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说“采菊东篱下”之“东篱”

陶渊明在诗歌《饮酒》(其五)中写道:“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体现了物我交融,浑然一体的境界,被清代的学者王国维评为“无我之境”。其中“菊”的意象被周敦颐借用了去,说陶渊明爱菊,因此菊花也成为隐逸者喜欢的花。“东篱”的意象也是影响深远,后世很多诗人词人都借用了去,用在自己的诗词里。

话说“采菊东篱下”之“东篱”

唐代诗人杨炯《庭菊赋》中写道:“凭南轩以长啸,坐东篱而盈把。”宋代词人柳永《玉蝴蝶·重阳》词:“西风吹帽,东篱携酒,共结欢游。”最让人印象深的是李清照的词《醉花阴·薄雾浓云愁永昼》“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明代冯惟敏《南吕一枝花·送贾封君约庵来游上谷南还》套曲中写道:“恰东篱劝插黄花,又南浦催斟绿酒。”清代蒲松龄《聊斋志异·黄英》中写道:“仆以君风流高士,当能安贫;今作是论,则以东篱为市井,有辱黄花矣。”、

话说“采菊东篱下”之“东篱”

不但如此,而且有人把自己的小花圃命名为东篱。宋代大诗人陆游在文章《东篱记》中写道:“放翁告归之三年,辟舍东茀地,南北七十五尺,东西或十有八尺而赢,或十有三尺而缩。插竹为篱,如其地之数……名之曰‘东篱’。”

话说“采菊东篱下”之“东篱”

元代散曲名家马致远,号东篱。可见陶诗影响深远,泽被绵长。

但为什么是东篱呢?为什么不是南篱、西篱和北篱呢?或许陶渊明当年写诗的时候真的到东篱下去采菊花,亦或许根本就没有东篱,而是有南篱、西篱或北篱,为了审美需要而用了东篱的意象。如果只是为了和韵,到底说不过去。因为“西”和“东”都是平声,用“西”也是一样的。可能就是他真的有东边的篱笆或者为了审美,因为“东篱”的“东”代表红日初升的地方,代表生机和活力。道教形容老子的时候说“紫气东来”,也是说的“东”。

话说“采菊东篱下”之“东篱”

后代作家不管怎样,就把这种美好的意象借过去,以至于使“东篱”成了一种特定的审美意象。一提到“东篱”就让人想到了“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诗句,就让人想到陶渊明与自然融为一体的境界————说明人人心中都有一个桃花源,都有一个自由的境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