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連作為陰地植物,野生在陰暗的林間,如何在“林下種連”呢?

黃連作為陰地植物,野生在陰暗的林間,從上世紀60年代開始,在農村,很多地方已經施行在天然林下栽培黃連,以後又逐漸發展成造林栽黃連。在天然林下栽黃連,要選擇好廕庇良好的林地,以常綠林、混交林為宜,樹冠高度以1.3米左右的小喬木為好。至於造林栽黃連,當時許多藥材場、林場、村組及農戶,聯合在一起試行植樹栽黃連,形成“栽連植樹,取連還山,還山又栽連”的耕作制度。

黃連作為陰地植物,野生在陰暗的林間,如何在“林下種連”呢?

黃連和樹一起栽,栽植的樹林一般可以連續栽3~4茬黃連(5年為一茬),黃連生長好,樹木也長得快。既發展了黃連生產,也發展了林業,保護了生態平衡,一舉數得。像當時的箭竹溪鄉容貌坪村,在栽黃連的同時,在黃連廂中央栽上一行杉樹,第一茬黃連平均每畝產126.5公斤;第一茬黃連收穫後,又在這片林地栽上第二茬黃連,第二茬黃連平均畝產107.5公斤;第三茬黃連平均畝產70公斤;基本上與搭棚栽培的黃連產量相接近。

有林場栽連植樹15公頃,同為24年生林,栽黃連的林的林分密度每畝177株;不栽黃連、實行全墾壓青撫育的林的林分密度每畝195株,前者因栽過幾茬黃連,活立木蓄積量每畝達14.6立方米,最後一茬黃連的每畝產量60.5公斤(以前幾茬產量更高);而後者的活立木蓄積量每畝僅8.38立方米。造林栽黃連的造林行距1.7米,初栽時,株距可以稍密,以後隨著樹木的生長,再合理間伐。樹種以杉木、柳杉為好,也可栽植杜仲、厚朴、黃柏等木本藥材。如何在“林下種連”呢?

黃連作為陰地植物,野生在陰暗的林間,如何在“林下種連”呢?

播種育秧

10~11月,將經過貯藏的黃連種子進行播種,每畝播種量2.5公斤左右。播種後,要適當遮蔭,林間育苗最忌落葉覆蓋床面,影響種子發芽,或使幼苗發黃,成為“蛇腸子”(即瘦弱纖細的苗)。因此,要及時揀去苗床上的落葉,在種子開始發芽時揀第一次葉,以後每隔20天左右就要揀一次落葉,必須經常保持苗床上無落葉覆蓋。

對黃連秧苗進行選擇的時候,生產上一般多采用當年秧子及原蜂秧子(為三年生秧苗,苗子健壯,移栽後成活率高,生長迅速)。不論何種秧苗,一片葉子的“獨腳”和二片葉子的“對叉”,發育不良,不宜選用。對於第四年以後的秧苗,可以留蓄“坐蔸”,即留在苗圃地讓其繼續生長,直至收穫,不必再移栽。

黃連作為陰地植物,野生在陰暗的林間,如何在“林下種連”呢?

栽後施肥

黃連移栽後,在田間留蓄時間長,一般需5年,生長緩慢,田間管理的好壞,關係黃連苗的成活和黃連產量的高低,因此,管理要及時和精細。黃連生長年限不同,對肥、泥的要求也不一樣,在移栽後的第一、第二年,要增施含氮量高的速效肥,且要少量多次,把幼苗儘快提起來。使枝葉繁茂,搭起豐產的架子。

在栽後2~3天,施一次“刀口肥”,每畝以腐熟牛糞或燻土20~30擔,與數擔人糞尿拌勻後施上;移栽約1個月,當秧苗髮根後,每畝可用尿素7.5千克(硫酸銨、複合肥均可)拌細土撒施;8~9月份還可單施化肥一次;10~11月份施冬肥一次,用搗碎的腐熟廄肥每畝約50擔,施後再均勻撒一薄層燻土或腐殖土,稱“花花泥”,約30擔左右。第二年3月份,每畝用尿素7.5千克拌細土或用數擔人糞尿拌燻土施春肥;5~6月份,施搗碎腐熟的廄肥50~100擔,並上一次“花花泥” ;10~11月份施冬肥,每畝用廄肥80~120擔拌50~60千克過磷酸鈣及少量石灰撒施廂面,並撒上約1釐米厚的燻土(拌少量穀殼和稀糞),稱“紙殼泥”。

移栽後第三、第四年,是黃連生長旺盛、需肥最多的時期,施肥量要增加,應多施農家有機肥和磷鉀肥,使根莖加粗和加速生長。特別是5月上旬,追肥很重要,可每畝用腐熟廄肥100~150擔拌燻土及少量石灰撒施;冬肥每畝施廄肥100~150擔拌過磷酸鈣50~100千克;施肥後,馬上用燻土或腐殖土培土,約3釐米厚,稱“上飽泥”,撒施要均勻。第五年,若不收穫,追肥、培土的方法同第四年。若為收穫當年,則只施春肥,不施冬肥。

黃連作為陰地植物,野生在陰暗的林間,如何在“林下種連”呢?

防治寄生植物和鳥獸

在林下栽培黃連,要預防黃筒花和藨寄生(俗稱地麻花)這兩種寄生植物,他們均為列當科的肉質草本植物,植株土黃色,無葉綠素,不能進行光合作用,以其肉質的根伸向四周,與寄主黃連的根系接觸後,產生不定形的小吸盤,吸取黃連的營養,使黃連植株生長瘦弱、矮小,停止生長,散蔸,爛根,嚴重時,全株死亡。

潮溼,廕庇度過大,pH值6以下的灰泡土(腐殖質含量較低、較瘦),缺肥的瘦土地,發生較重,移栽3~4年的黃連受害重。防治方法:①拔除病株,徹底清除受害黃連周圍的寄生植物的根與土壤,集中燒燬;再用新土將掘穴填補;②在7月上旬以前,寄生植物種子未成熟時,結合中耕除草,將其徹底清除,防止再通過種子擴大蔓延。

黃連作為陰地植物,野生在陰暗的林間,如何在“林下種連”呢?

林下栽培黃連還要留意麂子、錦雞取食黃連的葉片、花薹及種子,一般發生在12月至第二年4月青草已枯的寒冷季節。預防方法:攔好邊棚,達到緊密牢固;毒殺或捕捉。還要預防山鼠、地老鼠吃黃連的根莖。防治方法:發現廂面上有泡土冒起,即是鼠的隧道,採取措施撲殺或用溴敵隆天鼠藥拌毒餌毒殺。

其實相較與搭棚栽培黃連,選擇在林下栽培黃連,更加接近於野生黃連的種植環境,這樣長出來的黃連品質更好一點,也更加的節省成本和人力,所以有條件的山村,林下栽培黃連不失為一種更好的選擇。我是農人答農事,如果您有其它的見解或補充可以在下方留言評論。

黃連作為陰地植物,野生在陰暗的林間,如何在“林下種連”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