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美國關掉GPS,別國還能發射導彈嗎?為什麼?

lierenhuichang


導彈發射和GPS沒有干係。瞭解歷史的人都知道,GPS是1994年建成的,而導彈在1944年就已經登上戰爭的舞臺了。

世界上第一個研製出導彈並投入實戰的國家是納粹德國,從1944年開始,他就向英國發射了大量的V1巡航導彈和V2彈道導彈用來攻擊英國本土。此外,德國還研製出了“萊茵河女兒”、“瀑布”等空空、空地導彈,只可惜它們還沒有投入實戰,戰爭就結束了。

而我國在1957年10月4日用購買自前蘇聯的薩姆2防空導彈擊落美蔣高空偵察機RB57D的時候,蘇聯和美國的衛星剛上天,至於說導航衛星系統,呵呵,連影都沒有呢。

所以啊,即便美國關閉了GPS,別國照樣可以發射導彈。GPS就是個導航和定位系統,讓導彈打得更準罷了,導彈的發射和它真沒關係。現在很多人都買有私家車了,在車上裝個GPS確實方便出行。但並不是說這車沒有GPS就開不了了。車子能不能開,和GPS沒有半毛錢的關係,只要你的車有油,發動機正常,油路、線路、駕駛系統沒毛病就行了。導彈也是一個樣。只要它有燃料,發動機正常,控制系統正常就能發射了。

另外,導彈的制導方式多種多樣,GPS只是眾多制導方式的其中一種,所以你不用擔心美國關閉GPS的事。況且現在在衛星導航領域也不是隻有美國一家,咱們中國的北斗系統、俄羅斯的格羅納斯系統和歐洲的伽利略系統都屬於衛星導航系統。只要你導彈上裝備有這四種衛星導航系統的接收裝置,它就不怕美國關閉GPS。退一萬步來說,即便沒有衛星導航系統,你也可以用別的制導方式,如無線電指令制導、慣性制導、星光制導、紅外製導、激光制導、地形匹配製導等等。


血染戰旗紅


現在人們已經很難在離開衛星導航系統,武器裝備幾乎也離不開,同樣的導航系統在現代戰爭中佔據了重要地位,尤其是海灣戰爭時期,以美國為首的聯軍向世界展示了什麼才是新型現代化戰爭。

尤其是在這次戰爭中成名的戰斧式巡航導彈,近千次的發射共擊毀了差不多900個目標,而這個優秀的戰績,更是刷新了人們對其的認知。戰後人們分析出戰斧巡航導彈之所以能夠打的這麼準,原來是美國人的全球定位系統(GPS)的功勞。隨後有很多國家選擇租用美國的GPS信號,為本國發展精確制導武器提供信號定位支持。

如果說美國現在關掉為外國提供服務的GPS信號,那麼全世界有80%左右的飛機將變成瞎子,所造成的後果非常嚴重。同樣的我國也曾經租用過美國的GPS,但是在此前的一次演習中,解放軍發射了多枚導彈,不料這些導彈卻杳無音訊不知所蹤。而後我方科研人員通過系統的分析得出結論,原來是美國人搞得鬼,關閉了GPS的信號,導致導彈發射失敗。要知道導彈在現代戰爭中佔據重要地位,尤其是核導彈是威懾敵人的關鍵,要是因為導航信號問題發射失敗,丟人那可就丟到姥姥家去了,著實讓全球人看笑話。

我國找到問題所在就積極加以克服,雖然說我們與歐洲人合作導航系統時被坑過,但是我們也合理利用規則搶先拿下有利軌道,報了當年的一箭之仇。有消息透露出我國前不久,發射了一枚據說可以擊沉航母的東風導彈,而在導彈飛行過程中,我方甚至主動關閉了GPS信號,採用北斗導航系統,成功將千里之外的目標砸了個大坑。看到這一結果的美俄兩國都不由得對我國的導航系統和精確制導武器刮目相看。

現在我國的導航衛星系統逐漸有區域導航轉型到全球導航,而且我國的北斗將採用35顆衛星組成性能強悍的導航系統,精度將遠超GPS,相信在現代戰爭中解放軍有了北斗系統的加持,各種精確制導武器將如虎添翼,令敵人更加聞風喪膽。


迷彩虎軍事




如果美國關掉GPS,別國導彈就全歇菜,他肯定下一秒鐘就把GPS電閘拉了、然後對全世界宣戰啦。

今天的人類世界,全憑核彈的“恐怖平衡”維持和平,核彈又幾乎全靠洲際導彈打出去,如果美國的GPS能決定別國的導彈能不能發射,拜託,那樣的話關掉GPS,豈不就一下子剝奪了所有國家的核反擊能力?

GPS真有這本事,美國人做夢都會笑醒,然而這只是幻想。

關掉GPS,至多影響到一部分戰術導彈的發射、制導,就是那些採用“衛星導航制導”方式的導彈系統。

簡單說來,採用“衛星導航制導”方式的導彈,會接收衛星導航信號,確定自己的位置,再根據目標座標計算出路徑,然後飛向目標;經過連續不斷的定位,不斷修正誤差,一直到打中目標為止。

這種導彈的發射,如果是用GPS的型號,關掉GPS就會一下子變燒火棍。

但是、敲黑板,“衛星導航制導”這種技術,並不一定要依賴美國人的GPS,世界上其他大國、強國或者國家聯盟,但凡有這個能力,都會部署一套自己的衛星導航系統。

比如俄羅斯的Glonass,歐洲的“伽利略”,還有咱國家的“北斗”:

這些系統都和GPS一樣,既可民用,也可用於武器制導。

現代戰場上,衛星導航不僅用於武器制導,武器平臺也依靠衛星導航來確定自身位置,作用很大,為避免戰時被美國卡脖子,至少咱國家自己的武器裝備,都會用上“北斗”導航,外貿貨才會用GPS。

哪一天戰爭爆發,美國把GPS拉了閘,咱的導彈也照樣好使,不必擔心!

說完衛星導航的作用,還有一條,並不是所有導彈都是這樣制導的,比如前面提到的戰略安全基石——洲際導彈:

就不會採用衛星導航制導,而是用慣性制導、星光制導等方式,這些方式的好處是“絕對不受干擾”,除非被反導系統硬攔截,否則打出去、就一定能命中目標,才能確保核武器的震懾力。

美國人的GPS,性能是很先進,但在戰場上的作用並沒那麼大。

“決定別國導彈的生死”,這純屬自己加戲,如果GPS真有這麼大能耐,咱國家的反衛星武器研究可是世界領先,一下子把美國的GPS衛星都打掉,美國人的導彈豈不是全趴窩,乾等著捱揍了?

也沒見美國人嚇得夜不能寐,是吧,咱有自己的“北斗”,更不用擔心嘍!

——


炎黃軍武


沒問題啊,導彈照樣發,但是對精度有一定影響。

現代導彈都是多種制導方式組合的複合制導。GPS制導只是其中的一種,它定位精度高,使用成本低,反應速度快,確實很好用,但也絕非必不可少。

第一,彈道導彈。絕大多數為慣性制導、星光制導等組合方式。它的目標座標都是在發射前輸入導彈,然後按彈道飛向目標,這裡面不牽扯定位的問題,也就沒GPS什麼事,所以它的發射不受影響。

第二,像空空導彈,地空導彈,空地導彈等。它們的制導方式有兩種,一種是主動、半主動制導,一種是被動制導。比如紅外製導,紅外成像制導,都是奔著熱源的紅外信號就去了,發射後都不用管,只要紅外信號不丟失就能擊中目標。

半主動雷達制導、主動雷達制導是依靠雷達反射信號追蹤目標,只要雷達緊緊鎖定,導彈就不會迷茫,很堅定的幹掉敵人。專門打擊雷達的反輻射導彈也是一樣,這些導彈都不依賴GPS制導。

第三,單兵使用的便攜式導彈,基本都是紅外製導、雷達制導或者是線導。線導就更可靠了,可以遙控制導,根本不需要GPS。

第四,依靠GPS比較多的是巡航導彈。巡航導彈射程遠,速度慢,需要精確定位,所以在飛行中端通常會用GPS定位,修正航線。

但如果沒有GPS,巡航導彈還有地形、影像匹配,雷達制導,慣性制導等多種手段。只不過在定位精度上確實要下降不少。以前用一發巡航導彈搞定的事情,現在需要更多的導彈才能完成,降低了攻擊效率。

第五,GPS制導的炸彈和炮彈肯定是無法保證精度了,但激光制導炸彈仍然可以愉快的玩耍。

所以,為了保證核心戰鬥力,我國開發了北斗導航系統,俄羅斯開發了GLONASS導航系統,歐洲開發了伽利略導航系統。都是為了將核心技術掌握在自己手中,關鍵時候不受美國的制約和要脅。靠誰都不如靠自己呀!


和風漫談



如果美國關掉GPS,別國還能發射導彈,但是導彈的精度會大打折扣。就讓筆者來介紹這個問題。所謂GPS就算美國的全球導航系統,是美國軍方開發的專門為軍方開發的系統,最初只是供給美軍使用,當時系統有兩個頻率,一是軍方的高精度精度在0.5米,還有一個頻率在上個世紀90年代開放給民間,開始還有精度擾亂系統,之後才取消,目前精度在10米左右。但是美國掌握這個系統的關鍵,就在伊拉克戰爭期間,美國就關閉了阿拉伯上空的GPS民間通道,使得伊拉克的武器失去了精確度。


但是在美國開發出GPS以後,蘇聯也開發出類似的系統格羅納茲系統,歐盟也有伽利略系統,當然亞洲還有北斗系統,日本的局部系統天頂等,就算美國關閉了GPS以後,只要有以上國家與組織的系統的芯片,也可以對對方的目標進行精確打擊。


美國依賴GPS非常嚴重,如果沒有了這個系統,美國反而不會打仗了。所以美國現在對GPS衛星的保護很重視,生怕對方會在戰爭開始時,會讓美國成為瞎子。最近1年,美國向敏感地區發射了替代衛星數顆,就算防止最擔心的事情發生。


橋本看日本


可以啊,因為並不是所有的導彈都需要衛星制導的,比如空空導彈、空地導彈等,這些導彈可以使用雷達制導、激光制導、紅外製導等制導方式,工作的時候不依賴GPS,就算是那些中遠程的彈道導彈甚至洲際導彈,沒有GPS也同樣能發射,因為GPS只是起到輔助修正導彈彈道、提高導彈精度的作用,並不是說沒有了GPS導彈就連目標都找不到,不然的話,不是全世界都要受制於美國佬了?

舉個例子,就比如洲際導彈,在沒有衛星制導的年代不也一樣能使用麼?GPS在軍事中的首次運用是在1991年的海灣戰爭,到全面建成覆蓋全球更是要到1993年,而洲際導彈這玩意早在五六十年代就已經有了,像前蘇聯的第一次洲際導彈實驗就是在1957年,美國正式裝備的第一枚洲際導彈則是在1959年,在那個年代哪來的GPS制導啊,但是洲際導彈不也同樣能用?所以,GPS對於導彈來說,並不是必不可少的一環,沒有了GPS,洲際導彈仍然該幹嘛幹嘛,精度有影響大不了提高當量嘛,

精度不夠,當量來湊,總是有解決辦法的!

關於導彈的制導方式,其實是有很多的,比如遙控制導、尋的制導、星光-慣性制導、GPS定位制導、景象和地形匹配製導以及複合制導等,其中雷達波和紅外製導都屬於尋的制導,而激光制導則是遙控制導的一種,至於複合制導,則是在導彈飛行的過程中,綜合使用多種制導方式,提高導彈打擊方式,對於中遠程的彈道導彈甚至是洲際導彈來說,可使用星光-慣性制導、景象和地形匹配製導等制導方式,其實星光-慣性制導就是一種複合制導方式,它是星光制導+慣性制導的組合,相比傳統的慣性制導,這種複合制導方式在穩定性、自主性以及精度上有著更大的優勢!


因此,就算美國關掉了GPS,也不會對世界各國的導彈有太大的影響,普通的導彈不需要依賴衛星,彈道導彈使用複合制導,沒了衛星也一樣教你做人,反正精度不夠,就當量來湊,而且關掉了GPS,在民用方面影響會更大,因為美國開放給全世界使用的是民碼,軍碼只有美國軍方以及有授權的盟國使用,民碼本身的定位精度就比不上軍碼的,就算關掉了民碼,對他國軍隊也不會有太大的影響,但是在民用領域的各種導航可能就影響大了,不過美國佬是不可能關掉GPS的,畢竟好不容易打開的民用市場,就要被友商給霸佔了,比如伽利略!


哨兵ZH


如果美國關掉GPS,影響最大的是我們的手機導航,出門再也沒以前那麼方便了。而對於導彈來說,GPS只是個導航系統而已,頂多影響導彈制導的精度,怎麼別的國家就不能發射導彈了?況且還有北斗、格洛納斯、伽利略等其他備胎以及慣性制導、紅外製導、地形匹配製導、激光制導、圖像匹配製導等許多哥們,你這是要引起公憤啊!兄弟!
(衛星制導)

我們先來看一款大殺器,美國自己最先進的民兵2洲際彈道導彈,這是它內部的導航系統。這款名叫D37D的慣性導航裝置是由加速度計、陀螺儀和導航計算機組成的,在他發射之前會將預定目標、路線的信息以代碼的形式輸入導航計算機,然後導彈發射出去後就根據這樣的預定路線飛出去攻擊目標,之間會通過慣性導航裝置不斷計算自身位置,調整自己的飛行姿態,保持和預定路線的一致,這就是所謂的慣性導航,這種導航方式不依靠外界指示,安全可靠,是目前彈道導彈的主要導航方式。


看完大導彈,我們再來看小導彈,像現在的空空導彈、反坦克導彈、地空導彈等小型導彈,目前最主流的方式就是紅外製導,因為這些導彈飛行距離近,通過火控雷達一打出去就很容易探測到對方的紅外信號,然後就像蛇一樣撲向自己的目標,所以美國人形象的給自己的紅外製導空空導彈取名為響尾蛇導彈。


(空空導彈紅外導引頭)

那麼剩下的就只有大型巡航導彈了,比如反艦導彈、空對地、艦對地導彈,以世界上最有名的戰斧導彈為例,其採用了複雜的複合制導方式,前期慣性加中段地形匹配、衛星制導以及末端圖像匹配製導,所謂的地形匹配就是提前在導彈飛行路徑上輸入電子地圖,導彈計算機通過對比尋找到最正確的路徑。而衛星制導自然就是依靠GPS導航了,圖像匹配製導就是最後拿出照片來看到底誰才是我要攻擊的目標。目前主流的巡航導彈基本上都是運用這幾種導航方式。


(地形匹配製導)(圖像匹配製導)

從上面我們也能看出來,衛星制導一般只有大型巡航導彈用的多,而巡航導彈用衛星制導的目的也只是提高精準度,並不完全單一依靠衛星制導。退一步說,目前全球已經有美國的GPS、中國的北斗、俄羅斯的格洛納斯、歐洲人的伽利略四種導航系統,這些大佬的導彈大部分都是兼容兩種及以上衛星制導方式的,莓果人關了GPS,我照樣可以用其他系統進行衛星導航,完全不佛你!逼急了用導彈把美國人衛星人打下來,到時候哭的就不知道該是誰了!


軍武吐槽君


當然能,因為不同的導彈制導方式也不同,而且大部分的導彈都不用依靠衛星導航航路修正,只需要依靠慣性制導就可以。導彈的種類有很多種,除了巡航導彈,其他導彈很少有用到衛星制導的,而且衛星制導也不光是GPS一種。

圖中清晰可見主動制導導彈的導引頭。


拿我國來說,我國就有北斗衛星導航系統,導航的精度在米級以內,覆蓋範圍目前正從亞太地區朝著全球組網擴展,這意味著,現階段我國完全可以依靠北斗衛星導航系統在亞太地區實現巡航導彈的精確打擊能力,而且不遠的將來也能實現全球的精確打擊能力,而且是說從窗戶打進去,絕對不會跑到門裡面,精度很高。

圖為主動制導導彈的導引頭。


除了我國以外,俄羅斯也有自己的格洛納斯衛星導航系統,歐洲也有正在建設中的伽利略導航系統,也就是說GPS並不是目前唯一的衛星制導系統,俄羅斯研發的核動力巡航導彈已經可以依靠格洛納斯衛星導航系統實現大範圍的機動和打擊了。同時,大部分的導彈並不需要衛星進行制導,尤其是彈道導彈和普通導彈。

類似於上圖YJ18這樣的反艦導彈不需要GPS制導,而下圖的長劍10導彈則需要依靠GPS制導。


彈道導彈可以依靠慣性制導來進行航路修正,打一個大略的角度就可以,如果是洲際級別,那麼命中精度差個幾十米也無所謂,甚至可以採用星光制導,以星空背景為制導方式。而普通的導彈就更簡單了,他們只需要依靠紅外製導或者主動雷達制導,或是指令式的被動制導,但是不論是哪種制導方式,都不用衛星的參與,而且往往採用以上制導方式的導彈擁有更準確的精度。

還有一些導彈主要依靠慣性制導,上圖為印度的布拉莫斯導彈,下圖為精確制導炸彈。


舉個例子,美國的LRASM導彈就不需要衛星進行制導,他的彈頭採用了紅外加主動雷達雙模,中途依靠飛機進行中繼制導,可以在不依靠衛星制導的前提下實現長達1000公里的射程。我國的YJ18和YJ12等導彈也不需要衛星進行制導,這些導彈同樣可以依靠主動雷達在30公里距離內自主開啟雷達進行目標搜索和鎖定,實現自主的目標選擇,而指令制導導彈,比如一些防空導彈則可以不斷接收雷達制導信號,直至命中目標,他們還可以依靠火控雷達進行輔助。

這個世界上絕大多數導彈不需要依靠衛星制導。


所以說,美國關閉GPS,別人就不能使用導彈,這完全是不對,甚至是毫無影響的。


海事先鋒


想必題主想問的是關掉GPS別國發射的導彈還能精確打擊目標嗎?

發射導彈只和你的發射設備有關,至於制導系統則需要依賴於GPS等導航系統。


全球導航系具有重要的地位,無論是在軍事上還是在民用上都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再加上目前現代化戰爭全靠定位系統來進行精確的制導以及打擊目標。因此擁有一個獨立的全球定位系統對於任何一個現代國家而言具有重要的作用,尤其是在戰爭中的應用。

目前全球4大衛星定位系統包括:美國的GPS、中國的北斗以及歐洲的伽利略和俄羅斯的Glonass系統。

GPS於美國適於1958年的一個軍工項目,1964年正式投入使用。到了上世紀70年代美國海陸空研製了新一代GPS衛星定位系統,能夠提供實時、全天候和全球性的導航服務,主要用於情報蒐集、應急通訊等一些軍事目的。GPS是目前全球範圍內覆蓋率最高(高達98%)、技術最成熟的全球定位系統。

我們祖輩深刻牢記落後就要捱打的道理。因此從1994年開始我國就在獨立研發屬於自己的導航系統—北斗導航衛星。在1994年啟動了“北斗一號”工程建設,在2000發射2顆地球靜止軌道衛星;在2003年發射了第三顆衛星;在2018年底已完成19顆衛星發射組網,目前北斗導航系統已正式向全球提供RNSS服務,在軌衛星已達到39顆,能夠提供全球範圍內全天候、高精度高可靠性的定位導航服務。

因此,美國關了GPS對於那些依賴於GPS定位制導的國家來說,發射了導彈也降低了打擊目標的精準度,而對於類似於中國這樣擁有自己獨立的定位系統來說,只能說一句“I don’t care”!


科技Joy


GPS和導彈發射有什麼關係?導彈能不能發射和導彈發動機還有燃料有關係,和美國的GPS系統沒有一毛錢關係。題主可能是想問GPS被關閉之後導彈還能不能打準吧?但是說實話,導彈能不能打準也和GPS關係不大,世界上只有很少一部分的導彈是使用GPS制導的,所以說GPS和導彈息息相關,但是有關係並不是很大。題主問出這個問題可能是想說當年臺海危機,我國發射一枚導彈,然後美國關閉了GPS系統我國兩枚導彈失控的故事吧?


其實說實話這個故事的真實性噠噠噠也不知道,不過我覺得來自地攤文學的可能性比較大。因為我國當時發射的什麼類型的導彈沒有說,所以並不能確定到底是因為美國關閉GPS系統導致導彈失控還是使用了類似於電子干擾的技術手段導致導彈的失控,也就無法確認故事的真實性。唯一能夠確認的是,臺海危機我國和美國差距實在是巨大,甚至可以說是毫無還手之力。

迴歸正題,先來說說到底什麼是GPS。GPS是一款全球導航系統,於1994年全面建成,分為民用和軍用兩個部分。GPS的民用部分最主要的功能就是提供導航服務,現在我們使用的智能手機大部分裝有GPS終端,可以實現精確的導航服務。而軍用部分則是精確定位功能,精確定位可以實現的功能主要有三個。第一,敵我位置的確認;第二,為精確制導武器提供製導與參數修正;第三,為飛行器提供導航服務。世界上使用GPS民用服務的國家很多,但是軍用功能僅僅服務於北約國家,照題主這麼說難道美國GPS把一關閉,其他國家的導彈直接不用了?很顯然是不可能的。


導彈的分類有很多種,按照飛行方式可以分為按照固定導彈飛行的彈道導彈和可以巡航飛行的飛航式導彈兩個大類,按照功能可以分為地對地導彈,防空導彈,反艦導彈,巡航導彈,空空導彈等幾個類型。基本上來說使用美國GPS系統提供精準定位與制導的就只有西方國家的巡航導彈,中國和俄羅斯的巡航導彈則使用的自己家的全球定位系統提供精確定位服務。再說細一點,用GPS制導最多的就是美國人自己的戰斧,加上小弟手裡的一些自研巡航導彈。

以戰斧巡航導彈為例子,戰斧巡航導彈採用複合制導,前段發射使用慣性制導,中段巡航飛行採用地形匹配製導和GPS衛星導航,而末端攻擊目標則使用的是圖像匹配製導。其中GPS衛星導航也叫作衛星制導,主要的作用是配合地形匹配製導,為戰斧導彈提供精確的飛行路線,並不是說沒了GPS戰斧就不能用了,而是精度會有所下降。這裡說一句題外話,研製遠程巡航導彈最難的就是中段制導,需要兩項非常先進的技術,一項是用於地形匹配製導的全球地形精確測量技術,還有一項就是用於衛星導航的全球定位系統。我國的巡航導彈遲遲不能上艦很重要的一個原因就是我國這兩項技術還未完善。

導彈的制導也有很多方式,常見的有紅外成像制導,被動射頻制導,主動雷達制導,慣性制導,無線電指令制導,電視制導等等一系列的制導方式。早期的彈道導彈使用的是慣性制導,在導彈上安裝一個陀螺儀,再依據陀螺儀角動量守恆的原理,不斷讀取陀螺儀角度變化,通過比對發射時的原始數據確認自己的位置,然後再對比目標的位置修正導彈的飛行參數最終擊中對方。這個過程中根本不需要外部設備對導彈進行制導,一個陀螺儀加上無線電指令就可以保證導彈在數百公里內的射擊精度。
其實目前世界上並不是只有美國擁有全球定位系統,除了美國的GPS,還有歐洲的伽利略全球定位系統,俄羅斯的格格納斯和我國的北斗系統。俄羅斯可是玩火箭,玩衛星的鼻祖,世界第一個進入太空的人加加林就是俄羅斯人,當時可沒有衛星導航,更沒有全球定位系統,用的是純機械式的陀螺儀慣性制導。目前我國的北斗系統已經開始全球服務,相信在不久的未來我國的巡航導彈也能像美國一樣,在世界的任何一個角落發射,精確打擊目標。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