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國際藝術節|荷蘭國家芭蕾舞團致敬87歲編舞大師曼倫

當芭蕾摒除故事情節,脫離舞劇形式,迴歸身體之美、線條之美,回應音樂之美——自20世紀初起盛行的這股創作之風,就是“新古典主義芭蕾”。

在新古典主義芭蕾中,音樂不再是舞蹈的配角,“看得見的音符,聽得見的舞蹈”才是編舞的精髓。荷蘭編舞家漢斯·範·曼倫,是新古典主義芭蕾領域當之無愧的大師。

11月13日-14日,荷蘭國家芭蕾舞團在上海大劇院起舞“大師頌”,以曼倫的4部新古典芭蕾作品——《貝多芬第29號奏鳴曲柔板》《歡喜冤家》《五段探戈》《小安魂曲》,致敬這位已經87歲的編舞大師。

曼倫視“交響芭蕾”大師喬治·巴蘭欽為偶像,繼承了巴蘭欽在音樂性和舞蹈上的緊密連接,也因此他選用於編舞的音樂豐富多樣,貝多芬、莫扎特、普羅科菲耶夫、斯特拉文斯基……遠至巴赫的形而上學,近到皮亞佐拉濃郁的激情和生命能量,音樂大師們的作品都是他的靈感源泉。

在上海上演的4部作品,同樣用舞蹈和音樂完了4次對話。

上海国际艺术节|荷兰国家芭蕾舞团致敬87岁编舞大师曼伦

《貝多芬第29號交響曲柔板》劇照

在《貝多芬第29號交響曲柔板》中,三組男女舞者就像“複製”了一般在統一舞動,曼倫從動作本體著手,關注動作在極慢的運動過程中產生出的質感與美學風格,就像“一個輪子在滾落之前被推了一下,之後仍然在滾動。”他說。

上海国际艺术节|荷兰国家芭蕾舞团致敬87岁编舞大师曼伦

《歡喜冤家》劇照

在《歡喜冤家》中,兩位男女舞者進入了一場名為“愛情”的博弈,他們互相諷刺、互相挑逗、互相吸引、互相愛慕,現場伴奏的鋼琴師見證了這場趣味橫生的遊戲。

上海国际艺术节|荷兰国家芭蕾舞团致敬87岁编舞大师曼伦

《小安魂曲》劇照

在《小安魂曲》中,波蘭作曲家格雷茨基的《為一個波爾卡而做的小安魂曲》是曼倫的靈感來源,整部作品呼應著離別、死亡和孤獨的主題,籠罩著淡淡的陰鬱基調,中間有一段舞非常瘋狂,意指人在活著時做過很多瘋狂的事,最後迴歸到平靜。

上海国际艺术节|荷兰国家芭蕾舞团致敬87岁编舞大师曼伦

《五段探戈》劇照

在《五段探戈》中,阿根廷作曲家皮亞佐拉活力四射的音樂充斥全場。這部作品由5個舞段組成,女舞者髮間別紅花,穿紅黑兩色裙,儼然阿根廷女郎,在充滿激情的探戈與理性脫俗的芭蕾之間,一對對舞者展開了一場夜色撩人的二重唱。

4部作品時間跨度近40年,可以看到曼倫編舞風格的演變,然而,“音樂性”是一以貫之的一根線,它們充分發揮了舞蹈的音樂性,使舞蹈成為音樂的另一種表現形式。

“有些作品誕生於三四十年前,但今天去看會發現它依舊很現代。好的藝術是跨越時間的。”荷蘭國家芭蕾舞團藝術總監特德·布蘭登森說,曼倫的作品很容易理解,因為非常清楚、非常乾淨,他的作品裡總有一種形式美,同時會密切關注人與人之間的聯繫,“你可以看懂臺上在發生什麼,而不用提前去預習。他就是讓舞蹈用自己特有的語彙去說話,而不是用語言去說話。”

1961年起,曼倫在荷蘭最主要的兩家舞團——荷蘭舞蹈劇場、荷蘭國家芭蕾舞團開始了職業生涯,迄今已創作120多部芭蕾作品,由50多家舞團在世界各地上演。他與荷蘭國家芭蕾舞團的緣分更是持續至今,87歲了,他依舊和年輕人打成一片,活躍在創作一線。

“他已經87歲了,但他的精力相當旺盛,是一個超級可愛、超級酷的小老頭。我們出去巡演,他自己拉個箱子,跑得比我們還快。”劉茜是荷蘭國家芭蕾舞團建團以來的第一個中國首席,在上海的演出裡,她獻演了《貝多芬第29號交響曲柔板》和《小安魂曲》,她說,曼倫所有劇目裡的演員都是他親自把關挑選的,“你看到他就會覺得很酷,他的作品和他本人極其相似。”

歐洲有些舞團很現代,有些舞團很古典,荷蘭國家芭蕾舞團介於古典和現代之間,“我們總感覺,現代作品沒多少觀眾,傳統作品會有很多觀眾,幸運的是,曼倫的作品有非常龐大的受眾群。”

布蘭登森說,曼倫讓現代芭蕾作品變得更流行,不僅是在荷蘭,在德國、法國、比利時等歐洲國家同樣如此,“當我們在荷蘭做曼倫的專場時,幾天就能售罄門票,當我們去俄羅斯,他被視為英雄和大師,現代作品同樣可以很流行並獲得商業上的成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