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產寶寶“問題”多 儘早干預讓“小毛娃”健康成長

11月17日是第九屆世界早產兒日,隨著圍產醫學以及新生兒救治技術的發展,越來越多的早產寶寶能夠健康成長……11月15日上午9點半,在東南大學附屬中大醫院兒童行為發育中心,一場別開生面的見面會正在舉行,20多個寶貝在父母的陪同下來到現場,見到了熟悉的“親人們”—-救治他們的醫護人員。他們是提前墜入人間的小天使,雖然提前數月“報到”,但幸運的是在家人及醫護的努力和呵護下慢慢長大……

早產寶寶“問題”多 儘早干預讓“小毛娃”健康成長

康復治療師給孩子做康復訓練 韋啟雯 攝

“兩個寶寶都是早產,我信任中大新生兒科!”

在現場,一個穿著紅上衣的小女孩顯得分外活潑,她叫陽陽(化名),剛滿三週歲。“聰明伶俐、能說會道,是全家開心果。但小時候可遭了不少罪呢!”陽陽媽媽劉女士告訴記者。

原來陽陽是個早產女寶,比預產期提前了3個月來到這個世界。2016年11月11日,劉女士孕26周+5天,羊水破了,隨即被送到醫院。當天中午,830克重的“小毛娃”陽陽出生了。因早產機體未發育好,問題多多,為了得到進一步的救治,當天就轉入中大醫院新生兒重症監護室(NICU)。接診的是兒科王偉副主任醫師,他評估了孩子的病情,感覺情況並不樂觀。陽陽的媽媽說,孩子出生時哭聲微弱,但仍感覺到寶寶渴望好好活下的強烈願望!因此,只要有一線希望,我們就不會放棄。

在NICU救治了一個多月,就在大家慢慢看到曙光時,陽陽又接而患上多發性血管瘤、視網膜病變、重症性肺炎……所幸,經過一段時間積極的救治,陽陽戰勝了病魔。經過半年多的康復治療及訓練,陽陽的發育、運動各方面情況越來越好。現在陽陽三週歲了,上了託班。不過,陽陽的媽媽還是堅持帶寶寶來康復,主要訓練認知及生活自理等方面的能力,便於以後融入到學校集體生活中。

歷史總是驚人的相似,2018年劉女士意外懷孕,在孕27周+5天,羊水破了。“想起女兒早產3個月,但得到成功救治,所以我第一時間想到中大醫院。”劉女士說,在該院產科住院保胎至29周時剖宮產。2019年1月5日,一個1430克的男嬰於提前出生了。劉女士的小兒子樂樂(化名)。因出生時孩子有嚴重窒息,且評分不高,發育遲緩,經過一段時間系統康復治療、訓練,現在情況好轉,會坐也會爬。

危重轉運患兒中早產兒佔33%

中大醫院兒科副主任黃莉副主任醫師介紹說,胎齡不足37周的新生兒為早產兒。近年來,早產兒的出生比例呈現明顯增高的趨勢,在我國,每年出生的早產兒約為180萬人左右。隨著我國全面放開二孩政策,迎來新一輪生育高峰的同時,由於新生兒基數的變大,再加上拼二胎的高齡孕婦早產發生率更高,早產兒的數量隨之增加。

早產寶寶“問題”多 儘早干預讓“小毛娃”健康成長

在活動現場,三對雙胞胎寶寶顯得格外討喜,就連動作也常是“神同步”。近年來多胞胎出生率上升也使早產兒增多。據介紹,由於試管嬰兒的增多以及促排卵藥物的濫用,多胞胎有所增加。多胞胎早產率高達40%—50%,比正常妊娠早產率增加20%。

據中大醫院新生兒救治中心17年來20000多人次數據顯示,患兒主要轉診原因中,早產兒的比例佔33%,且主要是胎齡小於32周的早產兒。這些早產兒出生體重低,他們的平均體重在1700克左右,其中體重最低的一名小患者僅有500多克,胎齡只有25周。早產兒中多胞胎也佔到了相當比例,最小的三胞胎平均體重只有700克左右。早產寶寶各個臟器發育不成熟,常常險象環生,更需要醫護工作者精心地呵護和救治。

早產兒“問題”多 儘早干預是關鍵

二胎時代來了,三口之家夢想湊成一個“好”字,想為大寶添個伴,已經過了最佳生育年齡的媽媽不惜冒著高齡的風險追生二胎,殊不知高齡產婦的胎兒宮內發育遲緩和早產的可能性較大。

中大醫院兒科主任喬立興主任醫師介紹,除了高齡、先天遺傳外,孕婦在懷孕期間的生活習慣不良、工作生活環境汙染及工作壓力大等原因,也是致使早產兒的高發的重要因素。早產兒未足月就出生,機體還未發育完全,許多併發症可能接踵而至。早產寶寶全身臟器發育不成熟,可能出現呼吸窘迫、窒息、肺部發育不良、神經系統發育異常、發育遲緩、先天性心臟病、新生兒敗血症等重症疾病,因此需要嚴密監護和長期隨訪,儘早干預。

早產寶寶“問題”多 儘早干預讓“小毛娃”健康成長

規範康復訓練 助力小天使健康成長

即使早產寶寶闖過了一道又一道的救治難關,可未來的路還很漫長,有許多問題需要面對,比如生長髮育落後,智力運動發育遲緩、注意力缺陷、感覺統合失調、學習困難等……

“0歲—3歲是兒童康復的黃金期,出生後半年內的康復是最關鍵的,當然,在不同的年齡階段,康復訓練的目標和方法都不一樣。”宋春是中大醫院兒科的一名康復治療師,他告訴記者,現在每天至少有30個寶寶來這裡康復,其中大部分都是早產寶寶。

早產寶寶“問題”多 儘早干預讓“小毛娃”健康成長

早產寶寶“回家”了 韋啟雯 攝

據介紹,中大醫院自1996年始在江蘇省內率先開展感覺統合失調訓練及康復訓練,2004年開展兒童行為發育康復中心,尤其在嬰幼兒早期干預和神經損傷、腦性癱瘓、中樞協調障礙、抽動症、多動症等小兒神經、心理等疾病的診療和康復方面,積累了豐富的經驗。目前,該中心設有高危兒篩查、兒童保健、神經專科門診,開展有系統的感覺統合訓練、運動療法、作業治療、水療、物理治療、針灸、言語治療、肢體矯形等,每年接受10000-12000人次的高危兒、感覺統合失調患兒以及腦癱患兒,在省內及周邊地區享有很高的聲譽。

(文字/崔玉豔 攝影/韋啟雯)


分享到:


相關文章: