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州蕉嶺:讓綠色成為發展主色 撬動高質量發展新動能

今年以來,梅州蕉嶺縣認真落實省委“1+1+9”和市委“123456”工作部署,切實推動實體經濟高質量發展,全力建設“世界壽鄉·富美蕉嶺”,打造梅州壽鄉品牌之星。

梅州蕉岭:让绿色成为发展主色 撬动高质量发展新动能

數據顯示,今年上半年,蕉嶺縣實現生產總值47億元,比增7.0%,增速全市第一;固定資產投資比增25.9%,增速全市第一,多項經濟指標居全市前列。

圍繞打造梅州壽鄉品牌之星,蕉嶺縣提出以健康養生產業為支柱,充分發揮世界壽鄉品牌和富硒資源優勢,積極培育長壽健康產業,加快構建現代特色農業產業體系,全力建設大健康產業先行示範區。

動能足

以實體經濟為載體

撬動傳統轉型之“綠”

石窟河畔,一座大氣磅礴的建築格外搶眼,它就是丘成桐國際會議中心。目前項目主體工程已經完工,半圓形客家圍龍屋形狀的建築氣勢恢宏。據介紹,丘成桐國際會議中心建築面積4.7萬平方米,投資約3億元,是蕉嶺縣“十大重點工程”之一,內含數理人文展館、遊客服務中心、博物館、長壽文化展覽館以及相關配套商業及設備用房等多項功能。

不僅是這一重點項目進展順利,蕉嶺縣在交通、教育、醫療、旅遊等領域全面發力,以項目建設為抓手,不斷加大固定資產投資。

梅州蕉岭:让绿色成为发展主色 撬动高质量发展新动能

如今的桂嶺學校已經書聲琅琅,石窟河壽鄉畫廊旅遊景觀配套設施不斷完善,吸引了一批又一批市民前去漫步賞景,蕉嶺中醫院及婦幼保健中心遷建工程進度加快……

實體經濟是一個地方實力和競爭力的綜合體現。今年以來,蕉嶺縣大力扶持實體經濟發展,廣泛宣傳各項優惠政策,引導和鼓勵企業以項目建設為載體,加大技改投入、提升企業競爭力。

走進蕉嶺縣順龍新型環保建材有限公司,年產30萬立方米蒸壓加氣混泥土砌塊、板材生產線項目正加緊建設,廠房各項基礎設施已配套完成。該公司項目經理鍾章連介紹,該生產線投資2.2億元,主要生產蒸壓加氣混凝土砌塊、板材、蒸壓灰砂磚等建材製品。項目建成投產後可實現主營業務收入3億元,實現利潤0.9億元,上繳稅收0.6億元,具有較好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

作為世界長壽鄉,綠色始終是蕉嶺在發展實體經濟中謹守的底線,更是引領轉型發展的重要法寶。

塔牌集團今年上半年累計實現產值29億元,在做大產值的同時,該企業也積極提升“顏值”。走進塔牌集團600萬噸水泥生產線,機器高速運轉、機聲隆隆震耳,一派緊張繁忙的生產場面。但置身這裡,卻絲毫感覺不到煙塵瀰漫,廠區乾淨整潔,草木蔥蘢、綠意盎然,儼然像個大花園。

近年來,塔牌集團牢固樹立綠色發展理念,加大資金投入,通過引入先進生產線和智能製造、信息化管理平臺,強化技術改造促進資源綜合利用,加強企業環境綜合治理,完善清潔生產措施等,匠心打造綠色工廠,各企業汙染物排放濃度均達到國家和地方標準要求,生產過程中產生的粉塵固體廢物、廢渣100%回收有效利用,走出了一條既有產值也有“顏值”的綠色發展之路。

蕉嶺縣堅持把綠色作為發展主色調,聚焦清潔生產,運用裝配式建築、超細粉體材料、新型牆體材料、纖維增強水泥板、建築垃圾資源化利用等先進技術,在旋窯水泥、建築PC構件、混凝土等產業鏈上匠心打造“綠色先鋒”。同時,鼓勵支持企業加強技術改造推進產業節能降耗,不斷加大企業環境綜合治理力度,全力推進綠色工廠創建,推動產業綠色發展。

統計數據顯示,上半年蕉嶺縣生產總值47億元,比增7.0%,增速在全市排名第1;固定資產投資比增25.9%,增速在全市排名第1。

底子好

以健康產業為引領

厚植新興業態之“綠”

漫步於蕉嶺縣絲苗米產業園蕉城鎮龍安示範區的田間小路,一眼望去,遍地的稻田似是穿了金黃色的秋裝,一片片金黃的水稻被沉甸甸的稻穗壓彎了腰,稻穗顆粒飽滿,隨風搖曳,飄散出醉人的清香。

梅州蕉岭:让绿色成为发展主色 撬动高质量发展新动能

站在洋溢著豐收喜悅的稻田邊,梅州市建豐糧業發展有限公司負責人溫崇文喜笑顏開,“這是我們第一年試種,第一期種了20畝左右,主要是做良種繁育和育種。預計溼產達1100斤,乾產可以達到900斤以上。”

省農科院水稻研究所研究員陳榮彬坐在稻田裡,耐心地將稻穗從稻苗裡一片片剝下來,打算將收割下來的水稻抽取幾株做樣本,進行下一步研究。

自從擁有了“客都壽鄉1號”,蕉嶺縣發展絲苗米產業更是如虎添翼。有了好的品種,還需要好的種植技術支持。蕉嶺縣在絲苗米產業園建設過程中,積極與省水稻研究所合作,並簽訂了技術戰略協議,研究所將全程參與並提供指導,充分保障產業園技術支撐和科技研發工作。

蕉嶺絲苗米產業園圍繞“一核一帶三區”的佈局框架,在科研領域、聯農帶農、土地流轉、品牌建設等方面都取得了一定的成效,還將繼續以產業園為抓手,以“一粒米”作為槓桿,撬動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推動形成“一村一品、一鎮一業”,做強富民興村產業。

近年來,蕉嶺縣圍繞構建綠色產業體系,培育經濟新業態,走對走穩走好生態產業化、產業生態化發展新路,以蕉嶺好產品打開發展大空間,提出建設大健康產業品牌發展示範區。

梅州蕉岭:让绿色成为发展主色 撬动高质量发展新动能

在蕉嶺長壽南北寨農業發展有限公司的工廠,以絲苗米為代表的壽鄉品牌產品,從這裡出發,走出梅州,走向全國。“我們通過線上預售、拼團,結合線下城市體驗館、品牌旗艦店的方式,將‘蕉嶺大米’銷往全國各地。一年可以銷售約70萬斤。”總經理何莉娜說,如果今年整合產業園區各企業的力量,估計銷售量能翻一番。

今年5月,中國誠信商彙集團還與蕉嶺長壽南北寨農業發展公司簽約戰略合作,雙方將共同致力於蕉嶺的大健康產業發展。

蕉嶺縣立足“富硒長壽”的品牌效應,以壯大長壽健康產業為重點,大力開發一瓶水、一杯茶、一粒米、一棵筍、一瓶蜜“五個一”富硒長壽食品,加快推動吳清平院士牽頭大健康高科技項目落地,全面推動長壽健康產業在一二三產業協同發展,培育百億長壽健康產業。

目前,蕉嶺縣已開發出富硒大米、富硒紅茶、富硒礦泉水等富硒長壽食品70種,年產值達8億多元,培育新型農業龍頭企業44家、農民專業合作社403家、家庭農場289家,擁有國家地理標誌保護產品4個、無公害農產品認證8個、省名牌產品6個、名特優新產品2個。

值得一提的是,憑著得天獨厚的優勢條件,借蕉嶺縣、蕉華管理區融合發展的契機,該縣大力實施築“巢”引“鳳”工程,著力打造廣東(梅州)大健康高科技產業園,致力建設大健康產業先行示範區,進一步激發世界壽鄉的綠色發展活力。

成效顯

以農村改革為動力

探索鄉村發展之“綠”

蕉嶺,是一片改革的沃土,在這裡,總能看到改革給群眾帶來的實實在在的福利。

從被國務院確定為“全國農村綜合改革示範試點單位”起,蕉嶺縣就積極發揮農村綜合改革在統籌協調、創新機制、資源整合方面的優勢,大膽探索,先在三圳九嶺村探索出一條“農綜改”的蕉嶺路徑。

在此基礎上,去年,蕉嶺縣成為全國農村集體經濟制度改革試點縣,廣福鎮廣育村先行先試,成為全縣乃至全市首個成立農村股份經濟合作聯合社的行政村,探索了“五社協同”發展模式。

在改革的作用下,廣育村從2008年村集體收入不足4萬元到2018年村集體收入達到35.2萬元,翻了近9倍,村民也得到了實實在在的收益,年人均純收入從不足4000元到如今的近萬元,還培育了不少種植大戶、致富帶頭人。

梅州蕉岭:让绿色成为发展主色 撬动高质量发展新动能

“我們的目的就是要解決要素合作組織主體欠缺、土地碎片化、誰來種地及如何高效種地、農民就業、創業、融資、培訓、救助等發展難題,增強農村農民自我發展的內生動力。”廣福鎮人大主席、廣育村掛點幹部黃錦坤說。

鄉村振興,需要改革作為驅動力,更需要堅強的黨組織將各方力量擰成一股繩。

三圳鎮東嶺村的黨支部曾出現軟弱渙散的問題,缺乏戰鬥力,該村便通過公開海選村黨組織書記,探索村級治理機制,在每個自然村都建立了村民理事會,並引導村民理事會參與村級建設和管理。

豐富的紅色資源是該村寶貴的財富,東嶺村是廣東省第二批紅色村黨建示範點。蕉嶺縣將紅色村建設與實施鄉村振興戰略、打贏脫貧攻堅戰緊密結合起來,在“支部引領、黨員帶動、群眾參與”下完善基礎設施,積極培育紅色旅遊、特色民宿、林下經濟“三駕馬車”,以紅色精神發展綠色經濟,為高質量打好脫貧攻堅戰奠定了基礎。

梅州蕉岭:让绿色成为发展主色 撬动高质量发展新动能

閒置的牖民學校通過有效整合之後,形成了黨群服務中心、紅星客棧和革命歷史紀念館一體化的場所。革命歷史紀念館開館以來,前來學習紅色歷史、接受革命教育的團體絡繹不絕,紅星客棧開業僅半年時間,接待人員超過1萬人次,餐飲方面的營業額達到90多萬元,給村集體經濟每年帶來10萬元的收入。

安靜的小山村逐漸熱鬧了起來,村裡的群眾也看到了致富的希望。蕉嶺縣五福之鄉長壽食品有限公司是東嶺村黨支部引進的一家公司,以“黨組織+公司+基地(合作社)+農戶(貧困戶)”的發展模式,示範帶動當地農戶特別是貧困戶種植香菇、靈芝、金線蓮等特色農產品。

為了更好地將基層黨組織擰成一股鄉村振興力量,蕉嶺縣於去年開展縣直機關幹部“聯鄉興村”行動,讓全縣291名聯鄉幹部“回鄉走親”,要求他們全面摸清基層情況,凝聚脫貧攻堅正能量,協力抓好基層黨建,助推全面強化基層治理。

近年來,蕉嶺充分依託“全國農村綜合改革示範試點單位、首批省級新農村示範片建設單位”等優勢,立足“讓人民群眾有更多獲得感”,始終堅持和強化黨建引領,聚焦全力改善農村人居環境、全域梯次打造美麗鄉村及解決農村改革“最後一公里”問題等,推動鄉村振興戰略落地見效。

【來源】南方日報·蕉嶺視窗

【文】陳萍 邱珂娜 祝銀清 林劍湧 廖靜宜 汪敬淼

【作者】 陳萍

【來源】 南方報業傳媒集團南方+客戶端 南方日報·蕉嶺視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