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末明初武德將軍覃添順重建石門土家覃氏袓祠

元末明初武德將軍覃添順重建石門土家覃氏袓祠

  覃氏袓祠,就是這樣一座歷史悠久的家族祠堂。

  說到覃氏祖祠,就不得不先說一下土家覃氏的起源,覃是早期巴人四姓之一。元末明初時期,土家族人覃添順和覃添秀等五兄弟,在石門、澧州、常德一帶多次幫助朱元璋部打敗元軍和陳友諒部。明洪武二年,朱元璋合併湘鄂西諸土司改為添平千戶所,並敕封覃添順為“武德將軍”。在清乾隆三十四年(1769),覃添順弟弟覃添秀一脈後裔,於永貞樓舊址重建覃添秀祠堂,後合為如今的覃氏祖祠。

  1989年1月,覃氏祖祠被石門縣人民政府公佈為第二批縣級文物保護單位,2000年6月,被常德市人民政府公佈為第二批市級文物保護單位,2011年1月,被湖南省人民政府公佈其為第九批省級文物保護單位。雖然在文革期間覃氏祖祠遭到一定程度的破壞,但是在鎮政府、鄉村組幹部帶領和重視下,多年來對覃氏袓祠進行維修和保護,現已基本恢復原貌,也讓我們能有幸一睹土家覃氏往昔風采。

  覃氏祖祠延續了典型的湘西北土家建築風格:20餘米高的硬山頂建築,全樓採用磚木搭建,青瓦白牆,依山勢而建,坐北朝南,風水極佳。

  可以說,覃氏祖祠不僅是綜合了祭祖、議事、宗法、教育、娛樂等家族行為的功能場所,更是一座典型的的湘西北土家風格建築:石構件和木構件上的雕刻彩繪構圖優美,雕工細膩,反映出了當代能工巧匠的高超工藝水品,是湖南民間建築中木雕、石刻藝術的珍品。

  大門正面為四柱三樓牌坊式門罩,最上一層為雙鳳爭“日”淺浮雕,中間層採用深浮雕手法,上刻“覃氏祖祠”四個大字;底層門簷上飾有徐達宣旨、八人朝佛、雙鳳呈祥等圖案,線條流暢清晰,具有濃郁的地方特色。

  祠堂大門用青石製作,其抱鼓石正反面分別飾有上古神獸麒麟、菩花圖案。邁過青石門檻,不經意抬頭,發現門楣上又刻有紅黑太極八卦圖,寓意尊順天道、崇尚和諧。

  覃氏袓祠分為三進:第一進為廳堂、第二進為中堂議事廳、第三進是拜堂。

  首先請各位領導、各位老師隨我參觀第一進:這裡兩側設有廂房,從廂房兩側登木樓梯到第二層為0,其棚欄為“卍”字幾何圖案。在古代,“卍”(念wàn)字寓意著萬壽無疆,延年益壽,體現了孝為先、禮為重的傳統道德。

  接下來的第二進,為中堂議事廳。次間大部分建築已毀,僅存基礎石及部分樑架,後為天井,材質為大青石,規矩端莊。中堂又是決定宗族重大事務、舉辦族人冠婚禮喪禮、族人矛盾糾紛裁決、修編宗譜、私塾義學的重要場所。

  第三進為拜堂,左右兩側設耳房,拜臺上供奉覃友仁、覃添順、覃添秀、堂上宗祖昭穆英吳、孔子5個牌位。

  祖祠作為一個家族的歷史見證,留給後世的不僅僅是一座建築,更是一種家族精神的傳承,所以,在參觀完覃氏祖祠精美的建築細節之後,我想帶領大家深入瞭解一下土家覃氏傳承已久的“武德”家風。

  前面已經說到,因覃添順、覃添秀兄弟因為抗元有功,明洪武二年,朱元璋合併湘鄂西諸土司改為添平千戶所,敕封覃添順為“武德將軍”,覃添秀為副千戶長。

  土家覃氏的“武德”二字,就來源於此。

  “武德”,顧名思義,首-毅、敢於擔當。這兩個字不僅僅是用以形容覃氏先祖覃添順、覃添秀兩兄弟的偉大戰績,更是體現在後世子孫一輩又一輩的精神傳承之上——近代的抗法民族英雄、“雄邊玉帥”覃遠璡,就是武德家風的優秀繼承人之一。

  據史料記載,清同治九年,覃遠璡奉旨掛帥閱邊,督辦中越邊防。同治十三年,法軍入侵我國,覃遠璡與黑旗軍首領劉永福結成犄角之勢,共同抵抗法國侵略者。同年四月,覃遠璡因為父親去世,解任歸裡。作為正三品的官員,卻無任何財物可帶,官船空空,只能用一對石雕獅子鎮船。到了光緒十五年,覃遠璡服孝期滿,再次奉旨閱邊,年近古稀的他依舊親自巡視邊防,訓練將士,治軍不懈。桂、越兩境疆域交錯,年邁的覃遠璡更是率軍沿著邊境線,修復了三關百隘七十二哨卡及各塘防,重建募府兵制,一時之間,廣西邊關如同銅牆鐵壁,固若金湯。覃遠璡也因此而獲得了“雄邊玉帥”的美稱。後來,覃遠璡的後人將那對鎮船的石獅子捐贈給了石門文廟博物館,現展覽於文廟正門,作為覃遠璡為官清廉的歷史見證。

  “武德”二字,勇武與德行不分家,至今土家族老一輩人傳唱下來的歌謠裡,都還有“積德有德先,耕田有谷賣”、“樹要根好,人要心好”、“山上石多難尋玉,世上人多君子稀”、“妻賢夫禍少,子孝父心寬”、“嬌兒不孝,嬌狗上灶”等等內容,就是用來教育族人後代要積德行善、知祖慶餘。

  土家覃氏比任何姓氏族群都重視道德教育。當時皇帝詔令:凡是世襲各土官必用漢言漢語,家中不入學者不準承襲官位。於是為普及漢學文化,方便覃氏土官子弟能夠就近上學,1514年,覃氏族內創建有竺書院,其歷史比石門縣第一所官辦學院——秀峰書院還要早254年。足見土家覃氏對於後代教育的重視程度。

  除了讀書識字,添平土司還十分重視仁孝、敬老等道德培養,所有土家覃氏後人,都牢記祖訓,遵循“武德”家風。

  這裡我可以給大家講一個小故事:在所街鄉柳家臺村,有位百歲老人覃官念,十幾年前患白內障,眼睛基本上什麼都看不見,家人想送老人去醫院治療,但老人家總認為自己年紀大了,不值得花錢去治,拒絕去醫院。老人的大兒媳婦張遠綠聽村裡人說有種中藥能治白內障,她欣喜不已,滿山遍野去尋找這種山草中藥,不知道草藥長什麼樣,就一種一種的試,採摘回來再問懂的人,最後終於讓她找到了這種草藥,趕緊揉碎給老人蒙巾敷上。第二天,老人竟然真的奇蹟般可以看見東西了。如今,覃官念老人不僅眼睛能看見了,更是逢人便誇兒媳婦孝順。這種土家覃氏歷代傳承下來的尊老敬老愛老的精神,正是覃氏“武德”家風的重要體現。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