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的記憶——歌頌江姐的經典書籍、電影和戲劇

一個沒有英雄的民族,是可悲的民族;一個有了英雄卻不懂敬重和愛戴的民族,是不可救藥的民族。——魯迅

江姐形象,敬仰的榜樣;紅巖精神,民族的傳承。

江姐,就是革命先烈:江竹筠。最早出現在新中國初期的革命回憶錄《烈火中永生》。作者羅廣斌和楊益言是江姐(書中稱江雪琴)的戰友,解放前夕,被關押在“中美特種技術合作研究所”——白公館和渣滓洞集中營。親身經歷了光明與黑暗的殊死搏鬥,目睹了獄牢中革命先烈堅韌不拔的鬥爭和英勇就義的壯烈場面。作者羅廣斌和楊益言,就是當年最後越獄的倖存者。

羅廣斌和楊益言二人,凝心瀝血,在《烈火中永生》的基礎上,創作出了具有轟動效應的紅色經典長篇小說——《紅巖》。1961年由中國青年出版社出版。至今已170次再版發行,讀者早已超過千萬人。當年羅廣斌深情地說:“革命先烈才是這本書的真正作者”!

江姐和許雲峰是《紅巖》中兩個主要人物。江雪琴有著純潔的黨性,對革命事業無比堅貞。她在去華菳山根據地途中,見到掛在城頭的丈夫彭松濤(即革命先烈彭詠梧烈士)的頭顱,以堅強的意志控制自己,化悲痛為力量,更勇敢地投入戰鬥。獄中的千折萬磨動搖不了她的革命信念和初心。特別是“竹籤穿插指甲縫”的酷刑,仍是堅貞不屈。在臨刑前,她象往日一樣,和同志們告別,梳理了頭髮,換上藍色旗袍,用手撫平皺痕,神態自如,從容就義。她用自己的行動實踐了

“如果需要為共產主義的理想而犧牲,我們每一個人,都應該,也可以做到——臉不變色,心不跳”的錚錚誓言。

1965年,根據回憶錄《烈火中永生》和長篇小說《紅巖》,拍攝成黑白電影——《烈火中永生》,著名電影表演藝術家於藍飾演江姐(江雪琴)。

1964年,解放軍空政文工團又將《烈火中永生》和《紅巖》有關江姐的故事,改編成歌劇——《江姐》。上海電影製片廠又根據舞臺劇本,拍攝了歌劇電影——《江姐》,擴大了與觀眾鑑賞英雄的機會。

歌劇電影《江姐》中的專門唱段《紅梅贊》,至今記憶猶新,呼之即出:

紅巖上紅梅開,千里冰霜腳下踩。三九嚴寒何所俱,一片丹心向陽開、向陽開!

“繡紅旗”的唱段,催人淚下:

線兒長針兒密,含著熱淚繡紅旗,繡呀繡紅旗。熱淚隨著針線走,與其說是悲,不如說是喜。多少年多少代,今天終於盼到你,盼到你!

前些時日,中央電視臺一頻道董卿主持的專欄——《故事裡的中國》,推出了《紅巖》《烈火中永生》和《江姐》的節目,特邀江姐的孫子:彭壯壯(彭雲之子),坐客欄目組,深情講述奶奶江竹筠(江姐)的故事。經典永流傳,英雄在心間!正是:

“先烈回眸應笑慰,擎旗自有後來人”!

懂得珍惜,才能敬仰;只有繼承,方能永久!

[原創:根據作者歷史教學筆記濃縮而成;圖片引自網絡]

歷史的記憶——歌頌江姐的經典書籍、電影和戲劇
歷史的記憶——歌頌江姐的經典書籍、電影和戲劇
歷史的記憶——歌頌江姐的經典書籍、電影和戲劇
歷史的記憶——歌頌江姐的經典書籍、電影和戲劇
歷史的記憶——歌頌江姐的經典書籍、電影和戲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