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首曖昧深情的唐詩,開篇就撩撥人心,細讀之後更令人回味無窮

歡迎關注我的頭條號”文化點心鋪“:寫文人,讀詩詞,講故事,這裡只講跟文學有關的事情;

一首曖昧深情的唐詩,開篇就撩撥人心,細讀之後更令人回味無窮

關於夢想和現實的距離,中國人常說“日有所思,夜有所夢”,就是說,當人們在現實中的各種慾望和需求得不到滿足的時候,就會不由自主地想在虛幻的夢境中尋求滿足和寬慰。於是,現實中得不到的東西,看不到的人,在夢境中便能夠得到,能夠相遇。

對此,在中國古代,很多文人墨客都通過作品描繪了夢對人的寬慰和滿足。這些夢,有思鄉之夢:“白頭歸未得,夢裡望江南”,有理想之夢:“夜闌臥聽風吹雨,鐵馬冰河入夢來”,有親友之夢“三夜頻夢君,情親見君意”,有情人之夢:“悠悠生死別經年,魂魄不曾來入夢”……

一首曖昧深情的唐詩,開篇就撩撥人心,細讀之後更令人回味無窮

由於中國人的含蓄和矜持,在這些描寫夢境的詩詞中,描寫男女之間相思離別之夢的作品往往非常曲折委婉,最容易引人誤解,也往往最撩撥人心。比如“少年才子心相許,夜夜高唐夢雲雨”中的“雲雨”二字就曖昧無比,令人浮想聯翩。如果讓一個不懂得中國文化的西方人來看這兩個字,絕對會讓他們感覺莫名其妙。

除了“雲雨”二字,“春”在描寫男女愛情的古詩詞中也經常出現,其中尤以“春夢”二字最曖昧。在唐代詩壇,就有這樣一首以《春夢》為題的唐詩,是詩人思念愛人所字,曖昧深情。詩作開篇就十分撩撥人心,詩題也讓人浮想聯翩,而整首詩讀後更是令人回味無窮。全詩如下:

一首曖昧深情的唐詩,開篇就撩撥人心,細讀之後更令人回味無窮

洞房昨夜春風起,遙憶美人湘江水。枕上片時春夢中,行盡江南數千裡。

這首詩的作者是唐代著名詩人邊塞詩人岑參。提到岑參,人們最先想起的就是他那首《白雪歌送武判官歸京》中的千古名句“忽如一夜春風來,千樹萬樹梨花開”。可是,令人想不到的是,這樣一個風格豪放的邊塞詩人寫出這樣一首另類詩作,唯美深情,甚至還有幾分曖昧。

一首曖昧深情的唐詩,開篇就撩撥人心,細讀之後更令人回味無窮

這首詩描寫的是詩人夢中追尋“美人”的情景。“洞房昨夜春風起”,春風暖暖,是人最易動春情、做春夢的季節,獨處洞房,不免“遙憶美人湘江水”——想起了遠在湘水邊的“美人”。詩中所寫的這位美人是誰?我們已經無從得知。然而可以肯定的是,曾幾何時,她與詩人之間一定有著一段美好而真摯的愛情。

其中,“遙”字極寫相隔之遠。遙遙相思,不能自已。只能向夢中尋求滿足,於是“枕上片時春夢中,行盡江南數千裡”。“片時”既狀夢的稍縱即逝,又言夢速之快。枕上片時春夢之中,已經走完了江南數千里路程,到了“美人”身邊。這兩句中所描述的內容最令人浮想聯翩。

一首曖昧深情的唐詩,開篇就撩撥人心,細讀之後更令人回味無窮

奧地利心理學家弗洛伊德說過:“夢是願望的滿足。”人的慾望和需求是各種各樣的:衣、食、住、行的需要,美好愛情的追求,自由的嚮往,政治抱負的實現,故鄉的深情,離人的思念……這些人之常情,人們往往會在虛幻之中尋求滿足和寬慰、寄託,而虛幻的夢境無疑是最佳的自我滿足和自我寬慰的形式。

詩人與美人久別,翹首盼望而不能相見,於是只好在夢中神遊情往,這才有了這一首《春夢》。這場“夢”儘管虛幻,短暫,夢醒後還可能更添悲愁,但願望總能在夢中得到一時的滿足。當願望實在無法達到的時候,不妨一夢!這也是釋放情感的一種方式。因此,全詩看似曖昧,實則一片深情,令人回味無窮。

(注:文中圖片皆來自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本作者刪除,在此,感謝圖片的提供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