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的记忆——歌颂江姐的经典书籍、电影和戏剧

一个没有英雄的民族,是可悲的民族;一个有了英雄却不懂敬重和爱戴的民族,是不可救药的民族。——鲁迅

江姐形象,敬仰的榜样;红岩精神,民族的传承。

江姐,就是革命先烈:江竹筠。最早出现在新中国初期的革命回忆录《烈火中永生》。作者罗广斌和杨益言是江姐(书中称江雪琴)的战友,解放前夕,被关押在“中美特种技术合作研究所”——白公馆和渣滓洞集中营。亲身经历了光明与黑暗的殊死搏斗,目睹了狱牢中革命先烈坚韧不拔的斗争和英勇就义的壮烈场面。作者罗广斌和杨益言,就是当年最后越狱的幸存者。

罗广斌和杨益言二人,凝心沥血,在《烈火中永生》的基础上,创作出了具有轰动效应的红色经典长篇小说——《红岩》。1961年由中国青年出版社出版。至今已170次再版发行,读者早已超过千万人。当年罗广斌深情地说:“革命先烈才是这本书的真正作者”!

江姐和许云峰是《红岩》中两个主要人物。江雪琴有着纯洁的党性,对革命事业无比坚贞。她在去华菳山根据地途中,见到挂在城头的丈夫彭松涛(即革命先烈彭咏梧烈士)的头颅,以坚强的意志控制自己,化悲痛为力量,更勇敢地投入战斗。狱中的千折万磨动摇不了她的革命信念和初心。特别是“竹签穿插指甲缝”的酷刑,仍是坚贞不屈。在临刑前,她象往日一样,和同志们告别,梳理了头发,换上蓝色旗袍,用手抚平皱痕,神态自如,从容就义。她用自己的行动实践了

“如果需要为共产主义的理想而牺牲,我们每一个人,都应该,也可以做到——脸不变色,心不跳”的铮铮誓言。

1965年,根据回忆录《烈火中永生》和长篇小说《红岩》,拍摄成黑白电影——《烈火中永生》,著名电影表演艺术家于蓝饰演江姐(江雪琴)。

1964年,解放军空政文工团又将《烈火中永生》和《红岩》有关江姐的故事,改编成歌剧——《江姐》。上海电影制片厂又根据舞台剧本,拍摄了歌剧电影——《江姐》,扩大了与观众鉴赏英雄的机会。

歌剧电影《江姐》中的专门唱段《红梅赞》,至今记忆犹新,呼之即出:

红岩上红梅开,千里冰霜脚下踩。三九严寒何所俱,一片丹心向阳开、向阳开!

“绣红旗”的唱段,催人泪下:

线儿长针儿密,含着热泪绣红旗,绣呀绣红旗。热泪随着针线走,与其说是悲,不如说是喜。多少年多少代,今天终于盼到你,盼到你!

前些时日,中央电视台一频道董卿主持的专栏——《故事里的中国》,推出了《红岩》《烈火中永生》和《江姐》的节目,特邀江姐的孙子:彭壮壮(彭云之子),坐客栏目组,深情讲述奶奶江竹筠(江姐)的故事。经典永流传,英雄在心间!正是:

“先烈回眸应笑慰,擎旗自有后来人”!

懂得珍惜,才能敬仰;只有继承,方能永久!

[原创:根据作者历史教学笔记浓缩而成;图片引自网络]

历史的记忆——歌颂江姐的经典书籍、电影和戏剧
历史的记忆——歌颂江姐的经典书籍、电影和戏剧
历史的记忆——歌颂江姐的经典书籍、电影和戏剧
历史的记忆——歌颂江姐的经典书籍、电影和戏剧
历史的记忆——歌颂江姐的经典书籍、电影和戏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