蔣介石母親墓地:位於風水寶地,圖9墓碑上方四個字寓意深刻


【蔣介石和母親合影】王採玉(1863-1922年),原名彩玉,浙江奉化市嵊縣葛竹村人,蔣介石的母親。蔣介石對母親非常孝敬,他在撰寫的《先妣王太夫人事略》中說:“中正幼多疾病,且常危貽,及痊癒則又嬉戲跳躍,凡水火刀槍之傷,遭害非一,以此倍增慈母之勞,乃六歲入學,頑劣益甚,而先妣訓迪不倦,或夏楚頻施,不稍姑息。”

【蔣母陵園】1921年6月14日,蔣介石母親在溪口去世,終年58歲。王採玉去世時,蔣介石父親蔣肇聰已經去世20多年,結果王採玉留下遺囑另選墓地下葬。經過一番選擇,最終選擇了溪口鎮西兩華里白巖山魚鱗岙,蔣母墓地又統稱蔣母墓道。

【蔣母墓道入口】蔣母墓道長668米,依坡而上,沿途有石牌坊、下轎亭、墓廬、八角亭、墳墓等建築。蔣介石母親墓地風水非常好,當年蔣介石命令風水先生乘坐飛機在溪口鎮四周堪輿尋找合適墓地,最終選擇了這處墓地。從空中看,座山像似一座彌勒佛,蔣母墓地正好位於彌勒佛的肚臍眼處,這是因為蔣母信佛。


【“蔣母墓道”石牌坊】蔣母墓道入口處時一座四柱三門石牌坊,其中中門上刻“蔣母墓道”四字,設3門,中門寬3.7米,左右邊門各寬2.1米。牌坊坊柱上浮雕花卉、神仙、壽星等,兩側古松參天,風景宜人。

【下轎亭】這座亭子跨路而築,從外表來看很象古代書生的方巾帽。蔣介石每次回來祭母,到此必下轎步行,以表示孝心,此亭因此被稱為“下轎亭”。蔣母墓地前後耗時三年時間修建,期間蔣介石多次蒞臨現場指導施工。

【孝子亭】孝子亭又名八角亭,是蔣介石考慮到母親在九泉之下行路維艱,特在漫漫墓道中間,築八角亭相待,讓母親的亡魂得到休息,這座亭子也是蔣介石孝心的體現。

【慈庵】慈庵又稱墳莊,這裡是蔣氏後代子孫守孝居住之地。因為墓中只安葬著慈母,沒有嚴父,故名“慈庵”。慈庵始建於1923年,這年是蔣母60冥壽,他命人修建這處五間平開的房屋。有一點是肯定的,蔣介石每次回到溪口都會在慈庵住上幾天,以示不忘母恩。

【慈庵內部】蔣介石對母親的感情很深,在他日記中多次寫道對母親的思念,比如1921年6月23日的日記寫道,“吾母若在,則垂憐有人,往訴有所,必不如今日之孤苦零丁也。嗚呼,吾母此時,豈可死乎”;再比如1921年11月28日中的日記寫道,“下午,假寐醒時,感悼母氏,淚下盈腮,深自黯然。”


【蔣母墓地】墓地是典型民國時期風格,以石塊砌成,墓碑上方的扇形攔土石上刻有“壺範足式”四字,寓意深刻,有女中模範、楷模等意思。墓碑碑文是孫中山題寫的“蔣母之墓”;兩邊別頭柱上刻著蔣介石自撰、國民黨元老張靜江手書的一副對聯,“禍及賢慈當日頑梗悔已晚;愧為逆子終身沉痛恨靡涯”,寓意蔣介石小時頑皮淘氣,連累母親的“悔恨之情”。

【墓地旁的方圓池】方圓池位於蔣母墓地東側,是蔣介石專門修建,因為墓地四周缺水。方,為靜止穩定之品,為厚德載物;圓,為積極好動之智,為自強不息;方圓池寓意智圓行方,蔣母教育後裔為人方正處世圓滿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