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评陈忠实小说《白鹿原》中“隐喻”的那些不为人知的秘密

白鹿原是一部20世纪初渭河平原50年变迁史。特殊的背景,浓厚的关中风情,土地革命、抗日战争、解放战争,古老的土地,上演了一幕幕惊心动魄的画面。

剧中朱先生对传统道德的坚守,白嘉轩勤劳与自私,鹿子霖望子成龙,白孝文情感波折,白灵投奔革命,黑娃被迫为匪,鹿兆鹏追求理想,鹿兆海舍生为义,演绎了两个家庭不同子孙,曲折的人生轨迹和命运归宿。

浅评陈忠实小说《白鹿原》中“隐喻”的那些不为人知的秘密

大革命洪流不息,日寇入侵危机四伏,三年内战社会动荡,白鹿原风云变幻,古老的土地在阵痛中颤栗,但是中华民族的根脉必定在洗礼中承传,变革要对旧体制和生产方式重新改写,迎来明媚的阳光。

不知是哪一年看的《白鹿原》。总之很早,应该是刚读大学那会,新华书店里一出现我就买来看了,记得当时买了两本,除了陈忠实的《白鹿原》,还有一本贾平凹的《废都》,但更喜欢《白鹿原》,连看了三遍。当时读完的感觉是有三个地方看不明白:一是白嘉轩连娶七个老婆;二是白灵的死;三是黑娃的死。

浅评陈忠实小说《白鹿原》中“隐喻”的那些不为人知的秘密

待到如今再拾起《白鹿原》品读,方知其中缘由。

其一:白嘉轩的七个老婆赋意中华民族六次因外族侵入差点被灭亡,第七次才又起死回生;

其二:白灵的死,是因为白灵是白鹿原的精灵,是千百年来广大老百姓心中的美好梦想,却压根实现不了;

其三:黑娃的死,让我想起了毛主席领导的中国革命,今天这个社会是否是他老人家想要的理想社会呢?无人知晓。

小说《白鹿原》的作者陈忠实以农耕文明为背景展开的,在书中,作者不惜用重笔浓墨描写了各种农田劳作,如何耕田、如何收割、描写妇女们如何织布、如何烧火做饭……而这一切作者都以一种赞美、朴实的文笔在书写,但是实际上,难道作者只是在赞美农耕文明的伟大吗?

陈忠实曾说:“农耕时代是人类最好的时代”。

浅评陈忠实小说《白鹿原》中“隐喻”的那些不为人知的秘密

但是,在我看来,白鹿原上发生的那些事和那些人的纠缠、爱恨、无奈、悲伤,实际上是在反映一个民族、一个国家的纠缠、爱恨、无奈、悲伤。

在陈老写《白鹿原》的那一年,西方工业革命进入发展阶段,古老的农耕文明也预示着退出历史舞台,满清的灭亡、辛亥的爆发、共产党的兴起,无异是西方工业文明向中国农耕文明发起的一场隐形的“侵略”。那么,在这样的社会背景下,白鹿原为中国农耕文明社会的一个小缩影而展开描写,人们又以什么样的丑态上演人间人世间的悲欢离合呢?

浅评陈忠实小说《白鹿原》中“隐喻”的那些不为人知的秘密

白嘉轩和朱先生,才是白鹿原的精魂?

在小说中,我们看到白嘉轩身份的二重性:既一个地主,又是一个农民。在中国传统的社会等级中,类似于白嘉轩这类人,说他是剥削阶级,他有主掌个人命运的权力;说他是被剥削阶级,又是一个逃不出封建思想束缚的人,与茨威格的“套中人”如出一致。

可以说,

他是从“泥土”里长出来的一个一个传统的“封建者”,他一边恪守着“耕读传家”的信条,勤劳、正直;另一边又以族长的身份以身作则,以乡约来规范自己的行为,从而规范族人的行为;他作为父亲,恪守着封建思想的传统教育方式,既让子女有所成就,但又想让他们精心守护祖先留下的黄土地和族群的发展。

作家昨夜东坡曾对白嘉轩这样评价:他的这种卫道者的形象在黑娃看来,就是“腰挺得太硬太直”。而朱先生恰恰代表了白嘉轩苦苦守卫着的道。

浅评陈忠实小说《白鹿原》中“隐喻”的那些不为人知的秘密

白嘉轩代表了农耕时代的经济基础,朱先生代表了农耕时代的上层建筑,一个是经济的浓缩,一个是文化的浓缩。作者在书中一再提到白鹿精魂,这两个人可以称得上白鹿精魂。

白嘉轩的腰为什么会被打断?

书中交代是黑娃的土匪打断的。

其实,在我看来,白嘉轩的腰断与不断分别赋意着封建社会与新时代的抗争。

但最后,白嘉轩的腰断了,是否就意味着新时代的到来,是否就赋意着在新思想的社会浪潮中,封建思想和封建制度一定会被取代呢?

故而,我认为:他的封建观念是不可与新思想分庭抗争的,从而,在新时代中,他只能弯着腰,抬起倔强的头颅守卫着属于那个时代的道。

再来看,如果用旧思想的认知去审视朱先生的话,他是一个完美的角色,但不幸的是他是带着遗憾离开。在新时代的思潮涌动下,属于他的物质基础没有了,他自然也无法存在。正如一个以农为本的人,如果离开了泥土,离开了黄土地,我想:他不仅失去的是经济基础,更多的是生存环境难以适应。

浅评陈忠实小说《白鹿原》中“隐喻”的那些不为人知的秘密

正如书中所言,朱先生去世后,白嘉轩感慨:“世上再不会有这样的先生了!”

这句话是真话。作家昨夜东坡曾说:现代人常常在吹捧某某人是国学大师,大学里都在开国学课,政府也在国外成了孔子学院用以鼓吹传统文化,这些做法都很可笑。

中国的传统文化是建立在农耕文明的基础上的,一旦工业文明取代了农耕文明,传统文化就只能成为戏台上的道具,不但似是而非,而且没有实际的用处。

的确,如果工业文明是农耕文化转向新文化类型的进步方向,那么与工业文明方向完全相反的“新时代”无法视为进步。如果农业文明的消逝和终结是社会的进步,那么向临终的农业文明学习的工业文明,不能视为进步。

浅评陈忠实小说《白鹿原》中“隐喻”的那些不为人知的秘密

正如朱先生的死在一定程度上,则是代表着中国封建思想教育的灭亡。那么,站在今天的角度上来看,我认为:中国教育本是以农耕文明为始终点的,但在工业文明的冲激下,遗失了它本该恪守的规则,让众多的中国人在游走于工业文明下的西方教育中,故而,忘记了自己骨子中的精神和应该学习的文明。

朱先生的学生中,谁能代表白鹿精魂?

在书中,鹿兆鹏是白鹿原最早的共产党,可以说,他是新思想中的第一批弄潮儿,为了取缔封建社会的束缚,他一直试图通过革命来向旧社会发起挑战,因而,为了革命,他几经生死,却至死不渝。

如果单凭这一点,鹿兆鹏就是一位“好同志”,但朱先生是怎么评价他的呢?

当兆鹏和白孝文作为对头在白鹿书院遭遇后,两个人勾心斗角,一个想抓,一个想逃。朱先生说了一句话:“看来都不是君子。”

浅评陈忠实小说《白鹿原》中“隐喻”的那些不为人知的秘密

故而,我们可以推测出:鹿兆鹏也不是作者心目中的白鹿精魂。

为什么这么说呢?

我们都知道:在中国以前还是当下的社会中,人是有血统的社会成员。

正如,在中国某些特殊的时期,因为有海外关系,就要被批斗。而鹿兆鹏也似乎逃避不了这种人生“污点”。

在书中,鹿兆鹏的祖先的发家史很不光彩,用白嘉轩的话说,是“靠卖尻子发的家”;他的父亲是一个心术不正的流氓,而他,偏偏是白鹿原上第一个共产党。

因而,我们不难想象,从鹿兆鹏的身上,我们似乎看到陈老对这一人物形象的塑造有其深层次的因素或是有意而为呢?

浅评陈忠实小说《白鹿原》中“隐喻”的那些不为人知的秘密

其实,我个人的观点是:陈老想借鹿兆鹏这一形象来反映出:梦想青年想要通过梦想报国的理想是值得肯定的,但是逃不掉的是出身、逃避不了的是在旧社会封建思想对人生发展的限制。正如,一个人出身的那一刻,就已基本决定了他以后的发展,这就是中国人所说的“宿命论”。

白灵是白鹿原上的精魂吗?

在书中,白灵是一个非常重要的人物,她是白鹿的化身,是作者笔下非常理想化的一个人物,是书中的白鹿精灵。

在朱先生眼里,白灵文“可以治国安邦”,武“可以指挥千军万马”。但朱先生又觉得白灵的命运不好,“左边有一个黑洞”。

白灵无疑是白鹿原上最美最有才情的女儿,她象征了白鹿原的柔情和炽烈的理想,但她却是流着泪走的。

浅评陈忠实小说《白鹿原》中“隐喻”的那些不为人知的秘密

在白嘉轩的梦里,那头纯白的白鹿离开时满眼都是委屈的泪。其实这世界本来就不该她来,因为这世界太污浊。她是一个革命者,没有死在敌人的枪口下,没有死在叛徒的卑劣中,却被自己的同志活埋了。

白灵的死让我曾经很痛苦,我想陈老这样安排内心也是痛苦的。如果她被敌人杀死,我们会痛恨敌人;如果她是病死,我们会感慨命运多舛。但她这样的死法却让人非常的郁闷,这种安排直接封死了我们能看到的光亮。

在面对白灵这一人物的评价时,我个人觉得:白灵的死似乎暗喻着革命的不完全胜利,又似乎隐喻着革命的圣火在萌芽中就被旧社会的现状杀死了。故而,通过白灵的死无非是作者对革命的是否会胜利充满了猜疑?

浅评陈忠实小说《白鹿原》中“隐喻”的那些不为人知的秘密

田小娥是现实中的“窦娥”?

在书中,田小娥活着时,仅存的尊严在男权社会的男胜摆布下一丝毫无,死后还要被压在镇妖塔下。

通过田小娥,陈老给我们展现了传统文化冷酷的一面。

而田小娥这一人物形象的塑造其实就是中国封建女性的一个代表,也正是通过她,陈老想表达的是:正是旧建制度下,千千万万个田小娥都只不过是制度与文化的受害者,是投火的飞蛾。女性在社会的角度伴演中以及个人命运的走向全是靠社会等级和男性的命运而起伏的,正如“生如浮草,随风飘动”而已。

我们再看田小娥的抗争是很懵懂的也是很感性的,她在和整个道统为敌,挑战着白鹿原的道德尊严。

浅评陈忠实小说《白鹿原》中“隐喻”的那些不为人知的秘密

作家昨夜东坡曾在自己的作品中说,我觉得她和白灵有一比:小娥是被压抑的人性在世界上扭曲的宣泄,白灵则是一种喷涌着的理性的追求。她们是生活在同一片土地上的两个极端,一个举着火把艰难前行,一个在暗夜的污浊里沉沦。

说到底,《白鹿原》到底想表达什么?

有评论家说:《白鹿原》其实,就是想告诉大家,人也可以以另外一个样子活着—追求信念。这样的人,无论这个信念是好是坏,最后都会让人佩服。他们是主动掌握命运的,而不是跟随自己的命运漂泊的。所以才有了惺惺相惜的对手,才有了战场上对敌人的尊重,才有了至死不渝的爱情……因为这个世界本身就没有非黑即白,那些坚持自己信念的人最后把这样的东西传给了更多的人。

要做个好人,做个腰杆挺直的好人,无论沧海变换,无论宠辱哀伤,都不弃做个好人的精气神儿,就是晶莹白鹿。就是应对这个世事命运无常、充满黑色幽默世界的根本方法!

生生不息的土地,住着白鹿精魂。白鹿两家几辈子的纠葛在命运齿轮下裹挟着家愁国恨上演,这是最好的时代,这是最坏的时代,我们拥有一切,我们一无所有。

浅评陈忠实小说《白鹿原》中“隐喻”的那些不为人知的秘密

其实,在我看来,人物形象的塑造以及刻画,最能表达出《白鹿原》的文学价值。

(1)从白嘉轩的一生来看,晚年的他活成了一个明白人。

为什么呢?

其实,我们有时候静下心来想想,一个人年轻的时候,追名逐利,但是最后的结果是什么呢?正如大话西游中所说的“在人世间,难逃命运”。的确,名利会淡、世事会随风而化,我们为什么还要执著于此呢?故而,晚年看清一切的白嘉轩活成了一个圣人,整天佝偻着腰象狗一样在台阶上晒太阳,不再过问世事。正如人世间的事,看清了又能怎样呢?

(2)从朱先生的一生来看,看似走的很洒脱,其实是留下一声长长的叹息。

他亲手刻了一块砖用来堵墓道,当红卫兵挖出那块砖时,发现上面刻着字“天作孽犹可恕,人作孽不可活”,当把那块由两块砖合在一起的砖摔开时,发现中间也写着一行字“折腾到何日为止”。圣人朱先生算出了身后多少年的事情却又无可奈何,这该是何等的一种痛苦?

浅评陈忠实小说《白鹿原》中“隐喻”的那些不为人知的秘密

故而,在我看来,白鹿原的“隠喻”是黄士地上的人所独有的精神之魂,而这种魂正是一种千百年来在封建社会的条教及道德约束下,对所有人形成的一种精神默契,但当外来文化对其这种旧精神造成很大的冲激时,这种旧精神很快就会被新思想的意识形态所取代。而这种取代的后果就是长期植根于人物内心的价值观发生了改变,但我们不能否定这种改变没有其进步性,但以农耕文明为核心价值观的精神已丧失。

正如,作家昨夜东坡曾对《白鹿原》做过如下评价:

做为一种千年文化承载的精髓,它一直流淌在中国人的血液中,永远不会消失,白嘉轩的形象,就是作者要集中表现的白鹿原的魂,就是一个字——义,义如纸薄,却冲云天。中华民族历百劫而不倒,有一群义者,成为脊梁.

浅评陈忠实小说《白鹿原》中“隐喻”的那些不为人知的秘密

本文有些文学常识来源于网络,如有雷同。第一时间联系我,第一时间删稿。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