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传已久的老南京歇后语,你知道多少?

失传已久的老南京歇后语,你知道多少?

南京的坊间流传着许多歇后语

它们有不少都和南京的地名有关

小的时候曾听爷爷奶奶辈们唠嗑过

那时候就觉得特别好玩

后来长大了无意中听到它们

会让人分外感到亲切

今天小游在这里搜罗了一些

大家一起来看看哈

失传已久的老南京歇后语,你知道多少?

街和--不找外人

从前

篾街(即今中华门内长乐街)

有一个老万全茶馆

每天总有一帮人要到那里去调解纠纷

如果篾街内部发生纠纷时

就由当地人自行调解,不必去找外人

此语常用以比喻某事可由内部调解处理

不必求助于外人

失传已久的老南京歇后语,你知道多少?

篾街 资料图

贡院门口的糕--馊的还是相公吃

每逢考期

常有一些卖糕的摊贩到贡院考场门口去卖糕

有时卖不完,变馊了,也不肯收摊离去

结果,馊糕仍被相公(即考生)们买去吃了

此语用以形容某用具或食品尽管坏了

仍由原主人受用

有时也比喻没有做完的事

仍由当事人做完而不得推卸责任

陡门桥的筷子--两头忙

陡门桥附近竹器作坊制作的筷子

两头均为圆形,可以供人任意使用

此语常以形容人们办事时两头奔忙干活的情景

马巷的花--没结果

南京自从明清以来

马巷一带就有专门制作绒花的专业作坊

但这是一种纸质的花,是不会结果的

因此歇后语比喻

有人做事情有头无尾,不了了之

失传已久的老南京歇后语,你知道多少?

到汉中门外--吹牛皮

在很久以前

汉中门靠城墙北侧有一大型宰牛场

有堆积如山的牛皮等待加工、运输

那时,人们喜欢聚在一起东扯西拉闲谈

谓之吹牛皮

于是,老南京人开玩笑说

出去找人吹牛皮,是到汉中门外

失传已久的老南京歇后语,你知道多少?

除了以上歇后语

南京还有许多诙谐幽默的歇后语

赶紧和我一起看看吧

失传已久的老南京歇后语,你知道多少?

清水下杂面--你吃我也见

状元豆子灌的浆满了--是喜事

丈八灯台--照见人家、照不见自己

穿草鞋进被窝--脏蹬

烧饼粘牙齿--面生

饭店上门板--吃不开

正月十五贴红钱--迟到半个月

铁匠做官--打上前

大姑娘做媒--不好开口

老太太上饭桌--吃软不吃硬

青石板上掼乌龟--硬碰硬

鸭子扮成鹅--还是扁嘴货

城头上跑马--兜圈子

过黄梅卖蓑衣--不当时

刀子嘴、豆腐心--嘴硬心软

八仙桌改小板凳--大材小用

皇帝老爷吃蛐蟮--爱者是金龙

三十晚上捶皂角--瞎忙

老船工行船--见风使舵

巷子里扛竹竿--直来直往

垫豆腐块子来等--完全没指望的事

三块钱买个鸭头--就落一张嘴

乌龟驮石碑--慢慢捱

失传已久的老南京歇后语,你知道多少?

还有一部分的歇后语

和南京的方言紧密联系在一起

裁缝掉了剪子--只剩尺(吃)了

蒸儿糕的抹布--堵(赌)气

煮熟的鸭子--嘴(最)硬

蒸儿糕抹布--堵(赌)气

灯草打锣--不响(想)

中药里的甘草--少不了这味(位)

棉花店失火--不弹(谈)

电线杆上绑鸡毛--好大的掸(胆)子

李光明的伙计--做(坐)书(输)

一毛钱买十一个--壹文(分)不值

纸糊的琵琶--弹(谈)不得

四两棉花十二根弦--细弹(谈)

三个钱买头毛驴--自夸骑得(其德)

你还知道什么歇后语

欢迎在评论区留言哦

失传已久的老南京歇后语,你知道多少?
失传已久的老南京歇后语,你知道多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