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夜食堂“跑火”夜經濟走進江西人的生活

深夜食堂“跑火”夜經濟走進江西人的生活

南昌市經開區紫荊夜市成了網紅夜市。

深夜食堂“跑火”夜經濟走進江西人的生活

萬達商城特色餐飲吸引遊客。

深夜食堂“跑火”夜經濟走進江西人的生活

南昌市青山湖區699文創園音樂餐廳。

深夜食堂“跑火”夜經濟走進江西人的生活

南昌市東湖區蛤蟆街夜市。本報記者朱文標攝

本報記者 張武明 萬仁輝 邱輝強

從夜間市場商機的曙光初現,到各級政府促進夜間消費舉措的出臺,再到人們相繼投入夜間經濟的浪潮。夜經濟,正逐漸走進我們的生活。

這邊,落日的餘暉剛剛散盡,來自都昌的曹智偉就開始在南昌市經開區紫荊夜市擺放傢什準備出攤;與此同時,贛州市章貢區漁灣裡美食街“嗖粉”店店主林小軍也迎來了一天中最忙碌的時候。

那邊,工作的疲憊尚未卸去,人們紛紛鑽進夜市攤、美食街,結伴走向電影院、健身房,相約來到書店、酒吧。在閃亮的霓虹燈下,在嘈雜的喧囂聲中,在優美的音樂聲中,享受夜晚的精彩。

隨著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持續發力,各地夜經濟形態更加豐富,夜經濟蛋糕越做越大,食、遊、購、娛、體、展、演等夜消費需求不斷釋放,五彩斑斕的夜生活將城市的夜空點綴得更加燦爛。

深夜食堂“跑火”的背後,是夜經濟活力的迸發

從夜宵攤,到美食街,不斷改頭換面、升級換代的餐飲實體店,即使是在夜生活形態趨於多元的時代背景下,也始終扮演著急先鋒的角色。

八一橋附近的蛤蟆街,是南昌市老城區久負盛名的地標性美食街。近年來,隨著市區各區域商圈的橫空出世,這條街的“歷史地位”受到衝擊,經營狀況一直不溫不火。在外地遊客眼中,這條街非常普通,道路指示牌上“豫章后街”的名字甚至讓他們過目即忘。

乘著發展夜經濟的強勁東風,把婦孺皆知的品牌重新立起來。今年夏天,在南昌市東湖區政府的主導下,在運營企業的精心設計下,這條老街煥發出了新姿:夜色下的路口,一塊綴滿燈管的引導牌閃閃發亮,“夜東湖蛤蟆街”幾個大字,配上烤腸、酒杯、龍蝦等圖形,提醒著人們這條街鮮明的“夜市”定位。街道的商業佈局被重新規劃,40餘傢俱有地域特色的美食店新近入駐。

耳目一新的改造效果,聲名在外的招牌效應,讓這條美食老街的人氣迅速攀升。如今,每天17時過後,這條街就變得熱鬧起來。晚飯時段過後,人流變得更加熙攘,一些熱門攤位前顧客排起了長龍。

“很多年沒來這條老街,趁著夜市開街故地重遊,感覺還是熟悉的味道。”南昌市民張女士搬入新城區後,很少再逛蛤蟆街,此次前來,讓她頗為感慨。

與蛤蟆街承載幾代南昌人的記憶不同,位於南昌市經開區的紫荊夜市成名較晚。

2007年,作為南昌市經開區第一條步行街,紫荊路商業步行街正式開街。因該街靠近江西財經大學楓林校區、江西科技師範大學等高校,光臨者眾,人氣較旺,不少流動商販每到傍晚就會定點來此擺攤。

自發形成的紫荊夜市規模逐年增大,特別是2014年南昌市出臺《關於鼓勵培育城區夜市發展的若干意見》之後,紫荊夜市順利“轉正”,越來越多的商戶入駐,慕名而來的“吃貨”們從四面八方湧來。每當萬家燈火亮起,在熱氣騰騰的煙火味中,食客們穿插於各個攤位之間,大快朵頤,縱情沉浸於美食的誘惑。

“每天從18時到次日凌晨3時,忙起來就停不下來。”曹智偉是最早入駐紫荊夜市的商戶之一,親眼看著夜市檔口從原來的幾十個增至現在的上百個。“特別是去年陸續有人把這條美食街上的熱鬧場景發到抖音後,這裡一下子成了‘網紅夜市’。”

新媒體的加持,讓紫荊夜市知名度更盛。除了附近在校大學生和居民,來自全省乃至全國各地的美食愛好者紛紛來此“打卡”,如今每天客流量可達四五千人。

從自發聚集到有序而治,現在的紫荊夜市,已經交由南昌市昌北開放開發區開發建設總公司統一管理。該公司資產管理部負責人陶凱表示,夜市消費者以年輕人為主,他們是在改革開放後成長起來的“80後”“90後”“00後”,傾向於選擇不同於父輩的生活方式。張開懷抱迎接夜生活,在品嚐美食間享受夜時光。

伴隨著夜經濟的升溫,夜間餐飲人氣火爆,深夜食堂已然成為全省各地普遍可見的一道風景線:

——聲名鵲起的漁灣裡美食街,已經成為贛州市年輕人聚餐夜宵的首選地。這條街以前是章貢區城中村內一條背街小巷,曾因髒亂差問題嚇退部分租戶。經過改造提升後,漁灣裡美食街於去年10月開業,每天營業到次日凌晨,飆升的“顏值”、地道的風味和實惠的價格,吸引了大批美食愛好者,節假日每天的客流量可超上萬人次。

——經過引導燒烤攤、夜宵攤“退城入園”,“藏匿”於虎形嶺山體遊園內的半山夜市,已經成為廣受宜春市民熱捧的美食“不夜城”。宜春市宜陽新區經發局工作人員介紹說,為了打造夜宵“聖地”,半山夜市免除三年店租,油煙免費處理。如今,這裡的夜宵店通常是營業到次日凌晨還顧客爆滿。

“規劃圖”上的夜生活,正在夜空下絢麗呈現

擁抱夜生活,對拉動經濟有多重要?來自商務部的一份城市居民消費習慣調查報告顯示,我國60%的消費發生在夜間,大型商場每天18時至22時的銷售額佔比超過全天的一半,並逐步上升。

除餐飲、購物等傳統形態以外,夜生活的面目正變得越來越絢麗多彩。

10月4日22時許,南昌市民邵女士和朋友在紅谷灘新區銅鑼灣廣場看完電影《我和我的祖國》,走出影院時,發現位於該商場一樓的夜市街區依然十分熱鬧,創意餐車市集、文創市集、街頭籃球區和購物中心內的網紅餐飲吸引了眾人駐足。

同一時間,在距離銅鑼灣廣場不到3公里的萬達廣場,一樓萬達金街人頭攢動,美髮店、餐飲店、服裝店內均有顧客流連;在位於紅谷中大道的綠地繽紛城內,24小時不打烊的火鍋店、咖啡店、便利店正對外營業。

專家表示,夜經濟的蓬勃發展和夜生活的興起成潮,是市民休閒消費水平不斷提升,進而尋求新的消費亮點、延展消費時空的結果,更是政府積極引導鼓勵市場主體從供給側進行改革,並積極服務市場主體發展的結果。

“聽說地鐵延時了,我們現在還可以坐地鐵回家。”22時10分,邵女士走進了銅鑼灣廣場附近的廬山南大道地鐵站。

為方便市民出行、促進夜間消費,今年9月1日起,南昌地鐵1號線、2號線正式啟用新版列車運行圖,統一調整為6時至22時30分,晚間運營時間延長30分鐘。

南昌市大力服務夜經濟發展的背後,是我省推動商貿消費升級的堅定決心和清晰規劃。今年初,《江西省進一步激發商貿消費潛力促進商貿消費升級三年行動方案(2019—2021年)》印發,其中就包括“繁榮夜間消費市場”的內容。

我省提出,促進美食名吃、演藝、體驗娛樂、文化休閒等多元化的夜間消費業態發展,引導餐飲店、便利店、娛樂場所等服務類企業調整經營結構和營業時間,推出一批富有本地特色的夜間消費活動項目,建設便利服務型夜經濟集聚區。

“到2021年,各設區市打造1個以上市級高品質夜消費街區,各縣(市、區)打造1個以上縣級高品質夜消費街區。”朝著這個目標,今年以來,各地已經行動起來。

4月份出臺的《南昌市進一步促進夜間經濟發展三年行動方案(2019—2021年)》就提出,2019年,以東湖區、西湖區、紅谷灘新區三個主城區為重點,精心打造三個地標性的市級夜經濟消費街區;其他九個縣(區)、開發區(新區)全面啟動夜經濟消費街區的建設改造工作,每個縣(區)、開發區(新區)至少啟動一條區級夜經濟消費街區的提升或打造工作,確保當年全市每個城區都有市民滿意的夜間消費場所。

據不完全統計,今年以來,南昌市已有青山湖區699夜市、東湖區藍海特色夜市街、青雲譜區青雲小鎮夜市相繼開街,主要依託文化創意園或購物廣場,豐富市民夜生活。其中,今年夏天開街的青山湖區699夜市,分為文化創意園夜市和生活空間美食夜市兩個片區。針對老年人、年輕人、兒童等不同年齡消費群體需求,該夜市分別打造了廣場舞區、音樂區、娛樂區,全面提升夜間消費質量。

提擋加速建設的夜經濟消費街區,正是各地市民擁抱夜生活、暢享夜經濟的重要陣地。從我省總體情況來看,在有力的引導和服務下,夜經濟已經從早期夜市地攤發展為多元夜間消費市場,消費主力、消費類型、消費期待等方面都發生了很大轉變。

另一方面,從吃喝玩樂購,到追求精神文化享受,日趨豐富的消費需求也在倒逼政府和市場主體進一步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不斷創新產品和服務供給。

補短板重培育,讓夜間消費動力強起來

夜經濟之所以受到各地高度關注,是因為它蘊藏著巨大的市場潛力。對此,全國各地摩拳擦掌、躍躍欲試,相繼出臺促進夜經濟發展的舉措,從餐飲、旅遊、交通等多維度培育發展夜經濟。

當前,江西正處於可以大有作為的重要戰略機遇期,夜經濟是經濟社會發展的一項指標,也是人們生活日益豐富的一個縮影。從我省推動夜經濟發展的實踐來看,人頭湧動、車流不息的場景在各地夜市隨處可見,充分印證人們對夜生活有著真真切切的需求。

能不能搭建起有效平臺與巨大的消費力對接起來,怎樣把平臺做實做大,是考驗夜經濟能否持續發展的現實問題。“附近公交或地鐵最晚營運到幾點?”“停車方便麼?”“除了吃,還有沒有別的特色?”……在我省,提及夜間消費,交通配套、消費特色等成為市民討論的焦點。

停車難,是南昌市不少夜市面臨的共同煩惱。以紫荊夜市為例,該夜市附近停車場車位不足,導致亂停亂放現象經常出現。為騰出空間增加停車位,有關部門建議將紫荊夜市整體往步行街南面移動。“目前遷移方案還處於討論階段,我們主要擔心搬移後夜市不再沿街,人氣受到影響。”陶凱說。

與紫荊夜市在成長中暴露出停車位不足的問題不同,宜春市在打造半山夜市時提前佈局,規劃了120個停車位分佈於夜市商鋪周邊,為前來消費和遊玩的市民提供便利。這個依山而建的夜市,在對汙水、油煙進行集中處理的同時,還配備了消防通道、人行道、廣場、公廁、體育設施等,為體量的進一步擴充和人氣的進一步集聚奠定了硬件基礎。

同質化,是我省許多夜市難以在激烈競爭中脫穎而出的原因之一。不少夜市的業態停留在吃飯、購物和其他一些傳統娛樂活動方式上,夜間消費項目和產品內容趨同,特色不明顯,文化、旅遊、學習類產品匱乏,對本地居民和外來遊客均缺乏足夠的吸引力。

南昌市中山路、勝利路步行街等傳統夜經濟集聚區曾經紅極一時,但由於消費產品缺乏多樣性,難以滿足市民多元化需求,近年客流量逐漸減少,如今已難以再現往日輝煌。

此外,營業時間短、場所選擇有限、載體不夠豐富等時間性和空間性問題也是制約我省夜經濟發展的重要因素。事實證明,除硬件保障、配套設施,作為夜經濟的“硬核”,消費業態、消費模式能否緊跟時代潮流、緊貼市場需求,顯得更為重要。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放眼四周,為發展夜經濟,許多城市正在進一步解放思想,升級城市治理體系。上海由各區分管區長擔任“夜間區長”,鼓勵各區公開招聘具有夜經濟相關行業管理經驗的人員擔任“夜生活首席執行官”,協助“夜間區長”工作;長沙出臺方案,提出從時間、空間、質量、創新等方面深挖市場需求;更多的城市正在研究增加深夜公交車運營班次。

立足本土優勢,彰顯江西特色,這是我省培育夜經濟市場、擦亮夜經濟品牌的有效途徑。對於打造特色夜經濟,有專家建議,要發揮省會優勢,善於利用全省各地優勢資源,吸引全省各地本土特色餐飲、文化優勢品牌商品入駐南昌夜市,讓外地遊客充分品贛味、觀贛景、購贛貨,豐富南昌夜市特色。

“建議江西借鑑‘遊雲南’App以及石家莊開設夜經濟微信公眾號的經驗,讓‘智慧夜經濟’點亮城市夜空。”專家表示,江西VR及物聯網產業發展走在全國前列,可充分藉助這一優勢,打通夜經濟“任督二脈”,讓更多的夜經濟目的地從線下走到線上,從而豐富夜經濟載體,擴大夜間消費半徑。

同時,在優化夜經濟街區及周邊動靜態交通組織管理方面,加強“智慧公安”建設、合理劃分夜間停車位,也成為建議之一。“可以考慮增加夜間停車位、出租車候客點等,鼓勵夜經濟街區周邊單位的自用停車場夜間向社會公眾開放。”

擁抱夜生活,越夜越美麗。我們期待,紅色、古色、綠色文化交相輝映的江西,書院文化、陶瓷文化、戲曲文化、革命文化等璀璨爭輝的江西,能夠亮出文化底色,為日趨火熱的夜經濟增添“火把”,為居民營造更加豐富多彩的夜生活。

【專家觀點】

夜經濟又稱夜間經濟、夜晚經濟或月光經濟,以本地居民和外地遊客為消費主體,其業態包括晚間購物、餐飲、旅遊、娛樂、學習、影視和休閒等,時間範圍從18時到次日6時。目前,國內夜經濟發展較為成熟的有四川成都、浙江杭州,以及北京、天津、上海和重慶等。

夜經濟是拉動經濟發展的重要引擎,既可以讓本地居民在安居樂業的同時,更好地分享城市創造的成果,也可以為外地遊客提供更加完美的異地體驗。近年來,南昌在加快推進夜經濟發展、促進夜間市場繁榮、推進消費升級、激發英雄城活力等方面,頻頻發力。

儘管南昌目前的夜經濟贏得了不少的點贊,但不可否認的是,南昌夜經濟還處在起步階段。“本地人常去、外地人必到”的特色夜市不多,綜合型和專業型夜市相對較少。

建議進一步統籌規劃南昌城區夜市街區,重點引導夜經濟向旅遊景區、歷史文化街區、文體娛樂功能區和有消費傳統的小街小巷等區域集中;在商業中心區、高等學校相對集中區域,規劃建設一批綜藝演出、VR體驗館、影劇觀賞、醫療保健、體育健身、休閒娛樂、教育培訓等場所。

此外,還要結合南昌歷史人文特色,以及“城在湖中,湖在城中”等特點,策劃組織一些讀書、品史、聽歌等活動,提升英雄城文化軟實力;進一步優化夜經濟街區附近公共交通線路設置,加密夜間運行班次,延長夜間運營時間;通過稅費減免等政策優惠,鼓勵扶持一批全天候營業的特色商業項目發展,以及規劃建設一批地域化、個性化、市井化、草根化的特色夜市。

——省政協委員、澳門科技大學副校長龐川

【記者手記】

要盤活現有市場 更要佈局長遠未來

站在決勝同步全面小康的歷史關口,透過夜經濟這扇窗,我們看到的,是人們生活質量的顯著提升及對夜生活的更多美好期待,是各地挖掘夜經濟商機、繁榮夜經濟市場、滿足人們對夜生活需求的火熱實踐。

對我們而言,夜生活不是一個新鮮事物。這些年來,擺地攤,逛超市,約好友進KTV一展歌喉,進酒吧釋放白天工作的壓力,已經成為很多人生活中的“常規操作”。所以,當發展夜經濟的思路被推出,我們在“吃吃喝喝”方面能夠迅速與夜經濟實現無縫對接,這是慣性使然,更是需求所致。基於現實的態度,應當是在熟悉的領域持續發力,摸清消費動態,瞄準市場走向,盤活現有市場,把夜經濟中的餐飲、購物等領域做實做強。

另一方面,隨著時代進步和人們對夜生活需求的多元化,夜經濟的內涵正在升級,已遠不是深夜食堂等所能涵蓋。我們需要用改革的思路、超前的眼光,認真審視發展夜經濟這個大課題。首先,針對夜經濟新變化新業態,認清市場形勢、優化產品供給、精準謀篇佈局,把各方面優勢資源充分調動起來,為夜經濟的發展壯大提供路徑和參考;其次,要向市場釋放一定的政策紅利,該給的優惠不要吝嗇,該管的地方不要偷懶,該放的權力不要貪戀,形成政府和市場互動的良好局面,為夜經濟發展營造良好環境;再次,補齊短板不容忽視,要完善配套服務,針對公共交通、硬件設施、油煙汙染、噪音擾民等各類問題,拿出“繡花”的精細勁,為夜經濟發展保駕護航。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