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人牛仔,15歲在馬背上生活,卻被遺忘在美國西部和好萊塢電影中

黑人牛仔,15歲在馬背上生活,卻被遺忘在美國西部和好萊塢電影中

攝:Rory Doyle

身著髒兮兮的藍色牛仔褲、頭戴牛仔帽、腳踩靴子的粗獷白人——這個典型的美國牛仔形象是西部電影和現代鄉村音樂的主要元素。但就其本身而言,它並不是一幅完整的圖畫。

回顧19世紀,美國邊境上許多牛仔都是黑人。據估計,黑人牛仔的比例高達四分之一,但他們在歷史上,以及在現在的牛仔文化中經常被忽視。例如,目前只有少數幾部電影以西部黑人牛仔作為主角,包括昆汀·塔倫蒂諾執導的《被解救的姜戈》和克林特·伊斯特伍德執導的《不可饒恕》。此外,在20世紀初嶄露頭角的黑人牛仔影星比爾·皮克特(Bill Pickett)是屈指可數的著名黑人牛仔之一。除此之外,黑人牛仔很少出現在藝術領域或流行文化中。

黑人牛仔,15歲在馬背上生活,卻被遺忘在美國西部和好萊塢電影中

攝影師羅裡·道爾(Rory Doyle)將自己融入密西西比的牛仔文化中。

“歷史資料顯示,在1860年代末,美國黑人大約佔全國總人口的20%,這與整個西進運動中的人口比例是一致的。事實上,南北戰爭後,許多脫離奴隸制的黑人確實向西部遷移,尋找新的發展機會,”北卡羅萊納大學威爾明頓分校的歷史學家阿特爾·格萊特博士(Dr Artel Great)如是說,他的研究領域是黑人影院和電影,“他們中的許多人都是熟練的農場工人,有著豐富的農業勞作經驗——這是牛仔生存的必要條件。”

然而,好萊塢牛仔電影的主角幾乎清一色都是白人。正如格萊特博士所解釋的,西部電影是美國文化的經典,“並非所有人都可以分享美國夢的果實,二者之間存在一種緊張關係,”而黑人牛仔在流行文化中受到的忽視正與此有關。

密西西比三角洲的牛仔文化

密西西比三角洲位於田納西州孟菲斯市和密西西比州維克斯堡之間的南部腹地,是一片平坦的農業區。攝影師羅裡·道爾正在當地進行一個名為“三角洲山地騎手”(Delta Hill Riders)的項目。該項目旨在通過關注密西西比三角洲的非裔美籍男女牛仔,講述更為現實和多樣的黑人牛仔故事。

黑人牛仔,15歲在馬背上生活,卻被遺忘在美國西部和好萊塢電影中

道爾在一家麥當勞前拍攝到一群牛仔。

據道爾表示,密西西比三角洲如今仍居住著大量黑人牛仔。此次項目中的所有照片均攝於當地,已在數次攝影賽事中獲得殊榮,包括最近舉行的第十六屆美國史密森尼攝影大賽。

道爾在接受電話採訪時表示,經過研究,他發現歷史上關於美國黑人牛仔的照片記錄少得可憐。這是一段被忽視的歷史,他解釋稱,“(黑人牛仔社區成員)會告訴你,‘我們世世代代都是牛仔。我爸爸以前也是幹這個的。這就是我的人生。’”

道爾的老家是緬因州,2009年,他搬到了密西西比州的克利夫蘭。2016年,他首次看到黑人牛仔騎馬行進在克利夫蘭的聖誕遊行隊伍中,男女皆有。“當時我的第一想法是,‘牛仔文化比我知道的要更多樣,這裡面肯定有故事。’”他說。

黑人牛仔,15歲在馬背上生活,卻被遺忘在美國西部和好萊塢電影中

道爾的照片都是在密西西比三角洲拍攝的。

隨著時間的推移,道爾融入了當地的文化——牛仔在訓練、照料自己的馬時,他上前攀談;他前往牛仔家中拜訪,和他們一道在郊外騎馬,觀看當地的牛仔競技比賽。他將拍下來的系列照片命名為“三角洲山地騎手”。由於他經常參與黑人牛仔們的生活,最後他甚至成為了黑人牛仔團體中的一名榮譽成員。

道爾拍下了牛仔們在鄉村夜總會的社交聚會等各種場合中的照片。雖然他的私密照片向人們展示了他們期待看到的牛仔褲、牛仔帽和馬,但旁觀式的照片也給觀眾提供了一個不同角度瞭解牛仔世界。系列作品中,其中一張照片展示了一群在麥當勞外面閒逛的男孩,另一張照片則拍下了一片赤裸的大腿,上面文著一個很大的紋身圖案。

黑人牛仔,15歲在馬背上生活,卻被遺忘在美國西部和好萊塢電影中

道爾的作品已在數次攝影賽事中獲得殊榮,包括最近舉行的第十六屆美國史密森尼攝影大賽。

黑人牛仔文化的傳承

道爾在紐約和倫敦都辦過影展,但他最喜歡的還是他在克利夫蘭家中舉辦的那一次。影展開幕當晚便已吸引了大批觀眾,其中不乏他拍下來的牛仔們。

“那次的影展現場擠滿了人,各色各樣的人都有。但其實密西西比三角洲的人口構成其實比較單一,”道爾回憶道,“所以影展給牛仔們創造了一個說話的舞臺,讓他們可以分享他們的聲音。”

黑人牛仔,15歲在馬背上生活,卻被遺忘在美國西部和好萊塢電影中

道爾在接受電話採訪時表示,經過研究,他發現歷史上關於美國黑人牛仔的照片記錄少得可憐。

佩吉·史密斯(Peggy Smith)是一名非裔美籍女牛仔,道爾的很多照片中都有她的身影。據她所知,暫時還沒有哪個有名的牛仔和她跟她的馬傑克(Jake)在一起的形象相類,這也是她樂意和傑克一起出鏡的原因之一。

史密斯今年53歲了,在電話採訪中,她回憶起自己在童年時期如何學會和馬共處:“我父親騎馬放牛,他教會了我們幾個兄弟姐妹騎馬——我從12歲就開始騎馬了。”據史密斯說,如今當一名牛仔更像是一種愛好,他們的活動蹤跡主要出現在密西西比州、路易斯安那州、阿拉巴馬州和田納西州的牛仔競技比賽、列隊遊行和郊外騎馬旅行中。“這是一種有趣的現象。我們無論出現在哪裡,人們總會對我們津津樂道,”史密斯說,“但我會說,‘等一下,我們不只是一名牛仔。’”

黑人牛仔,15歲在馬背上生活,卻被遺忘在美國西部和好萊塢電影中

回顧19世紀,美國邊境上許多牛仔都是黑人。據估計,黑人牛仔的比例高達四分之一。

勞倫斯·羅賓遜(Lawrence Robinson)今年65歲,外號便是“牛仔”。他是密西西比州博爾頓鎮附近山區僅有的數名仍以牛仔為業的人之一。“我15歲左右就開始在馬背上生活了,那時候我騎的是我爸爸的馬。”他在接受電話採訪時說道。

三年後的1972年,他在博爾頓鎮一家農場找到了一份牛仔的工作,此後工作至今。

黑人牛仔,15歲在馬背上生活,卻被遺忘在美國西部和好萊塢電影中

目前只有少數幾部電影以西部黑人牛仔作為主角。

羅賓遜很以自己的牛仔身份為傲。“現在很多人只是在模仿牛仔,而我可是貨真價實的。我爸爸以前養了一些馬和騾子,用來放牛耕地。馬和騾子我都會騎,它們怎麼樣都沒法把我甩下來。大概17歲的時候,我給自己買了一匹設得蘭矮種馬,然後騎著它抓到了一隻山羊,那是我捕到的第一頭獵物。”

羅賓遜至今仍過著在馬背上放牛的生活。他說他很喜歡看到有人騎馬,即使只是為了消遣而不是工作。他還很樂於和別人分享他的騎術。

“我試著鼓勵現在的年輕小夥們瞭解、加入牛仔行列,”他說,“我能肯定的是,牛仔們仍在那裡,在馬背上度過他們的人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