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當局聯美謀“獨”後果是啥?這位將軍委員的比喻發人深省……

·

臺灣猶如被綁架的孩子,綁匪的目的不是領養,而是敲詐孩子的父母。

· 美國會像果汁機一樣榨乾臺灣,最後把臺灣賣掉。

特朗普上臺後,全新調整對華戰略佈局,把中國定位為“首要戰略競合對手”,開展“全政府”對抗,搞貿易摩擦、科技遏制,對我全面施壓。

在這一過程中,一個重要變化就是加大了“以臺製華”的力度,將臺灣由奧巴馬時期的一個“閒棋冷子”,激活為美遏華制華的一個“打手”。這給很多臺灣人造成了一種錯覺,認為臺灣在美國的戰略棋局和利益排序上地位作用大幅提升,特別是蔡英文當局欣喜若狂,認為抓到了“聯美謀‘獨’”的救命稻草,竭力向美國對華新戰略輸誠、靠攏、融合,徹底倒向美國,爭當盟友,藉機推動“拒統謀獨”進程。

但是,在中美戰略競合新形勢下,臺灣在美國的戰略定位中,真的如民進黨認為的變得更加重要、甚至上升為核心利益了?

台当局联美谋“独”后果是啥?这位将军委员的比喻发人深省……

全國政協委員、解放軍軍事科學院原副政委、海峽兩岸研究中心學術顧問王衛星今天在人民政協報撰文警告臺灣當局:儘早放棄”臺獨“主張,否則必然將被美國當棋子賣了。

以下是王衛星委員的主要觀點:

美國為什麼支持縱容臺灣與大陸對抗?

從美國的全球戰略佈局看,美國目前仍處在新科技、新產業、新軍事能力發展尚未形成新的壓倒性優勢,但對手能力成長卻遠超預期這一大背景下的戰略收縮調試期。歷史上,美國大戰略的調整,始終都在剋制與進取、理想與現實、單邊與多邊之間輾轉糾結、反覆平衡。從目前情況看,美國當局總體上仍延續了奧巴馬時期確立的“以內統外、剋制務實”的戰略取向。

美國是一個擅長因勢利導、蓄勢而為的國家。歷史上,每隔四五十年都要經歷一次“戰略調整”,根據國際戰略環境特別是強國實力對比的變化,主動對其戰略進行適度調整,通過適當的力量佈局變化與力量回縮迷惑戰略對手,為下一階段的戰略出擊做好充分準備。在表象上,這個調整過程通常呈現為一定程度上的“由強轉弱”或“擴張-收縮”,並會持續一個較長的時間段,形成一個40-50年的週期。歷史上美國的五次戰略調整大體上都遵循著這一規律。第一個週期42年:其中擴張21年,收縮21年。第二個週期53年,其中擴張16年,收縮37年。第三個週期43年:其中擴張21年,收縮22年。第四個週期42年:其中擴張28年,收縮14年。第五個週期目前尚未結束:1983年裡根宣佈發起“星球大戰”計劃,擴張26年;2008年金融危機爆發,奧巴馬啟動中東撤軍,迄今已有11年。

從這一歷史週期率來看,特朗普領導下的美國正處於2009年開始的歷史上第五個“戰略收縮調試”期。從特朗普上臺後推行的撤軍退群毀約、要求盟友夥伴承擔更多義務等一系列舉措看,美國當局減少美國霸權成本、放棄更多國際責任的舉動,實質是仍在實施戰略收縮調試,其收縮力度比奧巴馬時期更大、收縮速度比奧巴馬時期更快。從發展大勢看,未來很長一個時期,美國將逐漸由冷戰後一度處處可見的全球唯一霸權國家,調整收縮為一個看起來似乎僅具有重要全球影響力的世界大國。

在實施戰略收縮的調試過程中,美國一直在精心設置一個巨大的戰略騙局。無論是奧巴馬時期的“亞太再平衡”,還是特朗普政府的“印太戰略”,表面上聲勢很大,但實際上是防範和預置性的。美國的真正目的是在亞太擺出一個局部進攻態勢,這類似於戰場撤退前的火力逆襲,是在利用這場逆襲,掩蓋自己的後撤轉移行動,同時迷惑和裹脅其盟友夥伴,為他擋槍趟雷,以此達到將盟友夥伴挺在前面,對中國進行“近身盯防”,而自己則伺機退步抽身、實施“離岸制衡”的戰略目的,通過製造地區持續緊張又總體可控的局勢,將對手和盟友的精力全部牽扯其中,為完成自我修復換取更長時間和空間。

具體來講,針對中國的日益崛起,美國企圖通過“利用臺灣、控制日韓、經略關島”的戰略佈局,加快實施“穩踞前沿、經營二線、遏制中俄、確保霸權”圖謀。由於中國軍事現代化的加速推進,美認為關島地區已處於中國的打擊範圍之內,雖然採取了退出中導條約、前推部署戰略武器等旨在對沖抵消中國軍力增長的舉措,但依然對以關島為樞紐的第二島鏈防禦缺乏信心,正在積極設法在以夏威夷為核心的第三島鏈南北兩翼的廣袤地區,謀求建設更多的軍事基地,以構建一個對華縱深防禦體系,包括其在美洲大陸的本土地區。

歷史上,美國向來喜歡假借他人之手達到自己的目的。看清了美國對華軍事戰略的這個大布局,也就可以進一步明晰臺灣在美國對華總體佈局中所處的位置。在目前這種情況下,美國讓臺灣緊盯中國大陸,但心裡非常清楚指望臺灣牽制住中國是根本不可能的,而是利用其再幹擾、遲滯把中國拖個比如10-20年。同時,“放虎出籠”重點經營日本,到不得不放棄

臺灣時,再利用日本干擾、遲滯中國發展個10-20年。其實,從更長遠的角度講,美國知道日本也沒有這個能力。而是利用臺灣和日本總體上再為其贏得30-40年戰略修復期,臺灣和日本都是美國這個大棋盤中爭取時空精心佈置的棋子,以便於它把主要精力投入在經營關島及第三島鏈,為下一輪擴張預做戰略準備。這必須引起世界各國包括美國的盟友夥伴,特別是臺灣當局高度警惕。

中美戰略競合背景下臺灣的出路在哪裡?

當前,在美國不斷加大對華施壓挑釁的情況下,中美矛盾糾紛增多,較量對抗趨於激烈。今後中美關係會是何種整體架構,將決定民進黨蔡英文當局向美國“一邊倒”政策的可持續性和成本效益,亦將決定臺灣的終極命運。

首先可以明確的是,中美兩國“脫鉤”“兩極敵對”不符合兩國利益、有違西方世界主流意願、遭到國際社會普遍反對和抵制,也是美國內主流民意所不樂見。中國和美國之間發生任何重大沖突都會給全球經濟帶來巨大破壞。

今年10月,小布什政府時代的國家安全事務助理史蒂夫·哈德直言,與中國進行新的冷戰既沒有必要,也不符合我們的利益;我們最終需要找到一種方式與這個新的強大的中國共存。不僅世界不希望中美重回冷戰時代,美國內也非鐵板一塊,有著深刻的冷戰歷史記憶的廣大美國民眾也不會支持其政府把中美關係帶回到美蘇對抗時代。

台当局联美谋“独”后果是啥?这位将军委员的比喻发人深省……

即便是美國政府,雖認為中美是戰略競爭關係,但同時也強調戰略競爭關係不是敵對關係,亦非新版美蘇兩極對立。從長遠看,中美應當會建立起相對穩定的新關係架構,其基本特徵應當是尊重對方核心利益、不打仗、不“脫鉤”、不逼迫世界“選邊站”。這其中的每一條都對主張“謀獨”的臺灣當局不利。今後中美關係再建構、再平衡的過程,必然是中美涉臺關係再調整、再平衡的過程,這個再平衡過程,亦將是“臺灣牌”效能逐步下降的過程。

臺灣的前途命運而言,今後將面臨兩大選擇,一個繼續寄希望於“借美謀獨”,那麼隨著中美關係再趨平衡,臺灣地位必然由升轉降,再次成為美國的“棄子”;一個是徹底放棄“臺獨”主張,主動融入中華民族偉大復興進程,實現兩岸人民持久的繁榮發展,獲得新生。

臺灣究竟何去何從?臺灣

當局和臺灣人民應該三思。兩岸統一的大勢不可逆轉,在走向統一的過程上,臺灣猶如被綁架的孩子,綁匪的目的不是領養,而是敲詐孩子的父母。美國會像果汁機一樣榨乾臺灣,最後把臺灣賣掉……美國這個“綁匪”的真正目的是要掏空臺灣一切資源、耗盡臺灣所有能量、榨乾臺灣最後的一滴血,在兩岸之間製造深仇大恨,待兩岸統一時交給大陸一個空殼的臺灣,讓中國無法前行,更無力與美抗衡。

近期,前美國在臺協會主席卜睿哲坦言,臺灣很有可能會成為中美賭桌上的籌碼;在對臺最有利的情況下,即使中美之間走向零和競爭,臺灣也不會自動成為受惠一方;在最壞的情況下,

臺灣可能會出現代理人戰爭,毫無疑問地,臺灣也會是唯一的輸家。

臺灣民進黨當局為一黨一己之私竭力拉攏、宣揚美臺關係,試圖讓臺灣的選民相信,美國會無條件支持臺灣。這是極為不智之舉。歷史已一再證明,如果誤判大勢,在關乎臺灣前途命運的核心問題上做出錯誤選擇,由棋子變為棄子的宿命,也將給臺灣帶來萬劫不復的災難。

台当局联美谋“独”后果是啥?这位将军委员的比喻发人深省……

講到這裡,我想用中美兩位防長的話結束我的發言;2005年10月20日上午,美國防長拉姆斯菲爾德訪問軍事科學院時,我們曾問他:“臺灣在美國的戰略天平上放在第幾位?”拉姆斯菲爾德答道:“坦率地講,充其量放在第四位、第五位上。”我們回答:“我們相信,因為臺灣不是美國的核心利益。但在中國的戰略天平上是第一位。”拉姆斯菲爾德說:“這個我也相信。”

同樣,在今年6月2日的新加坡香格里拉對話會,以及10月21日北京香山論壇上,中國國防部長魏鳳和上將強調:“如果有人膽敢把臺灣從中國分裂出去,中國軍隊別無選擇,必將不惜一戰,堅決維護祖國統一。”“老祖宗留下的土地,我們一寸也不能丟。”

記者:高楊

審核:周佳佳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