境外礦業投資成功的第三條路徑——"空中捕螞蚱"

一、中國境外礦業投資的既有路徑及存在問題

中國境外礦業規模投資自1990年代,以首鋼1992年投資秘魯鐵礦項目、中石油1997年投資蘇丹石油項目、中色建(現中國有色)1998年投資贊比亞謙比希銅礦項目為標誌性事件起,已經過去30多個年頭了。

早先主要以大型國企為主,後來民營大型企業跟上,地質勘探部門(依託海外勘查基金)出海。目前,從事境外礦業投資的國有企業與民營企業,從大型和中型,到小型和微型公司,不計其數。

境外礦業投資成功的第三條路徑——

當前境外礦業投資基本上有兩種路徑:其一,通過競標/要約收購已有的礦地資產,投資開發獲利。其二,通過所在國華人/熟人/中介等,與原礦權主,合作勘查與開發獲利。這兩條路徑,均是對既有礦權區的已獲礦產資源的數量、質量、找礦前景、開發利用條件、開發成本及礦產品價格走勢諸方面的評估,以規避各種投資風險。

關於這兩條路徑操作實踐的成功經驗與失敗教訓,已有大型礦業公司、投資機構和研究人員進行過大量的研究與總結,在此,本文不再贅述。但細究這兩條路徑,其實都是被動型的,因為礦地是別人家先圈定好的,我們只能在別人家所劃的圈圈裡打轉轉。

的確,在"從無到有"上,中國對於境外全球礦業的貢獻較少,更乏在全球礦業界有影響力的發現。當然,也有例外。緬甸2014年後成為全球第三大錫供應國,令西方驚歎為黑天鵝,他們不知道緬甸從哪兒突然冒出來那麼多的錫,甚至將曼相錫礦床的位置都標錯了(Gardiner N.J.等,2015)。其實這個世界級錫礦,就是中國的民營採礦人發現的,只是到目前為止還沒有系統勘探過,也沒有完整報道而已。

為突顯中國礦產勘查界實力,提升中國礦業投資的國際形象,貢獻中國智慧,在此劉繼順提出境外礦業投資的第三條路徑-"空中捕螞蚱"。

二、第三條路徑-"空中捕螞蚱"的內涵及步驟

"空中捕螞蚱",意為"主動出擊,生成靶區"。其實質內涵是:通過所在國區域成礦地質資料收集與研究,分析已知成礦區帶的潛在有利成礦地段,探討潛在未知成礦區帶有利成礦地段;通過地形地貌構造分析(GoogleEarth圖像分析)圈定大致潛在有利成礦地段;通過實地考察、剖面觀察及相關礦地調查,生成勘查-開發靶區;通過登記礦權地或與相關礦地合作,生成勘查-開發戰略與項目計劃書;根據所在國礦業與環保法律法規,視各類公司投資實力,可先勘探求出礦體空間狀態、數量規模、品位品質,開發利用可行性評價,交易或開採獲利;也可邊探邊採,滾動發展。

2.1成礦地質資料收集與研究

2.1.1成礦地質資料收集

1)先查閱中文地質資料(資料大多陳舊,可瞭解基本地質與礦化特徵)。

2)查閱外文期刊與會議論文資料並翻譯。

3)查閱外文專著及學位論文資料並翻譯。

4)查閱上市公司網站資料並翻譯。

5)查閱網絡新聞資料並翻譯。

6)目標國礦地主提供的有關資料並翻譯。

2.1.2成礦地質資料研究

1)通過目標國各類地質資料的分析,總結各類岩石(沉積岩、區域變質岩-動力變質岩、火山岩-侵入岩)、各構造單元、重大地質事件的時空分佈與演化,提出適於成礦的潛在礦種與礦化類型,試建概念成礦模型。

2)通過目標國及其鄰國已知礦化信息(已知礦產地與礦化類型的時空分佈)的分析,總結主要成礦區帶成礦規律,探討潛在的礦化有利地段,建立概念成礦模型;

3)基於地質資料與已知成礦信息的文獻研究,探討潛在的礦化類型與礦種的潛在有利成礦地段,試建概念找礦模型;

2.2生成靶區

1)通過地形-地貌構造分析(GoogleEarth圖像分析),圈定大致潛在有利成礦地段;

2)通過實地考察、剖面觀察及相關礦地調查,建立概念找礦模型,生成勘查-開發靶區;

3)根據目標國礦業法規,登記礦權地或與相關礦地主合作,生成勘查-開發投資戰略與項目計劃書。

2.3項目實施

根據所在國礦業與環保法律法規,視各類公司投資實力,有兩種發展路徑:

1)對資金雄厚的大公司以及礦業與環保法律法規完善的目標國,依據通常的勘查-開發程序,先以地質調查與物化探掃面開路,縮小靶區範圍;再以試驗性鑽探,從發現孔至突破孔;系統勘查與開發利用可行性評價;交易或開採獲利。

2)對中-小型公司,選擇礦業與環保法律法規不太完善的目標國,或者曾經的衝突地區("多不管"交界山區),可邊探邊採,滾動發展。條件成熟時,系統勘探退出。

三、第三條路徑-"空中捕螞蚱"的成功要素

3.1富有情懷信任專才的礦業投資者

找礦其實質就是追尋礦山的發現。而發現礦山,是"僅有錢是不能的,沒有錢是萬萬不能的"的"從無到有"的事業。

這種發現礦山的事業一旦成功,1:5、1:10甚至1:100的投資回報,都不在話下。然而找礦成果變成礦山的幾率是相當低的。這就需要投資者要有情懷,要有面對失敗的勇氣,寬容失敗;要始終信任專業人員,"養得起"一批有抱負敢擔當的地質師。

正如礦業金融投資大師-艾芬豪公司創始人Robert Martin Friedland所說的那樣:"創造性的人不應因失敗而受懲罰,因為在探索過程中,我們從事的就是鑽白眼的工作。"("Creative people shouldn't be punished for failure, because in the exploration process we are in the business of drilling dry holes.")

3.2 富有情懷獨闢蹊徑的地質師

要追尋大型礦山的發現,除了有膽有識的投資者外,一支高素質敢扎硬寨的地質研究與勘探設計團隊則是必須的。他們必須是創新思想家與行動者(Creative Thinkers and Doers),需得有堅實的成礦理論基礎、豐富的野外實戰經驗、敏銳的捕捉信息慧眼、敏捷的找礦創新思維,從研究入手,才能有激情面對挫折到達發現的彼岸。

3.3 選區要點

1)以露天開採或淺埋藏礦產為先,以噸原礦銷售價值200美元以上的礦石為先。

2)長期封閉而突然開放的地區。

3)邊緣地區,特別是各國/省(州,邦)交界山區。

4)已知成礦區帶內空與外延。

四、剛果(金)卡莫阿世界級富銅礦田發現的啟示

卡莫阿(Kamoa)銅礦田,目前已控制銅礦石資源量13.87億噸,平均含銅2.64%(邊界品位1%),銅金屬量3660萬噸。這一世界級富銅礦,是艾芬豪公司(Ivanhoe Mines公司,前身為Ivanplats公司)經2004年開始地質-物探-化探系統勘探、2006年開鑽發現銅礦化、2008年大規模鑽探突破,至2009年對外宣佈,2015年榮獲加拿大勘探與開發者協會 (PDAC) 頒發的Thayer Lindsley國際礦床發現獎,現正與紫金礦業集團合作繼續勘探,並實施第一期開發工程。

境外礦業投資成功的第三條路徑——

這一世界級礦床發現於前人所認為的贊比亞-剛果(金)銅礦帶西北邊界之外,曾被認為是無大型找礦前景的地區;含礦層位亦非加丹加超群(Katanga Supergroup)的礦山系(Mine Series)羅安群(Roan)鈣質巖系,而是礦山系不整合面之上的恩古巴群(Nguba群)大礫岩組(Grand Conglomérat)雜礫岩系;銅礦層緩傾,且連續性好,基本上不含鈷,而與贊比亞-剛果(金)銅礦帶上已知礦床明顯不同。

其實,艾芬豪礦業公司關注剛果(金)始於1996年,1997年圈定了50個勘查許可證共計1.3萬平方公里的礦地租約。但那時沒有開展實質性的找礦工作,可能忙於緬甸的蒙育瓦(Monywa)銅礦項目,後來忙於蒙古的歐玉陶勒蓋(Oyu Tolgoi)銅礦項目吧!

2003年根據新的礦業法,換髮了新的勘查許可證。

2004-2005年,對其中的70多個區塊開展了航空磁法和放射性測量以及地表地球化學採樣。2006年開始用RC鑽探驗證物化探異常 ,結果在卡莫阿和馬卡努(Makalu)地區發現層狀銅礦化,但含礦層位與剛果銅礦帶典型銅-鈷礦的層位明顯不同,展示了新的找礦潛力 (圖1-圖4)。

境外礦業投資成功的第三條路徑——

圖1 贊比亞-剛果(金)銅礦帶主要銅-鈷礦床分佈圖,示卡莫阿銅礦位於銅礦點西北端之外

境外礦業投資成功的第三條路徑——

圖2 地質調查、航空磁法-放射性測量及地球化學解釋地質綱要圖 示Kamoa礦田兩大NE向斷裂所限的構造走廊與控

境外礦業投資成功的第三條路徑——

圖3 卡莫阿礦床容礦的主巖大礫岩單元

境外礦業投資成功的第三條路徑——

圖4 剛果金加丹加省卡莫阿-卡庫拉礦床地質與礦體地表投影圖

2008年1月,富有理論與實戰經驗的David Broughton博士加盟Ivanhoe公司,任勘探副總裁,同時委託African Mining Consultants承擔整個勘探工作。此年夏季對卡莫阿中央穹隆和鄰近的馬卡努穹隆鑽探了63個巖芯鑽和44個RC鑽,總進尺27028米,一個世界級銅礦的骨架已展現在世人的面前。

2009年4月1日,在智利召開的第8屆世界銅業大會上,Friedland攜Broughton博士及公司一干高層,對外宣佈:自2004年起投資4500萬美元,終於發現了這一世界級富銅礦。

2015年3 月3日,Friedland將PDAC的2015年度Thayer Lindsley國際礦床發現獎,獎給以勘探副總裁David Broughton和項目總監Thomas Rogers(African Mining Consultants)為首的勘探團隊。

艾芬豪公司這一重大發現,能給我們中國的境外礦業投資公司一些什麼啟示呢?Friedland這一礦業投資大師,1983年從科羅拉多州Rio Grande縣Summitville金礦起步,歷經兩大"從無到有"的世界級礦山發現(加拿大Voiey'Bay和剛果金的卡莫阿),一大"從小到世界級"的礦山發現(蒙古的歐玉陶勒蓋Oyu Tolgoi銅礦)等,渾身充滿故事、傳奇與爭議。

境外礦業投資成功的第三條路徑——

而我們赴贊比亞-剛果金礦業投資的中國企業家與勘探團隊,進入的時間不可謂不早,進入的公司不可謂不多,進入的專業人員不可謂不眾,為什麼沒有取得如艾芬豪般的重大礦山發現呢?

中國礦業投資公司高層應該深思,我們從事地質勘探的專業人員也應該深思,我們的氣魄是不是不太夠大?視野是不是不太夠廣?我們的思維,不能僅僅停留在"撿漏"上,不能僅僅盯著老礦山上!!!

"空中捕螞蚱",或可一試!

劉繼順教授

劉繼順,男,現任中南大學地學院教授,博導,曾兼任中國有色金屬工業總公司"三江"找礦工程綜合研究組長、西南有色地勘局、雲南銅業集團、湖北黃麥嶺磷化工集團、廣東雲浮硫鐵礦集團、新疆有色中南大學聯合研究院等顧問;廣東省企業科技特派員;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員會第十三屆和第十四屆專家評審組成員;2009年獲首屆全國野外科技工作先進個人稱號等。在成礦理論與找礦思維研究方面獨闢蹊徑,將成礦理論與礦產勘查集於一體,視地質學為破解地球之謎的偵探學新思維,將撒網捕魚式經驗勘查轉向定點叉魚式理論勘查方面,取得了眾多的找礦重大突破。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