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阳桥头古镇的路桥、驿站与接官厅

南阳桥头古镇的路桥、驿站与接官厅

桥头镇历史上是“宛阳古镇,四达通衢”。交通便利,商业发达。南部街区店铺林立,熙熙攘攘。北部有古驿道穿过,牛马车乘不断。流经镇区的珍珠河盛产珍珠,其沿岸风景如画。时人称这里为“唐国胜地。”

珍珠河从街区西侧流过,横跨珍珠河建有三座石桥。从南到北,依次为南大桥、济众桥、北大桥。南部石桥坐落于祖师庙西侧,清嘉庆二年的《续修南大桥碑记》称:“南大桥,本镇之要津也,其所从来者远矣……”咸丰、同治年间建桐源寨时,该桥废弃,垫作寨基。



南阳桥头古镇的路桥、驿站与接官厅


北大桥位于山陕庙门西侧,初建时年代久远,后不断修造完善,据说桥头镇的最初名字桥子头便来源于此桥。过去,南阳府去泌阳、赊旗镇传递公文的驿道就由此通过。这座桥旁侧,建有一座驿站。房屋数间,良马数匹,有两人负责喂马和接待驿使。同时,经由这座桥的道路又是条古商道。这条道路自西向东,经过的地点有南阳、盆窑、柏树坟、桥头、水星照、山东庄、郭楼、泰山庙、程营、赊店。此桥经历代风雨剥蚀,人走车碾,石板上留下了深深的沟痕。桐源寨建起后,官马大道改走南门,此桥萧索。二十世纪七十年代,此桥拆除,石料用于建造街北岔河附近的漫水桥。

济众桥位于老街十字口西,乾隆二十四年重修时,在原有十孔的基础上,“又增三孔,较前更觉宽阔”。重修后的济众桥为步行桥,长约二十米,宽一点五米,高二米。桥身青砖结构,桥面铺设石板。桥板衔接处,凿有卯眼,再用厚铁榫嵌入,节节相扣,浑然一体,确保桥板不被洪水冲走。济众桥竣工后,行人如织,畜驮如龙,桥南桥北杨柳依依,水如镜面。乡人看到河桥秀美,河岸土黑,河底泥黄,又见桥东桥西各有一座小庙,遂幽默地把这里概述为:“桥上庙,庙上桥,铁扒十三孔,铜底铁帮珍珠河。”


南阳桥头古镇的路桥、驿站与接官厅


桥头镇距南阳六十里,距赊店二十多里,距泌阳一百多里。在南阳、赊店、泌阳间来往的官员需要在这里中途停歇。过去,官员不入民宅。在桥头老街十字口向东十几步路北,建有一座四合院式官方建筑,名叫接官厅,供来往官员食宿之用。

接官厅东西南北各三间,墙体深厚,青砖到顶。房屋宽大,各有五尺前檐。室内设有立柱,属墙倒屋不塌结构。

接官厅南屋,饰有精美柱廊与木隔扇,木隔扇中间和左右两端皆有雕花门可通庭院。院里青砖铺地,植有梅竹之属。北屋与东屋均为重脊,上饰各类飞禽瑞兽宝物,两端装有铁翅。北屋主房装修精美,上饰雕花顶棚,地面方砖铺地,墙上挂满字画,桌椅茶具都相当考究。

桥头镇街北设有小驿站,可更换马匹;此处设有接官厅,可歇息停留,对来往官员公差很是方便。

桥头镇接官厅随着清朝的衰落而荒废,民国时期被街上杨姓人家拥有,1958年拆除。

南阳桥头古镇的路桥、驿站与接官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