泱泱大国遇上一根筋皇帝,竟被小国3年拖垮,举国声讨将其勒死

▌欢迎来到小城庸人趣聊历史,浏览一分钟,松60秒。

上期我们说到隋朝建立以后,隋文帝、隋炀帝两位皇帝通过一系列有效的措施,大大加强了隋朝的统治。从南到北,从北到西,从西到西北等广大的区域都已经在隋朝的掌控之中。

但是唯有东北方向还不太稳定,主要就是东北地区的辽东和整个朝鲜半岛,在这一区域内居然有三小国呈现出了三国鼎立的局面,分别是北部的高句丽,南部的百济和新罗,其中最让隋朝头痛的就是以平壤为都城的高句丽.

泱泱大国遇上一根筋皇帝,竟被小国3年拖垮,举国声讨将其勒死

▲高句丽,百济,新罗三足鼎立局面

那么高句丽是一个多大的国家呢?跟隋朝相比它几乎就是巴掌大的对方,从文化、经济、军事等多方面来说跟大隋朝差着十万八千里的距离。但这样一个勉强算是国家的小地方,硬是把大隋朝生生地拖到亡国。

高句丽于公元前37年建国,控制了朝鲜中北部和辽东地区;公元242年,魏明帝攻破迫高句丽,差点灭国;五胡乱华时期,高句丽又趁乱做大,一路向西发展到辽河流域;公元427年迁都平壤,正式与百济,新罗形成三足鼎立之局面;直到公元688年被薛仁贵灭国,先后共存705年,可谓生命力十分顽强。

泱泱大国遇上一根筋皇帝,竟被小国3年拖垮,举国声讨将其勒死

▲隋朝与高句丽地理位置示意图

那么这么小的国家是怎么在三年之内,把隋朝给拖到亡国的呢?主要还是因为隋炀帝三年内连续发动的三次东征。

▋第一次东征

第一次东征的导火索,就是高句丽首先发动的辽西之役。其实就是边境上一波小范围的骚扰战斗,已经被地方官员给击退了,中央完全没有再派大军的必要。但是好大喜功的隋炀帝非常生气,决定要彻底灭了这个弹丸之地,彰显国威。

大业八年正月隋炀帝集结士兵113万、战船300艘、战车5万辆、运粮小车60多万辆、战斗配备人员200多万,合计近400万人的征讨大军,占当时隋朝壮丁总人口二分之一,历史上从来没有如此大规模的出征,杨广可谓势在必得,从此让高句丽从地图上消失。但是第一次东征以杨广惨败告终。

泱泱大国遇上一根筋皇帝,竟被小国3年拖垮,举国声讨将其勒死

▲第一次东征高句丽声势浩大

▋史上最大规模的出征,为什么会惨败呢?

原因一:大规模的征讨必然给全国人民带来了严重的负担和灾祸,尤其是为了赶造出战争所需要的战船战车,官员强迫工人日夜站在水里工作,很多人都泡出蛆了,十个人最少死掉三四个,加上战斗造成大量人口死亡。

原因二:隋炀帝自大清高,有人建议分开作战方便调动。杨广为了威风执意亲自指挥全军。每天出发一个军,结果全军出动就花费40多天。战线长达几百里,各个部队之间根本不能协同作战,粮草还迟迟运送不到,最先出发的40万人,死的就剩下2700人。

原因三:与隋军的侵略性征讨相比,高句丽被这次声势浩大的入侵激发了异常强大的战斗力。为了保护疆土,人人同仇敌忾,男女老少全部参战,并在平壤都城进行周密的准备。

泱泱大国遇上一根筋皇帝,竟被小国3年拖垮,举国声讨将其勒死

▲第一次东征高句丽隋朝伤亡惨重

由于大规模的征召,年轻人和粮草器具都被运输到战场,隋朝只剩下老弱病残和食物匮乏的局面。导致食物价格猛涨,老百姓大批饿死街头,民间怨声载道,隋朝经济面临崩溃。

▋第二次东征

其实第二次东征高句丽,完全就是因为隋炀帝一根筋好面子,接受不了上次失败的屈辱。当大臣们听说不到一年隋炀帝又要东征,纷纷出来进谏放弃东征,隋炀帝直接把进谏的人全杀了。大业九年4月27日,隋文帝再次举全国之力度过辽河,围攻辽东城,结果再次惨败告终。

泱泱大国遇上一根筋皇帝,竟被小国3年拖垮,举国声讨将其勒死

▲第二次东征高句丽隋军再次惨败

▋第二次东征失败的原因?对隋朝又有什么影响?

原因一:军心不稳,民心不向。由于间隔上次东征一年不到,老百姓还没从丧亲之痛中走出来,又要重新上战场,没人愿意打仗,所以组成的军队军心根本不稳,老百姓能跑就跑,没人愿意送死。

原因二:贵族杨玄感起义,杨玄感是什么人?杨素的儿子,当年杨广能当皇帝多亏了杨素,杨素在朝廷中的地位极高,杨玄感在朝中也是重要大臣。所以杨玄感这次起义,半个朝廷都得跟着响应,杨广不得不撤离战场,迅速赶回来平反,第二次东征再次失败。

泱泱大国遇上一根筋皇帝,竟被小国3年拖垮,举国声讨将其勒死

▲贵族杨玄感首先在宫中发动起义

如果说第一东征失败只是让隋朝的经济崩溃了,那么第二次东征失败可以说是让隋朝整个国家都面临崩溃的局面,因为除了贵族起义以外,民间已经燃起起义的火苗了,百姓再也不能忍受这个一根筋的皇帝了。

▋第三次东征

按理说已经有两次失败的惨痛经历了,国家都快要亡了,杨广应该老实了。但任谁都想不到一年后杨广会发动第三次东征。大业十年二月隋炀帝再次征兵东征,百官的反应《隋书·炀帝纪》记载:”百官俱进“,没有一位官员出来进谏,都想着这杨广疯了吧?非得把国家祸害没了才肯停下来。

泱泱大国遇上一根筋皇帝,竟被小国3年拖垮,举国声讨将其勒死

▲杨广发动第三次作死的东征

▋第三次出征必然导致国家的灭亡

原因一:第三次征兵根本就征不上来兵,就算征上来了,走到一半不是逃了就是反了,没人愿意在为这一根筋的皇帝打仗了。

原因二:国力空虚根本不支持大规模的战争了,两次东征失败以后,国内老百姓都已经到了啃树皮的程度了,杨广根本不当回事,还想着要狠狠地收拾高句丽呢,这国家能不亡吗?

泱泱大国遇上一根筋皇帝,竟被小国3年拖垮,举国声讨将其勒死

▲三次东征失败以后民间遍地都是起义军

这场战争的发动彻底把老百姓逼疯了,我们都啃树皮了,你还要打,这不是把我们往死里逼吗?既然活不了那就只能反了,星星之火可以燎原,隋朝终于爆发了全国性的起义,起义军遍地都是,平均5家就有一家参加起义。

而一路作死的隋炀帝杨广,最终被起义军重重包围在宫中,杨广被自己身边的禁卫军活活地给勒死了,全国上下百姓都出了一口恶气。并且诅咒杨广埋在哪,天雷就劈到哪里,让杨广死后也不得安宁。

泱泱大国遇上一根筋皇帝,竟被小国3年拖垮,举国声讨将其勒死

▲史料记载杨广被自己的禁卫军活活勒死

从三次东征来看杨广因为自己的好大喜功,一意孤行确实是一步步把辛苦建立起来的隋朝逼向了死路,如果没有三次东征或者不那么着急东征,隋朝一定不会仅仅存在38年就亡国了,您觉得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