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個月寶寶,生長髮育劃“重點”,讓寶寶每天成長都有新發現

“本文為小賢爸爸育兒原創作品,歡迎個人轉發、收藏”


寶寶出生前,準媽媽準爸爸們是不是也在各種幻想自己寶寶的模樣呢?登報寶寶終於與我們相見,我們在感嘆生命的神奇時,又開始為如何呵護這位剛剛來到人間的“小糯米糰”子而茫無頭緒。

很多新手爸爸媽媽對於孩子的成長髮育細節瞭解有限,只知道剛出生的寶寶只有睡覺和吃喝拉撒可做。

但卻對肉眼看不到的變化,如身體的基本反射、意志狀態、感官等認知甚少。

0~1個月寶寶,生長髮育劃“重點”,讓寶寶每天成長都有新發現

希望一些準爸爸媽媽和新手爸爸媽媽能夠通過這篇文章,像擁有了放大鏡一樣,觀察寶寶成長的小細節,對新生兒育兒變得更有自信。

奶萌寶寶:“你要是認為我每天除了吃奶、睡覺、撒尿拉臭臭,其他啥也不幹,那你就錯嘍。”

0~1個月寶寶,生長髮育劃“重點”,讓寶寶每天成長都有新發現

01寶寶外觀發育

1、體重

因為寶寶在出以前是待在羊水中的,出生後寶寶脫離液態環境,身體中過多的體液就會在出生後的幾天裡排出體外。

一般嬰兒在出生後的5天內體重會減少10%,之後嬰兒每天保證足量的奶水,5~9天后體重就會恢復到出生時的重量。

寶寶出生後成長是非常迅速的,在此階段寶寶有兩個生長高峰期:7~10天和3~6周。

在出生後的第一個月,寶寶每天平均可增長20~30克。

當寶寶滿月時體重可達到9斤左右。

0~1個月寶寶,生長髮育劃“重點”,讓寶寶每天成長都有新發現

2、皮膚

剛出生的寶寶皮膚存在很多“瑕疵”,如斑點、褶皺、膚色不均和脫皮等情況。一般情況下,這些都是正常的現象。

因為寶寶通向寶寶四肢的血管對溫度較為敏感,因此在寶寶的手足部位的皮膚會偏青紫一些。

當然,寶寶的手腳偏涼並不代表寶寶的體溫過低,這只是寶寶心臟功能未發育完全,血液循環系統供血不足引起的正常現象。

0~1個月寶寶,生長髮育劃“重點”,讓寶寶每天成長都有新發現

脫皮是因為寶寶從環境溼潤的羊水中變成乾爽的空氣中,表皮乾燥脫落。

3、毛髮

一些寶寶出生時長有的毛髮會在一段時間後脫落,媽媽們不用緊張,這時正常現象。

想比較常見的禿斑,是因為寶寶經常與床墊等接觸,導致的毛髮脫落。但這是暫時性的,等寶寶學會翻滾,減少同一部位長時間與床接觸,這一問題就會消失。

4、臍帶

寶寶出生後媽媽們需要保持臍帶部位的潔淨與乾燥,可以使用酒精進行清潔消毒。

一般新生兒剛出生時臍帶殘端呈黃綠色,一些寶寶出生後殘端會使用“三重乾燥”消毒液,這時殘端呈藍色。

在出生後的2~3周內殘端會漸漸變成黑棕色。

0~1個月寶寶,生長髮育劃“重點”,讓寶寶每天成長都有新發現

這裡媽媽們需要注意,若寶寶的臍帶殘端在兩週內未能完全乾燥、癒合,需到醫院諮詢兒科醫生。

5、“O”型腿

我們很多家長會發現,寶寶出生後的腿型總是呈現“O”形。這是因為寶寶長期蜷縮在子宮內的原因。

其實這是不需要糾正的,寶寶在1歲內會逐漸自行改善的。若寶寶腿部彎曲過於嚴重,建議到醫院兒科進行專業的石膏或夾板矯正。

0~1個月寶寶,生長髮育劃“重點”,讓寶寶每天成長都有新發現

02寶寶“趣味”反射

1、覓食反射

當你將手指放在寶寶臉部或唇部附近時,寶寶常常會扭轉頭部向你的手的方向尋覓,這是一種天生的“覓食行為反射”。

這種反射可以幫助寶寶在餵母乳時自主找到乳頭,因為剛出生的寶寶頭部還無法做到扭轉動作,因此只能左右擺動,尋找乳頭比較“艱難”。

等到寶寶長到3周左右,頭部能夠靈活扭轉,寶寶就能高精準的找到乳頭,滿足的喝奶了。

2、吮吸反射

媽媽們在孕期做超聲檢查時,就已經發現寶寶在腹中吮吸手指,因此在寶寶出生前就已經存在“吮吸反射”。

所以當乳頭被送入寶寶口腔的上顎部分,寶寶就會開始主動吮吸。

但媽媽們需要注意,吮吸雖然是寶寶的本能反應,但這一動作也是需要吮吸、吞嚥、呼吸相互協調配合的複雜行為。寶寶剛出生時可能暫時掌握有限,但經過一段時間的練習,寶寶就會得心應手。

0~1個月寶寶,生長髮育劃“重點”,讓寶寶每天成長都有新發現

3、驚跳反射

外界發出巨大聲響時,寶寶有時會突然伸出自己的小胳膊小腿,然後又馬上收回;有時會頭部突然後仰,這些都是“驚跳反射”,又叫“莫羅氏反射”。

“驚跳反射”一般在寶寶出生後的2~4個月就會逐漸消失,這中反射也是醫生檢查寶寶健康的一種方式。

4、擁抱反射

在出現擁抱反射前,一般寶寶會有頭部向後仰或轉變姿勢或被巨大聲音驚嚇的現象。

姿勢寶寶可能會做出伸展雙臂向兩側延伸,後又收回手臂抱於胸前,接下來就可能是大哭特哭的情況。

“擁抱反射”一般在2個月後消失。

還有一些比較常見的反射,如抓握反射、踏步反射一般在2~3個月左右就會消失。

0~1個月寶寶,生長髮育劃“重點”,讓寶寶每天成長都有新發現

0~1個月寶寶,生長髮育劃“重點”,讓寶寶每天成長都有新發現

03寶寶感官發育

1、視力

剛出生的寶寶視力等同於高度近視眼,可視距離範圍在20~38釐米之間。有趣的是這個距離正好是母乳餵養時,寶寶眼睛距離媽媽臉部的距離。

有相關研究稱,這一階段比起其他圖像,寶寶對人臉更感興趣。

因為寶寶出生前是待在子宮內的昏暗環境中,所以剛出生的寶寶對於明亮度非常敏感,常常緊閉雙眼來隔絕光線對眼睛的刺激。這種情況寶寶在出生幾周後就會適應光亮,且在0~1個月裡,寶寶對對比度較高的圖像更感興趣。

0~1個月寶寶,生長髮育劃“重點”,讓寶寶每天成長都有新發現

2、聽力

寶寶在出生時聽力就已經發育完全,只是對於聲音的認知和辨別需要慢慢學習。

像一些寶寶對於刺耳的噪聲比較敏感,當寶寶受到過大的噪聲時,會大哭。那麼這個時候可以試試使用低沉有節奏的聲音來安撫寶寶,效果會更好。

其實在寶寶我出生前,有可能已經在子宮內時常聽到媽媽的聲音,因此當寶寶出生後,媽媽說話時,寶寶會識別出你的聲音,伴隨將頭轉向媽媽的情況。

3、嗅覺、味覺、觸覺

•嗅覺

寶寶的嗅覺非常靈敏,能夠分辨出媽媽的母乳和其他奶水,一般寶寶們似乎對水果氣味和甜味表現更感興趣。

•味覺

相比與成年人,寶寶的味蕾要更豐富,因此寶寶對於味覺會表現得非常挑剔,如不同溫度下的母乳和配方奶的味道。

•觸覺

寶寶的觸覺在出生時也已經發育成熟,且更偏愛表面光滑的觸感。對於感受到的觸碰,寶寶也會積極做出回應,所以家長們可以多與寶寶互動觸碰,讓寶寶感受到你的感情。

0~1個月寶寶,生長髮育劃“重點”,讓寶寶每天成長都有新發現

04寶寶也是會做一些笨拙的運動的

這一階段的寶寶大腦和神經系統還未發育完全,大部分動作都是不由自主的條件反射。

寶寶的這些動作看起來更像是亂顫和抽動,對刺激的表現非常敏感,常會因為一些噪聲或觸動而驚嚇哭泣。

0~1個月寶寶,生長髮育劃“重點”,讓寶寶每天成長都有新發現

隨著寶寶一天天長大,寶寶的動作也從一開始笨拙的亂顫抽動變成比較流暢的四肢擺動。

媽媽們可以多嘗試讓寶寶趴著,寶寶可以自己做出蹬地爬行的動作,這個動作可以幫助寶寶有效鍛鍊頸部肌肉。

在第一個月寶寶會發現自己的手的存在,也許你會看到寶寶舉著小手,眼睛盯著小手的呆萌舉動哦。

0~1個月寶寶,生長髮育劃“重點”,讓寶寶每天成長都有新發現

05寶寶的6種意識狀態循環規律

一、兩種睡眠狀態

狀態一:深度睡眠。寶寶會非常安靜,即使有響動也只會輕微動一動,反應非常遲鈍。

狀態二:輕度睡眠。寶寶很容易因為聲音過大等干擾因素而驚醒,一般在這一狀態時,通過寶寶的眼皮可以發現寶寶的眼球在轉動。

二、四種清醒狀態

狀態三:剛睡醒或開始有睡意。眼睛半睜半閉意識還未完全清醒,會有四肢下意識抽動或打哈氣等動作。

0~1個月寶寶,生長髮育劃“重點”,讓寶寶每天成長都有新發現

狀態四:清醒,且不是很活躍。寶寶意識清醒,表現出比較安靜和警覺的狀態。

狀態五:非常活潑。寶寶清醒後,情緒和精力比較充沛,表現出快樂興奮的狀態。

狀態六:大哭大鬧。這時寶寶清醒時,情緒刺激比較大的一種激動狀態。

清醒狀態下的四種狀態是可以同時出現的,比如又興奮又警覺。

★賢爸小貼士

•寶寶哭鬧

關於寶寶哭鬧到底要不要抱起來哄,一些家長表現得非常猶豫,擔心孩子從小被慣壞了,以後都習慣了索抱。

關於這一點,家長們不需要多慮,尤其是在寶寶出生後的第二週起,是哭鬧最兇的時候,家長應該儘可能的滿足寶寶的需要,給予寶寶擁抱和耐心的安撫。

如果寶寶怎麼安撫都無法停止哭泣,又排除了排洩、飢餓等原因,整日整夜的折騰哭泣,一般出現這類情況有20%的寶寶是因為出現了腸痙攣引起的。

•腸痙攣

關於腸痙攣,目前就這一個現象還沒有確切的解釋,但大部分嬰兒出現腸痙攣的原因有以下幾點:

①對刺激過於敏感

②自控能力較弱,無法調節神經系統

③神經系統發育不完全

隨著寶寶身體不斷髮育完善,這種現象就會有所改善。

但媽媽們需要注意,這種現象有時是因為對媽媽吃的某些食物感到敏感造成的,或對所喂的配方奶中的蛋白質過敏引起的。


【文章內容參考書籍】

《美國兒科學會兒童百科》

《梅奧育兒全書》


好爸爸就是我,我就是小賢爸爸。關注我,和您一起聊一聊關於育兒經驗和親子相處的問題,育兒之路不迷茫。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