本上没有突破“滥用职权、暗箱操作、接受承包商及家长贿赂等”这一套路。不过有这样一段内容引起了笔者的注意:

王生作为启东中学校长,曾为多位有裙带关系的学生“走后门”:

评选“省三好学生”:为南通企业家周某的女儿提供有偿帮助

争取北京大学实名推荐名额:为南通企业家高某的儿子提供有偿帮助

争取复旦大学实名推荐名额

:为上海某建设公司董事长杜某亲友的子女提供有偿帮助

启东中学明星博士校长浮沉录——我们能从中学到什么

看到了吗?

北大和复旦的推荐名额

从中可以反映出这样一个问题:在某些失去监管的情况下 ,诸如 “省三好学生”、“校长实名推荐”这类出发点良好的举措,完全可能蜕变成某些中学校长牟取个人利益的渠道。也正是基于这一原因,所谓的“省三好学生”、“校长实名推荐”这些金光闪闪的荣誉的成色和可信度也就大打折扣了。虽然我们不能因王生这粒“老鼠屎”就唱衰中国教育界这“一锅粥”,但谁又能说中国之大,仅有启东中学一家才有这个情况,上述荣誉又有多少诞生于严密的监督之下?

04

王生身上已经有了太多的荣耀和光环,以我们常人的角度来看,他根本犯不着或者不值得去自损根基。但是为什么他这么做了呢?说明北大首提的这个校长推荐制自身的漏洞太明显。

从这个推荐制中,我们能看到国外大学的影子。后来也证明,这个举措就是向国外先进国家学习的产物。

“校长推荐制”在教育领域中并不少见,欧美甚至是香港等教育较发达地区都以校长推荐作为选拔人才的辅助措施,但并没有听到人们对当地计划有过多的质疑。那么这些地区的高等院校招考是如何拥有良好公信力的呢?

启东中学明星博士校长浮沉录——我们能从中学到什么

以美国为例,美国的推荐制不是针对某个学生而是面向全体学生的,只是在个别情况下,校长的推荐才会对学生升学起到巨大的辅助作用。

公平的主要原因有如下三方面:

  1. 推荐信是每个学生升学的必备条件,而不是校长对于个别学生的“特殊照顾”。
  2. 美国高校的人才选拔采用综合评价,学生在中学期间的一贯表现被视为更重要的录取因素。
  3. 校长推荐并非校长一人决定。校长推荐人选受到校董会、全校教师甚至是学校所在社区的普遍关注。

这么一对比,我们就看出问题在哪了:

国外大学是把“推荐”作为评价因素之一,而我国是把“推荐”作为选择入围的必备条件。

国外大学是综合各种因素包括“推荐”一起评价,而我国只是对“推荐”给予加分录取优惠。

启东中学明星博士校长浮沉录——我们能从中学到什么

我们中国与美国在国情、基础教育的普及上有很大不同,如果我们照搬某些制度,只会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像某些企业号召员工学习华为的狼性文化,只看到了华为的频繁加班和高奉献,但并没有看到其背后作为支撑的高福利高待遇,或者即使看到了也不愿意承认。此类企业大多被自己给“浪”死。

在推行了5年之后,北大吸收了各方面的声音和教训,转而推出了升级版的“博雅计划”,原推荐制停止。其中最大的变化是学生可以自行推荐,不再需要校长写推荐信。但是新版本政策的具体情况到底如何,还有待进一步科学地观察和评估。

启东中学明星博士校长浮沉录——我们能从中学到什么

05

由启东中学明星校长所牵引出的这个“校长推荐制”,只是我们在推行高考教育改革中的一个缩影。在其实施的过程中,出现了较为严重的执行跑偏现象。究其原因,既有政策本身的缺陷,也有执行者的原因。

可以概括为两点:科学性不足,法制性不强。

不管是很多大学都在采用的自主招生,还是北大清华的“博雅计划”、“领军计划”,都是教育改革的破冰之举,都值得我们尊重。

但是改革兹事体大,风险系数极高,如果不能把其控制在科学性和法制性这两方面的框架范围内,轻者会让政策无效,重者就会出现钻空子的不法之徒,影响我们的教育大业。

一个王生落马,并不能说明教育界已经河清海晏。如果改革之策不科学,缺乏监督,恐怕还会有赵生、钱生、孙生、李生等钻空子的人出现。

加注:王生已于今年4月出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