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药龙头为何在大盘持续下跌中新高不断?

医药龙头为何在大盘持续下跌中新高不断?

本周大盘跳空低开14点,以2950点开盘,周一破位大跌后横向盘整3天,周五再度大跌击穿2900点大关,报收于2891点。全周看,没有逆势走强的板块,但医药龙头长春高新、恒瑞医药、爱尔眼科、大博医疗、通策医疗、乐普医疗等则逆势上行。

这些医药龙头新高不断,根本原因在于持续不断的业绩增长,而业绩持续不断的增长的根源在于医药行业持续健康发展且未来几十年尚没有天花板,同时,这些医药股又属于细分行业龙头,拥有很深的护城河。“恬淡虚无股心常在在9月21日博文《医药板块能否长牛再起?》中对未来几十年医药板块基本面有所阐述。且多次断言:10年内长春高新股价超过贵州茅台。这里再加上一条:明年底前恒瑞医药股价超过五粮液。

附:医药板块能否长牛再起?(9.21)

一直以来,医药股都是A股“白马股”发祥地,医药板块更是A股少有的能够穿越牛熊的板块,尤其在震荡市或者熊市,更是有“吃药喝酒”之说,医药股板块是慢牛、长牛板块,为此一直受到机构投资者的青睐,成为其高配板块。如此备受机构投资者推崇的医药股自2018年以来“败走麦城”,在“长生”事件爆发后,整个医药板块进一步暴跌,伴随着国家推出药品带量采购,医药板块更是血流不止,而ST康美事件更加剧了市场恐慌,随后国家对医药企业大检查,更让医药板块吓出一身冷汗,一年多的大暴跌,让医药板块跌幅惨重。

医药板块可划分为医药器械服务、生物制品、中药、化学制药医药商业等5个子板块,占目前A股66个行业板块中的5个席位,2018年医疗器械服务子板块全年大跌近31%;生物制品子板块全年大跌24%;中药子板块全年大跌31%;化学制药子板块全年大跌26%;医药商业子板块全年大跌近32%。可见医药行业5个子板块中,只有生物制品略微跑赢沪指,其他4个子板块均跑输沪指。为此市场开始怀疑医药股是否已经穷途末路,日落西山。加之今年的一些列医药事件(比如康美药业财务造假,东阿阿胶业绩下滑,辅仁药业暴雷,财政部对医药企业大检查、集采扩围),让医药股雪上加霜,于是写了这篇博文:

医药板块能否长牛再起?

医药龙头为何在大盘持续下跌中新高不断?

在任何股市中,长牛的板块唯一的支撑是其不断增长的业绩,即:成长性,在A股当然也不例外,正是因为医药股稳定且高速的业绩增长,造就了医药股的长牛格局,一直以来整个医药板块业绩复合增长率超过20%,这是A股中其他板块无法相提并论的,即便白酒股也比不过,而且医药股具有高科技和消费双重属性,这就注定了医药股属于弱周期板块,与经济强弱相关性很小,为此机构投资者一直给予医药股较高的“估值”。

即便2018年以来医药股“败走麦城”,但大家看看5个医药子板块指数年K线图,目前都比2017年高点大幅上涨,其中:医疗器械服务子板块指数上涨94%;生物制品子板块指数上涨203%;中药子板块指数上涨75%;化学制药子板块指数上涨94%;医药商业子板块指数上涨181%。即便是涨幅最小的中药板块指数也上涨了75%,这是金融地产以及资源板块等强周期板块所无法相提并论的,也就是同为大消费的家电、白酒少以及一些代表新经济的数板块能与其相比。(截至今年3月份)

医药股业绩能够持续增长的主要原因的医疗消费支出的持续增长,致使上市医疗公司收入持续稳定增长。

大家看看2017年中国人均消费结构图:

医药龙头为何在大盘持续下跌中新高不断?

从上图可以看出,2017年中国人均医疗保健支出为1451元,占全部消费支出的7.9%,排在食品烟酒、居住、交通、教育文化娱乐之后,可以推算出2017年全国医疗保健消费支出大体在20169亿元左右。

大家看看2018年中国人均消费结构图:

医药龙头为何在大盘持续下跌中新高不断?

2018年中国人均医疗保健支出为1685元,占全部消费支出的8.5%,排在食品烟酒、居住、交通、教育文化娱乐之后,可以推算出2018年全国医疗保健消费支出大体在2306亿元左右,支出总额同比增长11%强。2018年医疗保健支出增速比人均支出增速快3个百分点,这是医疗保健支出占比增长、人口基数增加、总支出数额增长共同作用的结果。

按照2018年增速测算,2019年人均医疗保健支出占比将提高到9%以上,如果2019年全国支出总额能维持8%(比2018年降低0.4个百分点)的增长,人口达到14亿元(比2018年增长500万人),则2019年全国医疗保健支出将达到27000亿元以上,同比增速达11.7%,比人均支出增速快3.7个百分点左右,看来医疗保健支出增速不但没有减速,而且在逐步加速。

医药龙头为何在大盘持续下跌中新高不断?

过去医疗保健支出中以医疗支出为主,因为过去人均收入低下,主要支出是解决温饱,医疗支出以“救命”为主,即:无病不吃药!伴随着生活水平的逐步提高,人们逐步从“保命救命”向“年延益寿”转变,而医疗保健支出也逐步从“救命支出”向“预防保健”倾斜,这是医疗保健支出占比逐步提高的原动力。

根据Joseph Dieleman等学者发表在最新一期的《美国医学会杂志》研究数据显示,2013年,美国医疗支出为2.1万亿美元,而这一数据将在2020年飙升至3.2万亿美元,占美国GDP的20%。而反观1960年,美国医疗支出仅占GDP的5%;从人均来看,1960年每个美国人的医疗支出为146美元,而到2020年,人均医疗支出将攀升至9990美元。

反观我国,即便是2018年,人均医疗保健支出也仅仅1685元,占支出的比重为8.5%,占人均GDP的2.6%。目前我国人均医疗保健支出占比与美国1960年相比,还低了2.4个百分点;与当下美国医疗保健支出占比相比,更是低了17个百分点。如果与美国医疗保健支出占比持平,2018年我国人均医疗报价支出应当在12000元左右,而不是当下的不足1700元。综上,我国医疗保健支出占比不但远未达到提升的“天花板”,而且仅仅是刚刚起步。

伴随着中国步入中等发达国家行列,人们普遍解决了温饱,逐步脱贫奔小康,加之医保政策覆盖到全国所有居民,未来20年,我国医疗保健占比每年有望以0.5%的速度逐步提高,在人均消费每年保持8%左右的增速和人口基数大体稳定的情况下,医疗保健消费将增长11—11.5%左右,而作为提供医疗保健“货物”的医药股,未来20年业绩复合增速仍将保持在20%以上,为此医药股绝对没有日落西山,而是刚刚从少年步入青年阶段,2018年的“长生”事件以及药品带量采购,不过是医药股青春期的“成长烦恼”而已。

医药龙头为何在大盘持续下跌中新高不断?

目前美股市值排名靠前的主要是代表新经济的互联网公司和生物医药公司,传统产业都已经“凋零”黯然退去;反观中国A股,当下市值排名靠前的基本是清一色传统产业,包括四大行,石化双雄、保险巨头中国平安、中国人寿,白酒巨头贵州茅台。当然中国头部的互联网企业阿里、腾讯都未在A股上市,但阿里、腾讯迟早会回归的。20年后A股市值排名前10位传统产业将凤毛麟角,那时候A股将是新兴互联网和医药股的天下,将会出现N家巨无霸医药股,当然这需要一些医药企业强强联合,千亿以上市值医药企业不会少于30家,万亿市值医药企业不会少于5家,A股一定会出现2万亿市值的医药企业。当下恒瑞医药刚刚2000多亿元市值,就可在医药股中称王称霸,20年后2000多亿元的医药企业只不过是“中等个”而已?不信!等着瞧吧!在资本市场,惯例就是用来打破的。

未来20年医药股成长将主要靠“科技”这第个一生产力,谁掌握了整个上下产业链的核心“科技”,谁就能成为细分行业龙头。目前看,生物制药细分行业、基因测序细分行业、中药中的人参细分行业将来都会出现巨无霸医药股。

医药龙头为何在大盘持续下跌中新高不断?

还是那句话:“熊去牛来买券商,长期大牛看医药”,券商股只能在牛市初期,最迟是中期之前持有,未来20年(除非笔者退出股市),否则医药股是笔者长期重点配置的股票,紫鑫药业、浙江医药、九芝堂、同仁堂、片子癀、ST康美等等,都是值得长期持有的股票。去年以来的医药股大跌是政策调整+大盘持续大跌的共同作用。监管越严格,中小企业越快速出清,从而为未来大型企业成长腾出更大的空间来。因为倒下的都是被淘汰者,是弱者,是违规者。真正的强者则会越来越大,越来越强。

医药龙头为何在大盘持续下跌中新高不断?

医药板块属于弱周期长牛板块,一般短期不会大爆发,但你把K线拉长就明白,医药股是唯一能够穿越牛熊的长牛板块。未来20年医药股,尤其是中药股必将成为大牛股集中营,当下100亿元左右的小盘股,那时将成为千亿甚至数千亿元市值的大象(当然前提是不被市场淘汰)。 近期医药产业链板块逐步走强,新一轮长牛市开启,君不见第一医药高价股长春高新,正在新高不断剑指400元大关。

从成交量变化猎庄的技巧

我们从小就学习过“按图索骥”的故事,根据马走过所留下的足迹来找到走失的马。

因为只要有所行动总会留下痕迹,一支大部队的行动总会留下痕迹,要么尘土飞扬,要么坦克轰轰,要么飞机盘旋,每一位看到这种景观的人都会情不自禁地叹道,大部队又开始行动了,战斗又要打响了。股市中也是这样,主力一旦准备杀入一只股票,在K线图上总会留下痕迹,这个痕迹就是:成交量开始出现明显放大,并且是成不规则状;这就像上面说的尘土飞扬。那么具体怎么根据成交量的变化来辨识主力呢?下面我们一一道来。

(一)根据成交量的变化辨识主力洗盘

实践证明,对于强庄股的主力是不是在洗盘,可以根据成交量变化的以下特征做出个较为准确的判断:

1,由于主力的积极介入,原本沉闷的股票在成交量明显放大的推动下变得活跃起来,出现了价升量增的态势。然后,主力为了给以后的大幅拉升扫平障碍,不得不将短线获利盘强行洗去,这一洗盘行为在K线图上表现为阴阳相间的横盘震荡,同时,由于主力的目的是要一般投资者出局,因此,股价的K线形态往往呈明显的“头部形态”。

2,在主力洗盘阶段,K线组合往往是大阴不断,并且收阴的次数多,且每次收阴时都伴有巨大的成交量,好像主力正在大肆出货。其实不然,仔细观察一下就会发现,当出现以上巨量大阴时,股价很少跌破10日移动平均线,短期移动平均线对股价构成强大支撑,主力低位回补的迹象一目了然,这就是技术人士所说的“巨量长阴价不跌,主力洗盘必有涨”。

3,在主力洗盘时,作为研判成交量变化的主要指标OBV、均量线也会出现一些明显的特征。主要表现为:当出现以上大阴巨量时,股价的5日、10日均量线始终保持向上运行,说明主力一直在增仓,股票交投活跃,后市看好。

4,成交量的量化指标OBV在股价高位震荡期间始终保持向上,即使瞬间同落,也公迅速拉起,并能够创出近期的新高,这说明单从量能的角度看,股价已具备大幅上涨的条件。

如果一只股票在经过一波上涨之后,它的成交量变化出现以上四个方面的特征,那就说明该股主力洗盘的可能性极大,后市看好。

(二)根据成交量的变化辨识主力吸筹

在大多数情况下,主力吸筹的动作会比较隐蔽,成交量变化的规律性并不明显,但也不是无踪可觅。一般而言,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成交量的变化来识别主力是否在吸筹:

1,如果主力吸筹较为坚决,则涨时大幅放量、跌时急剧缩量是成交量变化的主旋律。

2,从成交量均线的变化来识别。

观察成交量均线在很多情况下是一个重要的手段。如果成交量在均线附近频繁震动,股价上涨时成交量超出均线较多,而股价下跌时成交量低于均线较多,则该股就应纳入密切关注的对象。

3,关注盘中的异动情况。

由于即便是在成交量波幅不大的日子里,主力也没有闲着,只是收集动作幅度没有那么大而已,因此,要加强对盘中异动成交情况的关注。此时,可以观察该股的分时图,例如15分钟、30分钟、60分钟图,如果有类似情况出现,同样有可能是主力吸筹的结果。

4.将成交量结合股价来进行分析。

由于绝大部分股票中都有一些大户,而这些大户的短线进出同样会导致成交量出现波动,成交量结合股价的变化进行分析。把大户的随机买卖所造成的波动与主力有意吸纳造成的波动区分开来是关键所在。随机性波动不存在刻意打压股价的问题,成交量放出时股价容易出现跳跃式上升,而主力吸筹必然要压低买价,因此股价和成交量的上升有一定的连续性。依据这一原理,在股价涨跌和成交量变化之间建立某种联系,通过技术手段过滤掉那些股价跳跃式的成交量放大,了解真实的筹码集中情况。

5.注意成交量的堆积。

成交量堆积对于判断主力的建仓成本有着重要作用,因此另一个重要的观察对象就是成交量的堆积。除了刚上市的新股外,大部分股票都有一个密集成交区域,股价要突破该区域需要消耗大量的能量,而它也就成为主力重要的建仓区域,往往可以在此处以相对较低的成本收集到大量筹码。因此,关注成交量的堆积就显得尤为重要,刚刚突破历史上重要套牢区并且在底部区域内累积成交量创出历史新高的个股,就非常值得关注,这主要是基于以下两个方面的原因:

(1)它表明新介入主力的实力远胜于以往,其建仓成本亦较高;

(2)如果后市没有较大空间的话,大资金是不会轻易为场内资金解套的。

另外,如果累积成交量并不大,即所谓“轻松过顶”,则需要提高警惕,因为这往往是原有主力所为,由于筹码已有大量积累,使得拉抬较为轻松。尽管这并不一定意味着股价不能创出新高,但无疑主力的成本比表面看到的要低一些,因此操作时需要更加重视风险控制,股市整体走势趋弱时尤其需要谨慎。

6.注意某些成交量密集区域。

在主力开始建仓后,更加需要注意成交量密集的区域,因为某一区域的成交量越密集,则主力的建仓成本就越靠近这一区域。无论是真实买人还是主力对敲,均需耗费成本,密集成交区也就是主力最重要的成本区;累积成交量和换手率越高,则主力的筹码积累就越充分,而且往往实力也较强。此类股票一旦时机成熟,往往有可能一鸣惊人.成为一匹“超级大黑马”。

(三)根据成交量的变化辨识主力建仓

庄家在建仓时,为了避免其进货意图被散户识破,顺风搭车,所以庄家会连续长期进货,避免成交量的显著变化引起投资者的注意,但是主要庄家开始进货建仓,不管庄家如何小心地隐藏,还是能够从成交量上看出一·些蛛丝马迹,庄家进货时,从以下几个方面可以看出成交量的变化。

1.从K线图来看

当庄家采用震荡方式吸货时,股价在低位进行震荡,经常出现一些反映成交量变化的特殊图形:带长上、下影的小阳小阴线,并且当日成交量主要集中在上影线区,而下影线中存在着较大的无量空体,许多上影线来自临收盘时的大幅无量打压;跳空高开后顺势打下,收出一根实体较大的阴线,同时成交量放大,但随后没有继续放量,反而急速萎缩,股价重新陷入表面无序的运动状态;小幅跳空低开后借势上推,尾盘以光头阳线报收,甚至出现较大的涨幅,成交量明显地放大,但第二天又被很小的成交量打下来。

2.从K线组合来看

K线组合会构成一个明显的箱体,股价在这个箱体中波动的频率开始加大,通常股价上涨时出现成交量放大但涨幅不高的“滞涨”现象,而股价下跌时成交量明显萎缩。

3.从技术上来看

从技术指标来观察,均线系统由杂乱无章、纠缠不清,渐渐转向脉络清晰、起伏有致。

在初期由于筹码分散,持仓的成本分布较宽,加上庄家刻意打压,股价波动的规律性较差,但是随着庄家手中所持筹码的沉淀,市场上的浮动码减少了,往往会把股价的波动幅度减下来以拉平市场平均成本,减少其他投资者来回捣腾短差。

4.从股价来看

在建仓阶段,在底部区域的顶端,主力往往发布种种利空,或者制造形态上的空头结构,意图使市场发生心理恐慌,主动促成股价下跌。一般来说,如果主力在下跌途中坚定持筹,并且继续逢低吸纳,这种股价不会下跌回到前期成本密集区以下。

一般而言,庄家吸货造成成交量变化一般有两种情况:(1)在原本成交量极度萎缩的情况下,从某一天起,成交量突然放大到某个温和但不引人注目的程度,之后连续很多天一直维持在这个水平,每天成交量极为接近,而不是像原先那样时大时小;(2)某只股票成交量突然温和而有规律地递增,同时股价也小幅走高,这是庄家急于进货时心情的反映,表明股价大幅攀升的日子已经很近了。

庄家的成败往往由其对筹码控制的程度决定,因为庄家只有充分控制了筹码,才能随心所欲地操纵价格。庄家们深深明白这个道理,因此只要资金实力允许,他们总会设法多吸纳一些低价筹码。所以说,有心的散户总会成交量上寻到庄家建仓、吸货的蛛丝马迹,当然,散户还应从庄家吸货阶段的长短、成交量的大小和市场浮筹的多少来估计庄家控筹程度,进而判断庄家的实力和野心。

以上内容均属个人观点,仅供参考,文中所提个股不构成买卖意见,交易有风险;投资须谨慎。

如果有朋友操作不是很理想,想学习更多盈利技巧就关注笔者公众号:小张讲财(cm30099),帮你快速解决问题,选好股,把握好买卖点!知无不言言无不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