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留学的时候,顺便相了个亲

我留学的时候,顺便相了个亲

我不知道为什么那么多家长和孩子会担忧,留学耽误谈恋爱和结婚。

留学影响结婚吗?不影响的。

01 毕竟我就是个正面案例

我是2001年上的本科,然后05年毕业之后工作了十年时间。然后上汉艺补习作品集,15年11月份到到澳大利亚,上了三个月语言班,16年2月份开始上墨大的正课,景观建筑专业,去年毕业的。

我准备出国的那会儿,家里没给我太大压力,没有像别人20出头、大学毕业就逼着结婚。我就觉得想干点啥这个时间还来得及,我还年轻还搞得动。

来澳大利亚之后也没耽误我去相亲了,毕竟学校里很多同学都比我小,我看他们都是孩子。非诚勿扰、澳洲版珍爱网什么的线上线下各种服务特别全面,缺乏认识人的机会这种事,各国皆通。

我留学的时候,顺便相了个亲

墨尔本杯赛马

我留学的时候,顺便相了个亲

夏季娱乐

我留学的时候,顺便相了个亲

跟local一起生活硬要说不可逾越的文化隔阂也不至于,可能我从小这种观念不是太强吧。然后老外的生活方式跟电视上演的真的差不多哈哈,夫妻互不知道对方挣多少钱也很正常。可能伴侣相处起来更像是亲密的朋友+饭搭子+舍友,能感觉出来是相当平等的关系。

然后是生活界限挺明显的,夫妻关系会大于直系的子女关系,和父母之间不会像国内那么紧密。你看很多外国电影里主人公被打劫的时候只会说,我家里还有老婆孩子,而不是我上有八十老母。

留学和结婚在我看来,都是提升自己吧,没有什么互相妨碍之说,不仅是留学不影响恋爱结婚,恋爱结婚其实也影响不到学习。在更好的环境里,你能感受到接触的人的对学术的向往、本身的素质、学习氛围是有天壤之别的。

我留学的时候,顺便相了个亲

我有同学是在国内就是小两口,过来之后一直互相鼓励学习,男的读博了,女的就留在这边工作了。异地恋未婚妻在国内的那种,在这边也非常学霸。而且澳大利亚是一个留学国家,生活和留学之间没什么妨碍。在这边谈恋爱结婚的话,绿卡会比排队刷分快一些。

02 我准备出国留学的时候,三十岁

比起一些在担心耽误恋爱和结婚的小孩们,我才是年纪不小了吧。我已经从墨尔本大学毕业了差不多半年多,刚在墨尔本这边找了工作,上了三个月班,等到过了试用期之后,应该会先留在这边,再积攒一下这边的工作经验。

其实我一直对留学这个事有执念,从艺考上大学的时候就有了。

但是因为没有一个特别的契机来督促我,就下班时间在断断续续地学英语,结果一晃居然过去了十年。后来是因为做项目的时候,发现徒弟要超过我了。你知道吗,就是那种突如其来的,被拍死在沙滩上的危机感。

一开始我是申加拿大,自己把工作的东西整理了一下,完全不知道学院是什么套路,被拒得明明白白。拒了之后在青岛这边找了一个留学机构,但是他们不是主做艺术留学,不太能指出我自己DIY作品集的问题,结果没录……

我才到北京来找了汉艺。

具体记不太清了,应该是在汉艺学了三个多月吧。那会儿带我的老师我记得是哈佛毕业的,让我出方案我连着做三十几个都没过,让我再想的那种。然后我就申到了墨尔本大学的景观建筑专业。

我留学的时候,顺便相了个亲

墨尔本

如果要说汉艺带给我最大的帮助,应该是带我玩了乐高吧哈哈,就是那种乐高建筑积木。墨尔本大学每年orientation-week都会拿乐高积木过来让大家搭一搭,我们组当时搭积木拿了一等奖,专业搭积木哈哈。

我还记得那时候跟汉艺的韩老师聊天,他说汉艺主要是起到一个衔接的模式,让我们提前熟悉海外的教学模式,确实让我过渡得挺好的,后来在墨大还拿到了H1一等荣誉毕的业。

03 从国内到国外,从学校到职场,都有壁

没有针对现在国内院校的意思,毕竟我那会儿上学的时候是11年,学校也不是什么顶尖的美院,所以感觉会更难一点吧。光靠本科所学真的贼不够用,我从我毕业进公司第一天起,就是我们公司最渣的那个人。

什么都不会真的特别被动,都是工作之后一点一点学。我花了漫长的时间去积累软件能力、项目经验,才终于能够做到足以完整、成熟地自己做方案、带别的小孩做项目。

我留学的时候,顺便相了个亲

我留学的时候,顺便相了个亲

我留学的时候,顺便相了个亲

大学期间受巴拉莱特市政府邀请设计的,为一年一度的海棠花节设计的舞台 (共同设计者zongjing)


现在我回头来看,我觉得我当时本科的教学相对来说并不系统,专业性不强,知识体系更新迭代的速度较慢。

但是墨尔本大学的课纲每隔六个月就会更新一次,同样的课你在下一年上的时候一定会有不一样的内容,而且一年比一年要严格。

你把同一门基础课的三届学生的作业摆出来,就能明显地看出教学成果的进步。

然后国外大学教的东西,和职场之间其实也是有壁的。毕竟侧重学术研究的学校,和真正服务于市场的职业单位之间,立场是不一样的。所以专注学术研究的学校就会教授一些前瞻性、探索性、天马行空的东西。市场必定是要以服务客户、以成本与材料这些东西、最务实的为准。

所以从学校,特别是学术性比较强的院校出来以后,还是需要有一个适应调整期的。但不要因为这个适应期而怀疑自己和自己学到的知识,市场正在试图接纳前沿的技术,你自己的提升也是实打实的进步。

对我来说最大的影响是,经历过高水平研究性院校的学习之后,在一个很好的氛围里刷新了很多自己的极限,文艺点说就是我之前根本没想到自己能够做到吧。

04 最后分享一些小tips吧

重视找工作,朋友们。

(不针对想继续深造、读研读博的同学们,你要在开学就想好之后想做什么,如果需要刷分是需要拼尽全力去学的,如果之后有继续学习的需要,一定一定一定要保持好GPA。)

不管你是想毕业就回国,还是想留在当地,都要重视。从我和我的同学们身上吸取教训,沉迷学习无法自拔的后果就是忽略了和澳大利亚社会、和真正的用人单位的接触。

我留学的时候,顺便相了个亲

不是说学习不重要。其实中国的学生真的很能学,学着学着作业水平能把local按在地上无情摩擦的那种水平。但后来我才知道,人家local从一年级开始就开始找工作了,毕业从来不担心找工作问题。我同事去年才毕业,已经上班五年了你敢信。

其实现在大家肯定也清楚,进入职场的时候,一个单纯的海归背景真的能为你加到多少分呢?市场不一定认可你文凭那张纸,甚至不一定认可H1一等荣誉,但市场是真的认可你实打实的国外工作经验。一流的院校已经为你提供了一个极好的平台,及早参加有益的社团活动,及早去用人单位打听需不需要学生帮忙,这样最后你的简历会比较好看。

然后的话,澳洲真的会有袋鼠打人,我男朋友以前后院有个游泳池,盖着布,有一只袋鼠可能误以为是个草坪就跳了进去,然后他就特别好心进去救袋鼠,然后袋鼠在水池里把他打了一顿。

我留学的时候,顺便相了个亲

窗外访客

我们家还有负鼠跑到院里跟猫斗过殴,有同学在市中心那边遇上过蚊灾用吸尘器吸蚊子,海鸥过来抢吃的……

哈哈,就还挺可爱的。

要是大家有什么想了解墨尔本或者墨大的,可以来跟我聊聊,要是想聊聊感情问题也可以,不过问艺术留学或作品集创作问题的话,就头条私信康石石老师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