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少脾虛血虛,是因為肝鬱

中醫認為肝屬木,脾胃屬土,木固土,若木材出現問題,則會影響土壤,同理當肝氣受阻使得肝脈阻遏,即出現肝鬱之症時,也會影響脾胃功能,而當脾胃功能出現異常則會出現血虛。由於肝藏血,血不足,則肝鬱更加嚴重。這便是一個惡循環,治療肝鬱、脾虛、血虛的關鍵則是打破這個惡循環。

肝鬱、脾虛、血虛的臨床表現:

1、肝氣犯胃,胃失和降,往往會伴有食慾不振、噯氣、甚至惡性欲吐、上腹脹痛。

2、人的骨關節、肌肉、筋都需要氣血滋養,當氣血虛弱時,筋和肌肉容易萎縮、鬆弛,使得骨關節的活動受限,故易出現腰痠背痛,肩頸痠痛。

3、脾的運化功能失常,如食少訥多,腹脹腸氣不通等。

4、氣血不足,則容易出現面色淡白、頭暈眼花,心悸多夢等。

多少脾虛血虛,是因為肝鬱

肝鬱、脾虛、血虛的常見病因:

1、情緒低落或精神抑鬱,導致肝氣鬱結。

2、飲食習慣不當,不節制。

3、勞逸失調。

4、由於藥物的副作用所致等。

當一個人肝氣不舒,疏洩能力就下降了。脾胃失去了肝氣的幫助,好像失去了伴侶一樣,變得呆呆的(如納呆),沒有勁頭工作。

這種肝失疏洩、脾失健運的狀態,我們叫它「肝鬱脾虛」。

出現「肝鬱脾虛」,問題既可能出在肝身上,也可能出在脾身上。

如果一個人過分地胡吃海喝,或者超負荷勞動累壞了身體,會由脾失健運、溼雍木鬱而導致肝失疏洩。

但實際上,大多數情況下都是肝在拖累脾。因為肝鬱一定影響脾。肝受邪氣,又常常傳給它最容易欺負的人——脾,脾虛,則血虛,引發一系列的反應。

多少脾虛血虛,是因為肝鬱

所以根源在肝氣不舒,每個時代都有他自己的時代病,我們這個時代大部分人都有的情況就是:肝氣不舒。

那麼該如何解決呢?治療肝鬱、脾虛、血虛的關鍵在於疏肝健脾,疏肝善治氣病,使肝氣鬱滯病理解除,不向肝火、肝風、血瘀發展,從而既有治病之用又有防病之功;而補益脾胃可以保護和鞏固元氣,元氣充沛,則病痛能消除。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